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愛榮 楊 康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以及4G網絡的高度普及和5G時代的即將來臨,人們傳播和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僅僅依賴簡單的文字和圖片,影音并茂、簡短、操作簡單、極易傳播的短視頻成了人們更傾向的傳播和獲取信息的方式。“洋網紅”的出現正是迎合了當下的形勢。通過短視頻,“洋網紅”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展現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現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讓大部分從未走出國門的國人了解到了國外的市井百態,更讓那些從未踏入中國國門的外國人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
但近些年來,“洋網紅”越來越注重商業利益,再加上進入短視頻領域的“洋網紅”越來越多,受眾的審美疲勞和內容的同質化都讓其快速獲取粉絲變得越來越難。因此,我們需要在新形勢下重新審視“洋網紅”短視頻的內容傳播。
“洋網紅”屬于“網紅”的范疇,是“網紅”中的特殊群體,簡單理解就是在網絡中被廣大網民關注并在中國的網絡平臺上走紅的外國達人。短視頻為短片視頻,是一種播放時長在五分鐘以內并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上傳播的視頻內容。但是在不同國家、不同平臺對短視頻的定義都有不同的標準。新形勢下的“洋網紅”短視頻已經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制作者、傳播者以及參與者,在渠道資源逐漸飽和的背景下,高質量的內容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對象。“洋網紅”短視頻的內容以及傳播價值更需要我們去分析和探討。
“洋網紅”因其自身的特殊屬性,決定了他們所創作的短視頻大部分為跨文化傳播的內容,而每個“洋網紅”對跨文化內容的表現形式都不盡相同。
語言教學是“洋網紅”短視頻比較常見和簡單的內容形式,他們會同時掌握中文和外文等多門語言。利用外語優勢,將語言教學作為自己的短視頻內容。教育視頻自媒體創作者麥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創作的《麥克老師》系列,通過對網絡熱點、網絡用語、明星發音翻譯解析等形式來吸引受眾。
麥克老師創作了一期標題為“坤坤的英語到底如何?今天我要來正經分析一下蔡徐坤的英語水平!”的短視頻。視頻中麥克針對蔡徐坤在綜藝節目以及歌曲MV中的英文表達,用中文逐句分析蔡徐坤的發音及語法。視頻中不斷穿插網友惡搞蔡徐坤的視頻片段,風格搞笑幽默。但麥克肯定了蔡徐坤的英語水平,這樣既寓教于樂,又沒有傷及蔡徐坤粉絲的感情。麥克創作短視頻主要是通過吸引受眾來售賣他的英語課程,所以在有些視頻的開頭,他會對他的英語課程進行推銷,再繼續短視頻接下來的內容。
類似麥克老師這樣的“洋網紅”,還有“拂菻坊”“李飛起來”等,他們的短視頻內容都會抓住時下的熱點,將外語知識融入到輕松娛樂的氛圍中完成教學。
創作此類短視頻的“洋網紅”,通過街頭采訪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并與其互動,用“老外怎么看中國”等相關話題來吸引受眾。街頭采訪與互動類的短視頻相較于其它內容的短視頻,拍攝要求較高,它需要至少兩個人協作完成。歪果仁研究協會在這種形式的內容創作上比較成熟。如他們曾發布一條標題為《2018年最讓外國人洗腦的中國廣告是它……》短視頻,開頭首先出現了經他們改編的急支糖漿的經典獵豹追人的廣告,之后是采訪者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來采訪街頭的外國人。第一個問題為“你一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國廣告”。第二個問題為“有什么特別印象深刻的廣告嗎”,采訪者還會根據答案引申問出“你覺得這個廣告中的人怎么樣”等問題,引發被采訪者的進一步回答。接下來采訪者用手機向被采訪者展示了幾個中國廣告,并詢問他們的感覺以及是否會購買廣告中的產品,之后便引申出視頻中最后一個問題“中國廣告和自己國家廣告的區別”。一位來自美國的被采訪者認為美國的廣告比較平淡,而中國的廣告喜歡大陣仗、有意思而且激動人心,最后用他們模仿優樂美的廣告進行收尾。這種形式比較客觀,更容易被粉絲接受。
