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丹
特色小鎮的建設始終秉承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森林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樣也秉承著相同的發展理念,以“綠色”為主要,集合生態、文化與社區于一體,在保護與管理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打造適宜的居住環境。然而,森林小鎮與特色小鎮仍存在內涵上的不同,首先,森林小鎮主打多元化、多功能性特色。與單一的小鎮模式不同,森林小鎮集合旅游、生態、文化、居住及產業等功能,并且還具備“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功能,在保護森林生態資源的同時,也能推動城鎮化發展,致力于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綠色、適宜的生存環境。根據《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147號文要求,通過過建設生態與居住于一體的森林小鎮,一方面能夠促進區域經濟轉向旅游型以推進城鎮化發展;另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重要內涵。森林小鎮具有顯著特色,首先,森林小鎮建設以打造適宜居住的小鎮,兼顧生態景觀與經濟效益,提供居民優美的生存環境與一定的生態效益;其次,森林小鎮有著適宜養老的特征,小鎮建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如提供并健全休閑健康的健身設施,便于鄉村及城鎮居民養老;最后,森林小鎮還具有適宜旅游的特點,以生態環境為主,同時也培養并發展人文環境,打造自然環境、景觀環境、人文環境于一體的生態森林小鎮,以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進程。
森林小鎮同樣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2017年,國家林業局提出森林小鎮建設項目,受到全國各地區的歡迎,并大力推進森林小鎮建設,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森林小鎮建設起步較晚,當前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暫未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森林小鎮“多功能性”特征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等等,一定程度制約了森林小鎮的建設與發展,較難發揮森林小鎮的真正作用與影響。因此,為促進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需了解森林小鎮建設的重要價值取向,以此為目標在建設過程中秉承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原則,分析并研究出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思路,從而真正落實到森林小鎮建設中。
總體而言,森林小鎮建設的價值取向圍繞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森林小鎮建設需以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為主,生態資源具有重要價值,正所謂“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與勞動的重要對象,沒有自然資源就無法展開勞動。由此可知,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是勞動生產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若是生態被破壞,會直接影響到勞動與生產,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的消失,比如西域古國遺跡——樓蘭古國,在公元630年被沙漠“吞沒”神秘消失,可知,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生存與勞動具有重要影響。
改革開放初期,尤其重視經濟發展,忽略了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大力開采并消耗自然資源,如石油和煤礦等不可再生資源,導致生態環境被污染與破壞。國家意識到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提倡節能低碳、綠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前,正是因為自然資源的稀缺,導致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更高,因此,森林小鎮需大力建設生態環境,如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以“綠色”為發展底色,促進生態效益的增長,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自2017年國家林業局提出森林小鎮建設項目,全國各地大力推進森林小鎮建設,2018年發布全國最美森林小鎮100例,第一批共有19個森林小鎮上榜,主要包括生態旅游型、生態康養型、森林康養型、養老慢享型等森林小鎮,這19個森林小鎮立足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建設與發展,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如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的深圳鹽田梅沙街道辦事處,就體現了深圳改革開放文化。森林小鎮建設在尊重、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相結合,體現區域內的文化價值,進行生態文化創新,在弘揚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理念的同時,也體現了森林小鎮獨特的文化。以“森林小鎮”為途徑,講中國故事,傳承與弘揚中華文明,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只有和自然和諧發展,才能穩定生存與發展。森林小鎮建設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生態主要包括生物與環境,在建設森林小鎮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生物的多樣性與環境的綠色性,并促進生物與環境能夠相互依存、和諧發展,使生態處于平衡狀態。全國第一批19個最美森林小鎮在建設過程中都是把生態文明放在首位,并始終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文明建設能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森林小鎮體現了一定的生態價值,在建設、規劃與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保證生物的多樣性的同時,也需大力發展林業,讓綠色覆蓋整個小鎮。
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需要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取向,需將生態放在第一位,要保護區域內的森林資源與水生態環境,進行綠色建設與發展,因此在建設中需要秉承生態優先的建設原則,促進人類與自然、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讓綠色成為森林小鎮的保護色。
