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政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戰略部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筆者結合駐村工作經歷,談談幾點看法。
當前脫貧攻堅最缺的是什么?資金、技術、培訓等,這些都好辦,最缺的是什么?最缺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帶頭人“不走的工作隊”,這才是工作中最稀缺的資源。“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抓實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要突出抓好貧困村黨支部及帶頭人隊伍的建設。農村要發展,能人來治村才是關鍵。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好班子,才能改變一個村落后的面貌。一是要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抓好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的引領帶動作用、貧困村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致富帶頭人的榜樣示范作用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步,在工作中,要積極推動黨員勇當脫貧能手,積極吸納致富帶頭人加入黨組織,著力加強村兩委建設,切實配強村兩委班子,為開展工作提供必要支持。二是強化責任建設。脫貧攻堅是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的一把手工程,是極其重要、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這就需要各級尤其是基層的干部,一定要充分發揮總攬全局的核心作用,把各項要求落實到工作的全過程,不斷夯實脫貧攻堅責任基礎。三是加強能力建設。加強基層干部執行力建設,切實把抓執行力建設作為抓實工作的重中之重,堅定信心、強化措施、扎實作風,著力打造一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的作戰隊伍,堅決打贏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打響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四場硬仗。在這四場硬仗中,打好產業扶貧這場硬仗最難打。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要求“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產業扶貧就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長久之計。如鎮寧縣革利鄉革利村,土地貧瘠,山高坡多,深度缺水,自然條件差,產業發展滯后,屬省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25.32%。安順市原食藥監管局(機構改革前)幫扶該村后,一手長安排,幫助成立村集體公司,積極與安順大洞口監獄等四家監獄、貴州春歸公司等聯系,簽訂保供蔬菜、刺梨收購等協議,同時還幫助村公司注冊商標,注冊微信公眾號,積極探索農產品深加工之路,走產品品牌化道路,同時推動農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手短結合,結合村情實際,種植生姜、土豆、水果刺梨等。目前該村“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的雛形已形成,村公司正在想方設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探索委托生產即借雞生蛋的道路壯大集體經濟,實踐證明,脫貧之本,在于產業,農村最關切的,也在產業。
一是必須抓好產業。農村產業發展起步艱難,由于缺人才、缺技術、缺市場,本地資源優勢發揮不好或發揮不出來;短平快產業,同質化嚴重,可持續發展較難。深度貧困,困在產業,脫貧攻堅,堅也在產業。發展產業需要幫扶干部尤其是駐村第一書記,要幫在點上,助在關鍵,要加強對扶貧規律的研究,主要是要符合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做好兩頭對接,培育好優勢特色產業,完善利益聯結,強化農技隊伍建設,把貧困戶納入產業鏈,加快農產品加工升級,做好做強村級龍頭企業,提高產業扶貧質量;同時還要積極幫助扶貧主體主動適應市場,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挑戰。
二是必須壯大集體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村支部沒實力,直接影響凝聚力戰斗力”,目前深度貧困地區村無集體經濟或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好的現象較普遍,村支部發揮作用有心無力,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心存隔閡,不怕貧窮就怕不均現象較為普遍。這就需要幫扶干部尤其是駐村第一書記,要加強對農村工作的研究,推進集體經濟發展, 幫助深度貧困村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轉變,增強造血功能,推動發展市場主體,發展小微農企、專業合作社,幫助做好做優綠色農產品,做好相關認證,將農產品的商業價值充分激發出來,幫助其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以創新的思路,發展多元化集體經濟,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模式,確保參與產業扶貧的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真正拔掉“窮根”。大凡整村脫貧推進有效之地,集體經濟都初見起色。如平壩塘約村走土地集約經營、抱團發展之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創造“村社合一、合股聯營”的發展模式,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這樣村支部才會更有凝聚力,農民才會有依靠感,鄉村才會更有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如西秀區大壩村的發展,離不開村支書陳大興。陳大興說:“政府只是在‘幫’我們,而不是‘包’我們,幫只是幫眼前,我們不能等靠要,不能沒有點發展精神。”正是因為有了陳大興這種不等不靠不要、思進思變思發展的農村“帶頭人”,大壩村才有了今天煥然一新的面貌。要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破解貧困群眾“精神貧困、動力不足”難題,就必須要破除“等靠要”“到懶不懶,政府不管,一懶到底,政府兜底”的思想,這才是扶貧工作的根本。一是要有大局意識。在脫貧攻堅這個戰場,在一線戰斗的同志一定要樹立大局觀念,準確把握自身職責和工作節奏,在工作中,必須做到精神脫貧和物質脫貧一起抓,為貧困戶把好脈,找準致貧“病根”,開好精準到戶的“靶向”藥方,只有與群眾的距離近了,心近了,才能真正實現零距離溝通,群眾也才會真相信你、認同你、支持你。