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璐,李興旺,黃悅宇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云南昆明 6502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總體目標[1],為新時代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服務干部隊伍建設,發揮檔案資政作用,體現檔案憑證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人事檔案作為反映干部個人政治品質、道德品行、思想認識、學習工作經歷、專業素養、工作作風、工作實績、廉潔自律、遵紀守法以及家庭狀況、社會關系等情況的歷史記錄材料,是教育培養、選拔任用、管理監督干部和評鑒人才的重要基礎,是維護干部人才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重要執政資源[2]。過去,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不夠規范,干部人事檔案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不斷下降,組織人事工作頻頻遭受質疑,嚴重影響干部人才隊伍形象和干部人才個人利益,阻礙干部隊伍建設水平的提升。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能夠有效降低過去干部人事檔案涂改造假、手續不全、管理隨意混亂等對選人用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危害,能夠為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提供真實可靠的憑證依據,為干部資源配置、領導班子建設、干部隊伍宏觀管理、組織人事工作規律研究等提供精準高效服務[3],是提升干部隊伍建設水平的有力手段。
檔案價值的體現、檔案工作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檔案的充分有效利用,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服務干部隊伍建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干部人事檔案的提供與利用。例如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時,干部人事檔案作為憑證,能夠提供干部每一階段不同活動的真實信息,是選拔任用干部可靠有效的信息獲取載體。在選拔任用過程中形成的材料也將作為歸檔材料歸入干部人事檔案中,繼續服務干部隊伍建設的其他活動。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內容、形式、分類情況、利用現狀等都反映了干部隊伍建設活動的軌跡,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各個環節到位情況反映了干部隊伍建設活動的規范情況。通過規范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包括規范材料的填寫、規范材料的分類位置,規范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統計、利用等環節,做好檔案工作前端控制、全程控制,能夠一定程度上規范干部隊伍建設各項活動,助推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目標的實現。
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從檔案管理角度參與干部隊伍建設的各項活動,既服務于干部隊伍建設,又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干部人事檔案作為原始記錄,能夠反映干部隊伍的真實水平,體現干部隊伍建設的成效。例如,加強干部教育培訓是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內容之一,在實際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時,通常每一位參訓干部都需要填寫培訓登記表等材料,將干部培訓情況一一記錄下來。這些材料最終將成為干部人事檔案的一部分,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成效的體現。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過程中干部任用、提拔、晉升、考核、獎勵等工作,最終都可以在干部人事檔案中以原始信息方式予以固化,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成果。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成效。
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不是獨立于干部隊伍建設之外的工作,但現實中兩者往往脫節。一是檔案信息內容與實際情況不對稱,不能真實、全面反映干部隊伍建設中干部人才個人實際情況。例如檔案材料中干部人才個人填寫部分或組織填寫部分不嚴謹、不規范,與干部人才個人實際表現有所出入或有失偏頗,對組織考察、評價干部人才造成信息干擾,難以真實掌握干部人才實際水平和能力,影響考察評價結果,對科學選人用人產生不良影響。二是檔案管理工作比較被動,滯后于組織人事工作。許多材料形成部門不能在工作結束后及時按照規定填寫材料、履行審核程序,不能在規定時限內主動將材料移交歸檔。同時,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機構很少及時提醒或主動收集材料,導致應及時歸檔的年度考核表、工資表、職務變動表等材料常年積壓或散落在不同部門,甚至有些材料還保存在個人手中,多年未曾補充到干部人才個人檔案中。甚至有些地方的干部人才已調離原單位多年,但個人檔案仍放在原單位,加之有些單位直接為其重新建立檔案,新舊單位沒有按要求轉遞和接收檔案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同樣對培養、考察、評價干部人才造成了不良影響,也侵犯了干部人才個人合法權益。
在已有明確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前提下,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仍然出現了違反法律法規或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許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缺乏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缺乏責任心和敬畏之心,法律觀念淡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嚴肅性和嚴謹性,甚至錯誤地利用干部人事檔案,將其作為謀求提拔、晉升的工具和手段,破壞政治生態的平衡,使得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在實際開展中問題多多、困難重重,規范化建設變得更加被動,難以取得成效。
干部人事檔案工作離不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而制度保障的關鍵在于制度的落實。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制度建設并不科學,仍然存在一些影響制度落實的問題。例如有些地方沒有結合單位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該調查的不調查,該研究的不研究,完全照搬照抄上級制度。有些地方花大力氣制定出一套既符合政策規定又符合單位實際的規章制度,卻束之高閣,遲遲不執行或執行過程中開綠燈,落實效果大打折扣,背離初衷。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如紙上談兵難以實現,更不用談及如何服務新時代干部隊伍的建設。
