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亦斌
《哪吒》是西安兒童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于2017 年8 月1 日同一時間推上舞臺的兩部兒童劇之一(另一部為創意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兩年多的時間,《哪吒》演出582 場,收入1100 多萬元,觀眾達次49 萬。說這部劇取得了社會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用口碑爆棚、碩果累累來形容,恐怕不為過。
《哪吒》是西安兒童藝術劇院為西安曲江海洋極地公園量身打造的一部駐場秀。上演以來,很受小觀眾的喜愛。很多小觀眾買年卡看戲,有的甚至看了十多遍,哪吒的臺詞張口就來。《哪吒》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文旅融合功不可沒。就其自身而言,除去表面讓人目不暇接的“聲光電”外,有兩個可以說是“護航保駕”的根本點。首先是接地氣的時代性。哪吒頑皮率真,有正義感,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敢于擔當。當下的兒童劇舞臺缺失這么一個有血有肉、成長中的孩子形象,久矣。電影《小兵張嘎》中的嘎子曾給幾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吒不僅讓孩子們找到了一個活潑勇敢、可以模仿的朋友,也讓家長們窺見自己曾經成長的真實身影。當下兒童劇舞臺,高臺說教、循循善誘的模式耳熟能詳:一個可愛又有毛病的小主人公,因為“不正確”動機和行為(童話中或受壞人干擾、唆使),導致了嚴重的后果,最后在老師、家長和同學們、朋友們的關愛幫助下,小主人公明白了一個道理,改掉了壞毛病……概念、意義大過性格,人物就失去活力,成為理念和思想的傀儡。一如黑光劇本土化后,逐漸失去其詩意與跳躍的魅力,“充滿著說教與掌控,寄托了更多的‘寓教于樂’”。(陳實:《黑光劇的舞臺闡釋與跨文化隔膜》,《當代戲劇》,2020 年第1 期)這樣四平八穩、情感充沛的作品,你說它問題在哪兒?好像也沒什么大問題,但就是不好看。情感做作,情感為需要的“思想”服務。暴脾氣的哪吒不然,說自己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打破一切束縛,敢想敢干!多么熱血、多么活力,很容易引起共鳴。面對繁重的作業與課外補習班的重重壓力,現在的孩子們是多么需要釋放自己。即便自己做不到,看別人去做,也是一種代入釋放。這不就是戲劇的魅力所在嗎?不同于一般的演出秀,《哪吒》以哪吒和欺負百姓的龍王父子沖突為線索,把筆墨更多傾注在人物性格、人物情感與人物自身的成長方面,真實、不裝、接地氣。我想,這是《哪吒》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兩年后,國產動漫《哪吒》同樣“翻江倒海”,甚至人物性格更夸張、更有過之,而票房一路飄紅,理由不言而喻。
主次分明,回歸本質,可以說是《哪吒》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主次分明,說的是舞臺手段和目的的關系。技術為內容服務。《哪吒》沒有為秀而秀,雖然舞臺上威亞、升降、馬道、紗幕、武術、雜技、歌舞等時尚元素一個不少,但這一切都沒有掩蓋人物性格和情節主線,而是有機巧妙地糅進劇情中,在技和戲之間,以技促戲,在秀和劇之間平衡到位,恰到好處,極大限度地滿足了游客的觀賞需求。在僅有的幾段“文戲”中,突出一個“情”字,展現出哪吒和父母之情、和師傅之情,還特別設計了一段“有的宮”的段落,讓哪吒的毅力和決心經受考驗。
畢竟舞臺不是講臺,和家庭一樣,是講“情”的地方,是以情動人、以愛感人而不是辯論說理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把這一點忘得干干凈凈。現在常說精品標準是一個“三結合”原則: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美。這里恰恰漏掉了作品特有的本質屬性——能夠打動觀眾心靈的情感。精品的標準還應該加上情感真摯。正如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所說:“盡管生活將意義與情感分得很清,但藝術卻能將二者統一起來。故事是一種設備,通過它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出這種領悟,這種現象便是人們所熟知的審美情感。”作家阿來說過,小說的深度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情感。雖然說的是小說,但不妨礙我們借鑒到戲劇中來。
喬治·貝克在《戲劇技巧》中明確指出:“‘從感情到感情(通過動作)’是任何好的劇本的公式。”“戲劇技巧是為了在舞臺上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的手段。”
毫無疑問,情感是劇作藝術的本質之一。本質的回歸,即人性的回歸,人情的回歸,也就是常識的回歸。《哪吒》在這一點上做得到位。西安兒藝同日推上舞臺的另一部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與《哪吒》雖風格迥異,但在回歸情感方面是一致的。這部劇以二十四節氣為故事背景,著力刻畫都市小孫子和鄉下奶奶的祖孫情,從格格不入到相互了解,再到最后的難舍難分,讓人潸然淚下。說這是一部需要帶紙巾觀看的兒童劇,也不夸張。這部劇先后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6 屆蘇博蒂察國際兒童戲劇節“最佳劇目獎”和“最佳表演獎”、2018 年度十大優秀兒童劇、陜西省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中宣部2019 年度“文藝院團海外巡演”項目等獎項。這個劇根本還是抓住了一個“情”字,以人倫親情、真情為主體,不扭曲、不利用,沒有附加條件,沒有“教育意義”。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純凈,卻又感人至深,思緒萬千。
《哪吒》品相非常好,品質非常高。品質還體現在舞臺元素的綜合運用、節奏變化、色彩鮮艷、制作精美、性格鮮明……導演非常智慧,用雜技綢吊演員的技巧表現哪吒的混天綾,呼啦圈演員表現乾坤圈,滾環演員表現風火輪,武術演員表現火尖槍。輔以燈光和投影,如此一來,滿臺動感,五光十色,目不暇接,視覺沖擊力十足。
在人物形象方面,不能不提另外一個有趣人物,就是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太乙真人顛覆了人們腦海中一本正經、道貌岸然的神仙形象,被塑造成為一個睚眥必報的老頑童,說話經常顛三倒四,睡眼蒙眬卻又法力無邊,特別受孩子們的追捧。該劇在借鑒音樂劇的歌舞方面非常成功。主旋律明快悅耳,貫穿全劇,如朱鹮們所唱的《一二三四五》歌——
一二三四五,
就算有山重水復,
我也不會孤獨。
神奇的咒語,
陪伴我成長的道路,
再多的困難,
我風雨無阻。
風雨無阻!
反復幾次后,孩子們都能夠現場跟著哼唱,氣氛非常活躍。這一切都極大地增加了劇目的觀賞性、娛樂性、藝術性。
相信這是一部能夠走得更遠的兒童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