洪愛梅
(1.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江蘇揚州 225000;2.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03)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一些專題內容,涉及特殊業務、特殊事項和特殊呈報的會計處理方法,實踐性較強,在整個學科體系中處于比較重要的地位[1]。目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通達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限選課程,選課人數較少,學生普遍認為該課程難度較大,知識點較分散、重點難點較多且難把握,加上自身專業基礎比較薄弱,課堂接受能力有限,擔心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在選擇該門課程時有所顧慮。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與本課程的內容特點有關。“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要求學生的理論基礎要扎實,分析問題要全面,這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很難做到。二是教學方法單一。目前的教學方法較多采用講授法和案例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存在方法單一的缺點,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三是教學資源有限。目前,“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大多以教材為主,對前沿理論和實踐涉及較少,不能滿足學生對當期研究內容的深入了解和進一步研究。本文通過對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的調研,總結歸納“高級財務會計”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近年來教學經驗,擬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跟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是財務報告要素的確認及報表編制不同,“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是企業中所發生的一些特殊業務和特殊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其教學內容存在一定差異,缺乏一致的體系和思路。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東財”)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大”)的“高級財務會計”教材進行對比發現,兩本教材均涉及股份支付會計、外幣會計、企業合并會計、合并財務報表、租賃會計、企業清算與重組等內容。東財教材中的特殊行業會計,人大版教材未涉及;同樣地,人大版教材中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的內容,東財教材則將其納入了中級財務會計。因此,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上存在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目前,通達學院“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較多采用講授法和案例討論法,因課時限制原因,任課教師只能講解重難點內容,進而選擇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在分析案例時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存在方法單一的缺點,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或存在敷衍了事的現象。傳統的教學方法削弱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知識的獲取和教學成果的提高[2]。
近年來,多數高校注重教師在提高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提高實踐技能。鑒于通達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應更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由此需要任課教師應具備實踐技能。但由于教學任務多和時間限制等原因,真正親身參與企業實踐的教師不多。新進的年輕教師雖在理論教學上已有一定的經驗,但實踐技能欠缺,有的是剛從學校畢業就到通達學院授課,無實踐經驗,“雙師型”教師的欠缺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實踐技能相關課程的開展[3]。
目前,通達學院“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考核方式為“40%平時成績+60%期末成績”,由于期末考試所占分值較高,學生一般只需平時認真聽課,考前好好復習都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該成績只表明學生基本掌握了理論知識,并不能反映其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平時成績的構成包括3個部分,即出勤、課堂互動和課后作業,但由于課時限制和課堂設計的原因,上課時教師留給學生發言的時間和機會不多,有的學生即使到了課堂,但不認真聽課,把課堂提問當作可答可不答的事情,不配合教師,致使教師無法真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對于課外作業的完成,也由于監督不到位,很難了解真實情況。
基于多年來的授課經驗以及對學生調查的結果,筆者認為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結合培養目標和目前的教材現狀,選取時應注重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基于通達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采取“購買+補充”的方式。通達學院“高級財務會計”專業選擇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劉永澤教授主編的《高級財務會計》作為主要教材,教材的選擇考慮了前序課程并參考了“中級財務會計”選用的教材,以避免內容上的重疊;補充部分的內容,考慮畢業設計和就業現狀的需要,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與今后的實際工作相銜接。具體授課內容分為4 個模塊:模塊一,特殊業務,講授企業合并會計、外幣業務會計、租賃會計、股份支付會計和清算會計。模塊二,特殊呈報,講授合并財務報表。模塊三,特殊行業會計,該部分內容較為靈活,根據近年來學生就業情況選擇部分行業會計進行講解。模塊四,專業研究前沿內容及研究方法,了解最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為畢業設計打基礎。
隨著經濟發展,“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內容會不斷拓展,為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可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相結合構建交流平臺,教師應通過設計課堂,采用精講和談論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4]。2020 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高校課程基本通過線上完成,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后續課程設計可綜合運用線上和線下教學方式的優點,將傳統的紙質教材和習題類的線下資源,與互聯網時代的翻轉課題、慕課等線上資源結合起來,優勢互補,統籌安排課程教學方式[5]。在講授相關知識點時,可引入企業實際案例穿插其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加以討論,形成熱烈的課題討論氛圍,教師在此過程中適當引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實踐創新能力,可采用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將要掌握的知識點設計成任務分配給學生,并明確提交要求;各小組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并形成報告之后在課堂上展示;任課教師總結任務完成情況、并補充任務中涉及的重要知識點;師生一同對各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并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任務驅動型教學方式的宗旨以探討式的學習取代傳統的“灌輸”學習[6]。
基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必然要求配備一支既懂理論知識又通實踐應用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在讓學生學習到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要熟練掌握實踐技能。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可以邀請企業會計專家走進高校,擔任實踐導師或開始講座,以使學生及時知悉目前企業的實際情況,便于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以實踐豐富和拓展理論知識,也便于畢業后工作能提前與社會接軌。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勵專業教師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深入企業培訓,懂得公司實際運作,以能夠在課堂上活學活用,豐富課堂內容和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建立實踐基地,參與公司和事務所的實際業務,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如何將企業實際和課程教學相銜接,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需要任課教師和企業專家反復溝通才能確定;同時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培訓,如何協調教學工作和培訓時間、培訓內容,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對學生的考核從結果性考核轉向過程性考核,將每次的作業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等全部納入考核范圍,全面考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故課程的考核工作要做到精細,需要涵蓋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全方面。通達學院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可從“知識”“素養”“能力”3個方面設計考核標準,每個部分根據教學目標分配相應的權重。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的內容,應多選取案例分析等開放式主觀題,以便考核學生在“知識”“素養”和“能力”方面的表現和成果。
通達學院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在高速變革的信息社會中,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需求。因此,“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應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應用型人培養的要求,合理確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注重過程性考核等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實踐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