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凱航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逐步增加。廣播電視節目是給人們帶來感知和理解的視聽作品,更是人們獲取信息、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也逐步陷入困境。故而,廣播電視節目就要不斷挖掘新媒體技術促進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并始終基于社會需求視角,不斷創新節目形式、豐富節目內容,真正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實現傳播價值的最大化。
在傳統的媒體環境中,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周期長、審核過程復雜等問題導致節目拍攝后要經過一定的周期過程才能呈現到觀眾的面前。一些帶有“興奮點”的節目會因為時效性差,導致收視率下降。
電視節目內容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相關頻道的收視率,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因為部分制作團隊的思維惰性和對熱點的過度追求,導致有的廣播電視節目相互復制,有細心的觀眾甚至發現前兩天剛剛看過的節目內容又重復出現在另一頻道的相似節目中。
移動短視頻網絡便攜性和隨意性均優于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因此使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失去了大批受眾。這樣的非正向發展因素使得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受到影響,加之,電視臺的線性節目編輯模式,線性編輯中對節目相應的素材不能夠做到隨意存取,使得節目編輯很難隨意刪除和插入相關視頻素材,這就使得節目相關的籌劃和拍攝流程不能靈活進行,嚴重制約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中的制作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是嚴重阻礙廣播電視節目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電視經營主體應充分挖掘國內外一流的制播技術的優勢,將其與自身發展有機融合,從軟件和硬件上共同革新,實現智能化、高效化的電視節目制作。如在電視節目直播中應用Web3.0技術,通過該技術對電視節目信息實現聚合,通過辨別分離技術,實現電視節目內容快速聚合,實現電視節目的個性化創作。
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單位要將“與時俱進”的理念貫穿于工作始終,摒棄過去“單通道”傳播的模式,通過打造特色節目,強化自身的競爭力。廣播電視節目作為主流媒體依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傳播的權威性,因此,廣播電視節目就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整合資源,將極具特色的文化資源轉化為貼近觀眾生活的本土化內容,通過挖掘、剖析,從而實現打造電視節目品牌的目標。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弱化了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應,使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承受了較大壓力。因此,廣播電視節目就要有意識地加強電視傳媒與新媒體的合作,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的目的,使電視節目的傳播渠道得以拓寬。傳統廣播電視節目可運用自身的公信力優勢,在網絡媒體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譽,確保受眾可以迅速、準確地獲得真實信息,從而始終與受眾建立連接。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節目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面臨著較大的困境和壓力,但在應對新媒體時代強烈的沖擊時,廣播電視節目也應順勢而為,把握機遇,通過多元化的調整手段,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和方法的創新,進一步促進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水平提高,同時,廣播電視節目也要重視自身的傳統優勢,積極拓展創新思維,使廣播電視節目在新媒體的環境中更高質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