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主要包括原生態環境景觀、森林資源、生物種類等,因此在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時需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并實施相關發展戰略,以促進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森林資源相融合。故此,需要將保護與建設進行有機融合,也就是在開發與建設的過程中,堅持傳承與保護的理念,可利用生態修復技術、濕地保護技術等來建設生態綠色工程。
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需要進行合理規劃,需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來打造該區域獨特的景觀特色,景觀特色包括自然、旅游與人文資源,因此,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需在建設與保護的前提下,以經濟效益為核心,文化與文明為保障,以形成多功能聯合產業體系。換言之,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需要保護環境,生態優先,在建設過程中改善居民的生存環境,在環境建設中融入區域特色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特色文化等,以促進森林小鎮具有獨特的人文氣息,突出地方特色,再以“旅游”為重點提高區域經濟效益,促進區域居民經濟收入的增長。
因此,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需要進行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地規劃。首先需根據區域的特色、資源情況、發展規劃、經營方案來進行。因土地資源缺乏,再加上我國是人口大國,所以還需規劃好森林小鎮的用地面積與規模;其次,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還需根據區域內的林業發展特色來做好景觀設計與規劃,以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旅游功能;最后,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還需科學規劃區域獨特的歷史文化與民間文化,以展現區域的特色,將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系統多元化的林業城鎮發展模式。
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最重要的便是突出生態環境、適宜居住的優勢,因此,要堅持規劃先行,進行合理規劃,以“宜居、宜養、宜游”為方向,以“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為重點科學合理地規劃,按照相關規劃標準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切勿生搬硬套,避免形成統一的“四位一體”的森林小鎮。要研究并形成本區域獨特的特色,以促使本區域森林小鎮有著較高的標準與水平。在合理規劃的過程中還需注意長期發展,應該結合地區社會發展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經濟發展規劃、區域建設規劃等,通過合理規劃來突出森林小鎮的優勢與特色,一方面能夠開發、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提高區域旅游經濟效益。
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還需構建綠色生態屏障,因此需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并且需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以生態發展為首要,對生態環境與生態空間進行拓展與改進,讓森林資源圍繞并且融入小鎮中,讓綠色成為小鎮的主調色。可通過生態修復技術在森林小鎮外圍對生態資源進行修復與保護,從而形成“保護屏障”,以綠色生態屏障來保護森林小鎮的生態安全。構建綠色生態屏障,還可在森林小鎮、城市與鄉村進行合理布局,形成生態隔離帶,同時也需與城市和鄉村的經濟進行貫通,形成集聚型經濟,以促進城鎮化發展。
在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進行規劃、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文化的價值取向,尊重區域特色文化與人文環境,做到統籌規劃、合理開發。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區域文化融合到森林小鎮建設中,傳承與弘揚優秀文化。針對區域文化的融合,森林小鎮可根據本區域的人文特色進行合理規劃,同時還需了解并繼承本區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而后將地域文化融入到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中,以突出小鎮獨特的地域特色。此外需注意地域文化與生態開發和建設的有機融合,進行合理規劃與布局,一方面能夠保護地域文化不受到破壞,另一方面也能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主要包括生態、文化與社區,為打造旅游經濟,需要優化生態環境,突出森林小鎮生態環境的優勢,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本區域的經濟效益得到增長。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環境建設與開發相結合,對生態環境與生態資源進行保護,通過森林資源圍繞并融入到小鎮中,以增加綠色元素,形成森林生態循環系統,同時還需保護森林小鎮生物的多樣性,從而優化生態環境。此外,為創建適宜居住的環境,需要完善森林小鎮基礎設施,如交通、水電等,為區域居民的生活帶來便利。此外,還需完善衛生、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提高森林小鎮居住質量,將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進行融合,以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
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為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可打造特色生態產品,突出旅游特色,通過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來吸引更多的游客。我國各地區的森林資源不盡相同,比如地形、結構與植物種類等,因此需要突出本區域森林資源的特色,注重個性化與差異性,以“生態”吸引游客,以“人性化服務”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還可利用生態資源拓展服務產業,比如可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來拓展野營、探險等旅游項目,或者可利用原生態景觀來拓展觀光、修學等旅游項目,以滿足游客的實際需求。
綜上,森林小鎮受到國家與社會的高度關注,建設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需要突出生態環境的優勢,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時也需注意文化的滲透,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最后可根據區域的生態資源打造鮮明的生態產品,以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