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皓,許傳敏,高 昇
(山東交通學院交通土建工程學院,山東濟南 250357)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交通基礎設施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交通線路交替縱橫分布,新建的線路與交通繁忙的線路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交替,而通常對于繁忙的路線實行封閉施工往往是不經(jīng)濟的辦法,國內(nèi)目前通常采用跨越、轉體、支架等方式進行施工,對于既有跨鐵路的交通路線,采用轉體施工是目前國內(nèi)常用的施工工藝。轉體施工不僅可以提高安全性,同時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目前我國轉體施工的橋梁數(shù)量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但是在懸臂施工過程中,懸臂梁段剛度及施工質量不均,易造成懸臂兩側產(chǎn)生不平衡力矩,故轉體施工之前的不平衡稱重是十分必要的。
轉體施工的關鍵技術在于轉體過程中保證橋梁結構體的穩(wěn)定性,在橋梁體懸臂施工中,轉體結構自重大,豎向轉動慣性大,容易使橋梁結構變形甚至開裂。為此,文章以轉體施工前需要對橋梁結構進行平衡稱重試驗,對轉體結構橋梁的不平衡側進行配重,通過計算得到不平衡力矩、摩阻力矩以及偏心距及摩擦系數(shù),對轉體施工提供技術指導,保證橋梁結構在轉體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與穩(wěn)定。
新建濰坊至萊西鐵路跨海清鐵路大橋60+100+60 雙線連續(xù)箱梁(位于直線上)269 號墩、270 號墩,轉體梁懸臂長度為49 m,墩轉體結構重量為7 001噸,轉角41.9°。橋梁轉體結構由下轉盤、球絞、上轉盤以及轉體的牽引系統(tǒng)組成,下轉盤球絞直接為4 100 mm,上轉盤球絞直徑為3 800 mm,鋼板厚度均為40 mm。上轉盤及下轉盤均采用C50混凝土澆筑,待轉體橋梁結構轉體就位結束,用C50混凝土封固轉動系統(tǒng)的上轉盤、下轉盤及球絞,再進行橋梁邊跨、跨中合攏,實現(xiàn)全橋的貫通。
測試轉體結構的不平衡力矩常采用球絞轉動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在于使轉體結構產(chǎn)生突發(fā)位移,受力明確,只考慮轉體結構自身,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因此測試結果較為準確,是目前常用的測試轉體結構不平衡力矩的方法。
轉體結構臂施工完畢且托架拆除后,整個轉動橋梁結構體平衡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
(1)轉體結構球絞摩阻力矩(Mz)大于轉動體不平衡力矩(MG),此時轉動體結構處于平衡狀態(tài),不會繞球絞產(chǎn)生剛體轉動。整個結構的穩(wěn)定性由球絞摩阻力矩(Mz)及轉動體不平衡力矩(MG)所維持。

(2)轉體結構球絞摩阻力矩(Mz)小于轉動體不平衡力矩(MG),此時轉動體結構會繞球絞產(chǎn)生剛體轉動,直至支撐腳參加工作。整個轉動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由球絞摩阻力矩(Mz)、轉體結構不平衡力矩(MG)以及支撐腳反力維持。

其中式(1)、式(2)和式(3)中P1為轉動體重側頂推力;P2為轉動體輕側頂推力;P2′為千斤頂回落時轉體結構發(fā)生輕微轉動的力;L1及L2分別為P1和P2為相對球絞中心的距離;R為球絞中心轉盤球面半徑;N為轉體結構重量[2]。
轉體橋梁施工前首先移除轉體橋梁結構上部器具、材料,保證橋梁上部無多余荷載;測量支撐腳之間的距離,根據(jù)轉體施工方案進行布置百分表,并讀取百分表初始值;拆除沙箱,待轉體結構穩(wěn)定后觀測支撐腳之間的距離,判斷轉體結構是否產(chǎn)生滑動;在轉體結構的縱橋向大里程、小里程側安置千斤頂,對轉體結構進行橫向、縱向不平衡力矩的試驗;千斤頂需分級緩慢加載,每一級加載結束,待橋體穩(wěn)定后觀測百分表讀數(shù)并記錄[3]。
根據(jù)轉體施工要求,需要400噸頂推力的千斤頂4 臺,安裝在軸線兩側且對稱分布軸線右兩側,通過左側、右側百分表的讀數(shù)判斷轉體結構在橫橋向是否需要布置千斤頂進行橫橋向稱重。同時需對稱安裝4 個百分表,在千斤頂分級加載荷載轉體結構穩(wěn)定時,觀測百分表的讀數(shù)并記錄。根據(jù)施工方案,千斤頂及百分表的安裝布置如圖1所示。
根據(jù)現(xiàn)場轉體施工頂推及百分表記錄數(shù)據(jù),繪制出千斤頂推力—位移曲線圖。以270#墩的千斤頂推力—位移曲線圖為例,270#墩大里程側千斤頂頂推力—位移曲線關系如圖2所示、270#墩小里程側頂推力—位移曲線關系如圖3所示。

圖1 千斤頂及百分表安裝示意
由圖2、圖3 可知,270#墩大里程側、小里程側千斤頂力施加至1 840 kN、2 732 kN 時,轉體結構橋體產(chǎn)生突變的位移變化。這說明轉體橋梁結構在次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移動,即可證明此時的千斤頂荷載為不平衡稱重的最小荷載值。在施加千斤頂荷載情況時,270#墩橫橋向左側和右側2#、4#百分表的讀數(shù)對稱近似,表明轉體結構在橫橋向重心無偏差,故轉體結構在橫橋向不平衡力矩可以忽略不計。

圖2 270#墩大里程頂推力—位移曲線

圖3 270#墩小里程頂推力—位移曲線
由圖 2、圖 3 可知P1=1 840,P2=2 732,距球絞中心距離L1=L2=4.7 m,由公式(1)—(2)可得270#墩的不平衡力矩為MG=1 976.96 kN·m,摩阻力矩為MZ=10 744.2 kN·m,由公式(3)可得摩阻系數(shù)u=0.052 199 54,轉動體偏心距e=0.030 552 486,故在270#墩大里程側距橋墩中心30 m 處配重69.87 kN 壓重,即可保證轉體橋梁的安全穩(wěn)定,同理可得269#墩的不平衡壓重。
(1)269#墩轉體結構橫橋向重心位于軸線位置,故不考慮轉體結構橫橋向配重,建議只沿縱橋向小里程側,距橋墩中心30 m處配置1.02 kN等效沙袋。
(2)270#墩轉體結構橫橋向重心位于軸線位置,故不考慮轉體結構橫橋向配重,建議只沿縱橋向大里程側,距橋墩中心30 m處配置69.87 kN等效沙袋。
(3)沙袋經(jīng)過稱重后方可運至梁上,壓重需保證配重后的重心通過球絞豎軸線。
依據(jù)上述配重方案對轉體橋梁結構進行配重,在整個轉體施工過程中,轉體橋梁結構安全平穩(wěn)地轉到設計要求,這表明:(1)稱重過程中,對轉體施工結構的頂推力需分級緩慢對稱施加,防止轉體結構失穩(wěn)。(2)按照配重方案,對轉體橋梁結構需進行橫向、縱向配重,保證橋梁在轉體施工過程中橫橋向、縱橋向的穩(wěn)定。(3)轉體結構橋梁橫橋向位移變化對稱,說明轉體橋梁結構在橫橋向重心位于軸線,可忽略橫橋向不平衡力矩對轉體施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