生命周期理論在各領域應用廣泛。思考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與干部隊伍建設的有機融合時,可從個體生命周期角度挖掘二者間的內在聯系。干部人事檔案是基于每一位干部人才個體形成的原始信息綜合體,干部人事檔案每一份材料的時間軌跡、信息軌跡也與每一位干部人才個體生命發展歷程幾乎一一對應。干部人事檔案記錄了干部人才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或經歷,也反映了小到單位、大到國家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面貌。從上學到工作、從工作到退休、從退休到死亡,從招聘錄用到鑒定考核、從培訓深造到獎勵處分、從工資待遇到任免調動等,干部人事檔案的生命軌跡基本與干部人才個人發展、組織人事工作以及干部隊伍建設相呼應,彼此之間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始終圍繞著干部隊伍建設的各項活動進行,不是孤立靜止的,是動態系統的,是與干部隊伍建設相統一、同步調的。例如要根據干部考察、評價、任免、調動、獎懲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收集材料或提供材料,要根據干部管理權限變化或干部工作調整及時轉遞或接收干部人事檔案等。在最新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中提到:“材料形成部門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審核材料,在材料形成后1 個月內主動向相應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機構移交。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權限發生變動的,原管理單位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機構應當對檔案進行認真核對整理,保證檔案內容真實準確、材料齊全完整,并在2個月內完成轉遞;現管理單位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機構應當認真審核,嚴格把關,一般應當在接到檔案2個月內完成審核入庫”。這些規定體現出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與干部隊伍建設之間的關系,其規范化建設自然與干部隊伍建設息息相關。
一項工作的開展,只有在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下,才能保證工作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政治性強,它服務于組織人事工作,提供真實可靠的檔案信息資源,對干部人才個人前途發展、對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它的每一項工作與組織人事工作內容、干部隊伍建設任務都環環相扣,緊密聯系。在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要求下,在汲取過去因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不規范引發一系列問題教訓下,各單位各部門領導干部、工作人員,包括干部人才本人等都應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通力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作為黨性錘煉、黨風政風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依法管檔治檔,增強法治觀念,強化法律意識,以法律為準繩,以制度為保障,以紀律為戒尺,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道德感,把好各個關口,依法依規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工作。
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認為,結構是行動得以展開的前提,對人的行動具有規制作用,同時內嵌于行動中,是多個行動者在互動過程中創造的。制度是結構化的行動、互動關系和認識模式。二重性是技術的本質屬性,技術具有根據自然規律(非人的主觀意識)作用于人的行動,使得某些行動得以實施或限制發生的客觀自然屬性,也具有作為制度構成要素之一,依靠人的行動來影響制度變革的主觀社會屬性[4]。吉登斯結構化理論和技術的二重性說明制度建設是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的首要工作,是一種“社會結構”,是結構化的行動。制度的落實是達到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目標的現實路徑,依靠人的行動來實現。制度與制度落實的關系如同結構與行動的關系,它們與技術發生互動,即技術作用于制度,讓制度規定應履行的行為得以實現,應禁止的行為受到限制;行動者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運用技術推動制度不斷得以完善。
《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新時代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基本遵循。該《條例》及后續應制定的工作細則、辦法或其他下位文件等,都是對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各項行為活動的規范描述,是制度、規則,是結構化的行動。通過優化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功能,將制度規定應做的、應按相關要求流程做的,不應做的、禁止做的,從功能設計上實現行為的允許或限制,最終在科學設計基礎上完成系統功能的規范,進而實現行為活動上的規范。例如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中發現的歸檔材料手續不完備情況,可以在系統設計時添加檢測或校驗功能,通過智能算法審核材料,若材料應簽字處未簽字或應蓋章處未蓋章,則無法進入歸檔流程,必須完成簽字或蓋章手續后才可歸檔。針對歸檔材料中容易出現時間線混亂或時間錯誤的問題,系統也可根據制度規定的時間邏輯,識別材料中時間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并發出錯誤提醒,要求用戶及時更正后重新提交,避免出現不規范材料歸入干部人事檔案的情況,確保材料符合歸檔要求,減少人的主觀意識或人的行動產生的負面干擾。需要注意的是,技術手段并非萬能,不是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唯一手段和根本辦法,要真正實現干部人事檔案工作規范化的目標,各級領導干部、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責任意識才是首當其沖,這也是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應具備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