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春令
戲曲表演念白是指演員通過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分析、理解,把劇本中無聲的、平面的文字變為戲曲舞臺上有聲的、立體的、人物性格化的戲曲念白,從而完成角色聲音形象創作的過程。戲曲表演理論家黃克保在《中國戲曲通論》一書中指出:“傳統的說法,把戲曲表演的藝術手段歸納為唱、念、做、打四個字,這是一種貼切的概括。”戲曲舞臺上角色聲音形象(即聽覺形象)的產生主要是靠唱和念這兩種表演手段來完成的(當然還應包括音樂手段)。因此,熟練掌握唱與念的基本技巧是每個戲曲演員提高角色創造能力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唱與念這兩者中,念白又有其不同于唱的、獨特的表現功能與藝術特征。
為了搞清楚戲曲念白的功能與特征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戲曲念白,它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有什么區別。念白是我國戲曲中一種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它以一種介于讀與唱之間的音調將語言戲劇化、音樂化,在戲曲中常與唱腔部分互相銜接、陪襯、對比,起到表達人物內心、抒發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它既與唱有別,又與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戲曲中的念白與歌唱總是巧妙地結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它們彼此呼應、相輔相成,在聽覺上能使人產生美感。戲曲演員中有“千斤話白四兩唱”的說法,可見戲曲念白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這里首先要說明的是,戲曲的念白是臺詞,是舞臺語言,而不是生活語言。也就是說念白與生活語言雖然同屬人類語言的范疇,但二者卻具有不同的社會功能。舞臺語言以生活語言為基礎,但它不是生活語言的照搬,它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經過提煉與典型化處理的藝術語言。雖然舞臺語言有些是生活語言中原來就有的,如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演講、辯論、爭吵及一個人在特定環境下的自言自語。但也有一些舞臺語言是生活中沒有的,如將人物內心活動外化處理的內心獨白、背躬白以及戲曲表演中特有的直接向觀眾述說的、以觀眾為交流對象的旁白、表白等。在傳統戲中還有人物上場時帶有自我介紹性質的引子、定場詩、定場白等。演員要通過念白準確、鮮明地告訴觀眾,表演者扮演的這個角色的身份、性格、年齡,此劇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戲曲念白是舞臺語言,是臺詞的一種,但這僅僅是戲曲念白的功能與特征的第一層含義。既然戲曲念白是臺詞的一種,那么為什么還要單獨開設這門課呢?為什么戲劇學院的臺詞課無法替代念白課呢?這就是戲曲念白的功能與特征的第二層含義,即同是舞臺語言的戲曲念白與話劇、歌劇、音樂劇、影視劇的臺詞有什么不同之處。
著名學者王國維曾說:“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者也。”戲曲藝術是以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為其特征,以再現生活為基礎的表現性藝術。劇詩化的創作結構與語言,決定了戲曲念白不同于話劇等其他藝術門類的臺詞。其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話劇的臺詞近似于生活語言的實態,影視劇的臺詞則要求貼近生活、追求生活逼真化,而戲曲念白是經過音樂手法處理的藝術表現手段,它富有很強的節奏性、韻律性、程式性,是能與歌唱融為一體并遠離生活語言形態的舞臺語言。戲曲的念白與生活語言保持著相當的距離,比如戲曲中最常用的近似歌唱的韻白,其表現形式完全脫離了生活語言實態,還有半歌半念的引子、節奏強烈的數板等,可以說戲曲念白是一種近似歌唱的無譜之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戲曲念白是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聲音形象、體現劇作者創作意圖、表現戲劇沖突的主要藝術手段,因此也是每一個戲曲演員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表演手段與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