二是要加強教育幫扶。激發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必須注重培養農村后續人才尤為關鍵。培育自立自強、脫貧光榮的意識,這對于激發內生動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至關重要,這也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大實事。三是開眼界改陋習。一定要千方百計地使困難群眾開眼界,改陋習,才能促增收。如:農村一家辦事,全村幫忙(吃酒),這既耽誤生產,又增添負擔,所以,脫貧先脫愚,扶貧先扶志。扶貧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不俯下身子,邁開步子,跑爛鞋子,甩開膀子,喊破嗓子,發揮和展現出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是很難激發出來的。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一方面反映出基層干部等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在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有關的規定,存在優親厚友現象,另一方面脫貧攻堅最終所有的產品,都必須面向市場,所有的市場主體都必須要嚴守市場法律準則,但在農村,多數人員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多,因此,抓實脫貧攻堅工作,應著力提高攻堅隊伍的法紀素養。一是強化法紀意識。基層干部必須要強化學法用紀,特別是要強化對脫貧攻堅方面相關法規、紀律、市場主體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要把對法律、法規、相關行業規則和工作紀律的學習列為干部培訓的必修課,引導其牢固樹立法紀意識,并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公道正派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內容。二是強化法紀宣傳。有些建檔立卡戶享受扶貧優惠政策,但未進入建檔立卡的農戶就不滿意,有些建檔立卡戶享受的優惠政策多,另一些建檔立卡戶也不滿意,一些建檔立卡戶千方百計隱瞞收入,隱瞞住房信息等,想多頭均占,農戶間各自在心中相互進行攀比,往往出現杯米恩斗米仇現象,所以在扶貧攻堅工作中,法紀政策的宣傳尤為重要,必須要加大對公平正義、誠實守法的宣傳,并配以豐富多彩的宣傳方法,如法治講座、文藝小宣傳等,如借助新媒體如微信等,重點強化正反典型宣傳,加強教育,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三是增強法律意識。幫助其樹立商標意識、品牌意識,提高農業企業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水平,幫助其依法管理、依法經營,實現精準產業互利共贏。四是提高維權意識。在扶貧攻堅過程中,一些黑心企業、商家假借扶貧名義,做有損市場、損害農戶、坑害扶貧企業的事情,所以,在加大對扶貧主體幫扶力度的同時,也要強化其維權意識,依法維權,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全社會聯動,堅決嚴懲黑心商家。五是嚴守安全底線。如某監獄一位干警在收購鎮寧縣某村送的蔬菜后講道:“我們收購的蔬菜雖是給服刑人員吃的,但犯人也是人,我們不是在收飼料!”農產品大多數是食品和食品加工品,所以必須要本著“幫扶不是幫劣”的原則,既要幫助促發展,又要幫助守法紀,講誠信,幫助其牢固樹立“安全是底線是紅線”的意識。六是落實好自治與法紀的結合。在鄉村,主要是村民自治,應積極引導好村民自治與國家法紀進行有機結合,如塘約村的“紅九條”,用村民自治的方式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七是嚴肅法紀。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層層壓緊壓實責任,加強幫扶措施的落實,加強作風建設,強化對違法違紀行為的追責問責,強化監督執紀,要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同時對群眾中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也要依法依紀,進行追究。如在農村中,挑事鬧事、村惡村霸等,懲處一定不能手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的力量,全社會共同出力,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格局。一是凝聚合力。要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互聯互動的大扶貧格局,在基層,要進一步強化一把手責任,完善干部包聯,落實好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將有限的資源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好其杠桿作用。二是補齊短板。脫貧攻堅沒有“選擇題”,只有“必答題”,所以在工作中,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時刻要思考工作針對性、可持續性,要嚴格對標對表,發揚“釘釘子”精神,制定好具體計劃,查漏補缺,壓荏推進,將各項工作均落實到位,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三是強化激勵懲戒。主要解決兩個主觀問題:一個是我要干,一個是我要脫。當前脫貧攻堅推動難度大,除去客觀因素,主觀原因主要反映在:干部不真想干、形式主義、過關就算好等思想在一定范圍流行;我不想脫貧,是你們要喊我脫,脫貧了國家就不管了,所以,全社會必須齊心協力,多管齊下,對相關人員,尤其是戰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激勵和懲戒,積極回應群眾的所期、干部的所盼,激勵懲戒工作的力度應更大、針對性應更強、可持續性應更好,這才能從主觀上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四是完善相關機制。完善考核監督評估機制,加大督查力度、將作風建設貫穿工作全過程,把各項責任真正落到實處。五是強化多措并舉。要始終堅持精準聚力、精耕細作,要在精準識別和幫扶及做大做強產業上下大功夫,抓實扶志扶智,用足繡花功夫,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會貫通,不斷推進精準脫貧取得新的成效。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戰斗在一線的干部,一定要緊緊圍繞“精準”這條主線,聚焦產業這個關鍵,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激活內生動力,著重扶志、扶智,不斷鼓勵貧困群眾堅定信心、自強自立,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在一線的工作同志,也要自我加壓、自帶責任、帶著感情投入工作,消除厭煩懈怠情緒,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