科普式中外文化差異對比,是“洋網紅”短視頻中比較火爆且比較普遍的內容。“洋網紅”往往著眼于生活的細微處,如美食文化、社會問題、公共交通等方面,“洋網紅”通過親身經歷或實地考察對某些差異的方面進行解答,引起受眾興趣。
“洋網紅”郭杰瑞來自美國,他的短視頻主要涉及中美之間的差異對比。目前他在今日頭條一個平臺的粉絲量就達到了320余萬。2018年他發布了200余條關于中美差異的短視頻,郭杰瑞短視頻的內容特色是他搞笑的中文口音以及分別在視頻開頭結尾必定會出現的“大家好,我是郭杰瑞”“那我現在走了”兩句話。短視頻標題一般都會加上“美國”或“美國人”的字眼來吸引受眾。如《云南奇葩蔬菜竟然這么多!為啥美國全國蔬菜都一樣?》,視頻中郭杰瑞短短幾分鐘就在云南普洱的菜市場找到包括刺五加、紅蒜、酸扁果、山藥皮、苦果、沙葛等他沒有見過的食物,然后向商家詢問、品嘗、購買這些食物,而商家們也懷著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外國人的好奇心,樂此不疲地向郭杰瑞推薦并邀請他品嘗這些食物。郭杰瑞拿著購買的食材,來到飯店讓廚師進行加工,并發表自己吃后的感受。他認為中國每個地方的菜市場的菜都很不相同。但在美國,每個地方的菜都差不多一樣,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是美國的菜都由農場種植,而每個農場都種差不多相同的菜,比如番茄、土豆、蘿卜,這些菜不容易壞,可以運輸到很遠的地方;他們種這些菜可以使用機器,不需要很多人力,成本比較低。所以在美國人們差不多吃一樣的蔬菜。
介紹這個案列的場景發生在中國,“洋網紅”也會在國外針對某一方面對中外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例如“洋網紅”組合“信誓蛋蛋”拍攝了一條美國大學的宿舍和食堂條件的視頻,他們親自在美國大學內進行體驗,受眾由此了解了建立在高昂費用上的美國大學所謂優越的宿舍和食堂條件。
由于社會環境和文化的不同,西方國家的外國人較中國人更加開放、樂于展現和表達自己。他們不僅樂衷于創作中外文化差異的視頻,也會憑借自身的特殊性和話題性,拍攝挑戰、搞笑等視頻內容,這往往會吸引大量的受眾關注。
EhBeeFamily是一個來自加拿大的四人家庭,家庭成員由“猴爸”“猴媽”“猴小妞”和“猴小弟”組成。他們自稱為來自加拿大的喜劇家庭。他們在微博、嗶哩嗶哩、今日頭條的粉絲數量分別達到138萬、27萬、757萬。EhBeeFamily的短視頻內容一般都以四個家庭成員為主,背景則是他們的家。短視頻以搞笑為主,題材廣泛,一般不會涉及中外文化上的差異。EhBeeFamily有一個老爹笑話系列,即“猴爸”對家庭成員講笑話,而其他人嘴里要喝上一大口水憋住不笑,如果誰先笑出來就代表失敗。EhBeeFamily還圍繞“猴爸”、“猴媽”做搞笑題材,例如想象中的夫妻生活與現實的夫妻生活之間的對比,或者丈夫不能對妻子做的事等等,他們生動夸張的表現力會讓受眾忍俊不禁。
“洋網紅”杰里德同樣來自加拿大,他特別擅長通過“VS”系列進行惡搞,比如單身狗VS戀愛狗、剛來中國點菜VS來中國很久點菜、老外剛來中國打籃球VS在中國很久以后打籃球等。杰里德在這一系列“VS”視頻中自己會一人分飾兩角,他會抓住日常生活中中國人的特點,經過自己夸張的表演達到搞笑的效果。受眾們往往會驚呼這個外國人對中國人太了解了。比如在杰里德的一期標題為“中國高中生VS西方高中生”的視頻中,杰里德身穿標志性的藍色校服扮演中國高中生。杰里德扮演的中國高中生起床很早、時間觀念強,周末也用來學習,考試得99分也會被家長批評。而他扮演的西方高中生,早上會賴床導致遲到,周末常常去一些娛樂性場所,考試及格了就會很開心。杰里德通過生動夸張的表演將中西方的高中生特別是中國的高中生生動形象地演繹出來,達到了搞笑的效果并引起中國受眾的強烈共鳴。杰里德也經常會做一些挑戰類的視頻,一般挑戰的內容都會和中國文化相關,比如他在圣誕節發布了自己挑戰陳奕迅經典歌曲“圣誕結”的視頻,視頻中流利的中文以及扎實的歌曲功底讓受眾嘆為觀止。
“他者”這一術語出現在西方后殖民理論中,后殖民理論中,西方殖民者將不屬于西方的其它世界稱為“他者”,選擇和確立“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認識確定和認識自我。在本文中“他者”就是“洋網紅”,而在“洋網紅”的視角下就是“他者”視角。
“洋網紅”通過短視頻的內容以及與受眾互動的過程中為受眾構建了他所屬國家的國家形象。受眾通過“洋網紅”這一扇窗戶增強了對“洋網紅”所屬國家的形象認知。例如“洋網紅”郭杰瑞創作了一條關于美國槍支的短視頻,視頻中郭杰瑞親自找到槍店老板,了解各種槍支,以及如何獲得槍支持有資格等,詳細介紹了美國的槍支文化。“洋網紅”阿福Thomas在一條關于德國人吃生豬肉的短視頻中,詳細介紹了德國的飲食文化,展現了德國的國家形象。這些視頻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了解他國文化的好奇心理和求知需求。
“洋網紅”也通過短視頻努力構建中國積極的國家形象,向受眾表達了他們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熱愛。歪果仁研究協會在2019年春節發布的標題為《今年春節不回家,跑來長城修鐵路》的短視頻,詳細介紹了京張鐵路青龍橋站,以及為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修建的新京張鐵路八達嶺站(世界最深高鐵站)的建設情況,肯定了中國高鐵建設的水平。“信誓蛋蛋”在2018年12月發布了一條美國和中國快遞對比的視頻。他們分別選擇了在美國和中國當地的同一時間,在亞馬遜和京東平臺上購買同一類型商品,結果亞馬遜用時24小時,京東用時20小時。“他者”是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歪果仁研究協會和信誓蛋蛋都在“他者”視角下構建了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中國受眾也通過“他者”視角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國家,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創造了“第三極文化理論”,該理論認為當今世界文化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歐洲文化、美國文化由于其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世界文化的“兩極”,而傳統悠久、生命力強大的中國文化則為“第三極文化”。中國文化要向美國和歐洲的其它兩極傳播文化,就需要與另外兩極進行文化體驗,這其中既包括“中國人講中國故事給他們聽”,也包括美國、歐洲人來中國體驗中國文化后,用其自己的語言講給另兩極的人聽,即“他們講中國故事給他們聽”或“他們講他們在中國的故事給他們聽”。“洋網紅”創作短視頻不僅面向中國受眾,他們還將短視頻發布到YouTube等網站,給外國人講述中國故事或是給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的故事,積極傳播中國文化。“洋網紅”韓國東東在2019年“三八”婦女節前夕,發布了一條關于中國“三八”婦女節的短視頻。韓國東東詳細介紹了在“三八”節當天中國的慶祝方式,比如放假、商品面向女性打折、親朋好友向女性贈送禮物等,傳播了中國的“三八”婦女節的節日氣氛和文化。“洋網紅”山下智博通過網購,購買了五款中國風的女裝,并進行試穿搭配,通過視頻展現了中國的服裝文化。韓國東東和山下智博分別來自韓國和日本,他們將視頻上傳到外網網站上供自己國家的受眾觀看,讓他們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短視頻行業進入爆發期后,各個短視頻平臺的競爭十分火爆,加之各類新聞類客戶端等非短視頻應用先后上線短視頻頻道,為短視頻行業帶來了強大的流量。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洋網紅”選擇在中國創作短視頻,為我國短視頻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進而促進了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同時“洋網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國外最新的短視頻內容和拍攝手法,并在他們拍攝的短視頻中展現出來。2018年歐陽娜娜的《娜就這樣之Nabi留學記》的vlog引起全網討論,隨后這一在國外經過七年發展而相當成熟的短視頻形式在國內短視頻行業發展熱鬧起來。Vlog即視頻博客,是一種像日記一樣記錄具有個人特色的視頻生活記錄。其實,這種短視頻形式,“洋網紅”拂菻坊早在2015就開始在國內互聯網平臺上創作并發布。2015年11月28日,拂菻坊就在嗶哩嗶哩平臺上發布了自己做英國早餐的vlog視頻。這都說明“洋網紅”短視頻對我國視頻行業的影響和促進。
通過對新形勢下“洋網紅”短視頻的內容及其傳播價值進行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洋網紅”短視頻在中外文化交流、國家形象構建,增強國內民眾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我們期待“洋網紅”短視頻能夠更加健康地傳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