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摘要: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老齡產業作為新興的綜合性產業,既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長久之計,也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新增長點。近年來,吉林省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新趨勢,給社會、經濟帶來一定影響,對吉林省老齡產業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通過對吉林省人口老齡化特征和產業發展現狀敘述和分析,借鑒韓、日老齡產業發展經驗并提出吉林省老齡產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老齡產業 發展經驗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50-03
一、老齡化的界定及分析
1.老齡化的界定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長的趨勢。依照國際標準,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或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是老齡化社會的標志。
中國在2000年初進入老齡化社會,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7%。2018年,這一比重達到11.9%。預計到2025年,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將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50年,我國將擁有近5億的老年人口,即全世界每4個老年人,就有1個人在中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
2.吉林省人口老齡化發展特點
吉林省從2003年開始步入老齡化初級階段。以2015—2018年為例,具有老齡人口總量增長速度快、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齡人口占比高于全國均值三方面特征。
一是老齡人口增長速度較快,與人口總量下降趨勢成反比,反比趨勢不斷擴大(見圖1)。2015—2018年四年間人口總數呈現逐年遞減趨勢,老年人口與人口總量增長方向相反,發展呈現遞增趨勢。
二是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吉林省開始步入老齡化中期預警階段(見圖2)。2015年,吉林省超過60周歲的人口數為490萬,在人口總量中所占比例為17.8%。2016年增長至477.75萬人,占17.48%。2017年,老齡人口迅猛增長,總計為525.2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9.33%。2018年,老齡人口新增近4萬人,總計529.1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9.57%,逐步逼近20%的老齡化中期預警線。
三是65周歲以上老齡人口增長迅速,超出全國平均水平(見圖3)。2015年,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0.5%。吉林省同期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11.24%,超出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2018年,吉林省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整體人口數12.72%。不僅超過全國11.9%的平均水平,且上升幅度越來越大。
二、吉林省老齡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吉林省老齡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發展緩慢。基于現實狀況,通過實地走訪,共計發放問卷119份,回收98份,問卷回收率82%,其中有效問卷93份,占回收問卷的94.8%。通過問卷分析,結合近期“吉林省近年人口變化趨勢”“就業人數年齡趨勢”“人口三次產業貢獻率”等3項主要數據變化情況,發現導致吉林省老齡產業發展緩慢主要有三個原因。
1.現有勞動力人口配比與產業結構不相匹配
吉林省是農業省份和傳統老工業基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產業配比中長期處于主要地位。從人口在不同層次產業配比來看,吉林省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比重穩定,產業貢獻率較低;第二產業就業人口比重較少,但產業貢獻率最高;第三產業有明顯發展,但產業貢獻率明顯低于第一、二產業。
吉林省現行經濟發展大部分依賴工業,服務業(第三產業)雖已起步,若按現有速度發展,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老齡化的基本需求;這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啟示,即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必將為振興第三產業帶來契機。以上說明,優化產業結構、有效協調人口在不同產業間的分布、合理設計與老齡社會發展相匹配的產業模式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需要逐步推進和完善。
2.老年人消費意愿不高
消費意愿產生消費需求,老年消費需求是老齡產業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從需求角度看,主要體現在:一是我省老年人對敬老院、社區養老、社區家政等服務認識不足,無法針對相關服務提出具體消費需求。如在“問卷1老年人家政服務調查問卷(老年人答題部分)”中,超過85%的受訪老人不清楚“老年公寓”“敬老院”和社區養老的區別。二是老年人對相關服務普遍不知如何消費,消費需求傳統且單一。被問及“如果兒女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您,您是否接受提供上門服務的家政服務”時,97%以上的老年人都表示愿意接受服務。被問及“需求何種服務時”,回答首選“洗衣、清掃”的占87%,首選“就醫護理”的占79%。這兩項均屬于傳統家政服務類,產業發展潛力小;選擇“陪同聊天、康復訓練”為8%,選擇“老人智能產品教學”僅為2%。選擇此兩項的受訪者中,超過半數的老人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而擔心費用太高。而是針對老齡化社會、幸福社會、社區養老服務產業宣傳不夠深入,提高老年人幸福產業認識的相關教育工作亟待增強。
3.老齡產業對公辦和民辦的資金支持不夠
在“問卷2老齡產業工作人員調查問卷(負責人答題部分)”中,73.1%的人認為“對養老院采取承包委托、合資合作具有可操作性”;“贊成公建民營”的占70%以上。但是相關部門對如何優化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資金支持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從事養老機構管理的工作人員中,73.3%的人認為“未來養老服務業發展仍主要靠政府資金”。上述對政府資金較為依賴的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吉林省老齡產業中政府投入占主要部分,民間資本投入相對較少。事實上,調研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不少行政管理人員、產業從業人員對老齡產業的特點認識不足,對產業的市場化運營也缺乏認識。
三、韓、日老齡產業發展經驗及建議
以吉林省人口老齡化特征和老齡產業現狀為基礎上,搜集并借鑒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老齡產業發展經驗,可以為今后吉林省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采用資料收集、專家討論等社會學考察方法,將韓、日老齡產業作為借鑒對象,主要考慮以下兩點:一是中日韓同屬亞洲文化圈,三國養老意識及生活習慣類似。在調查發現(問卷3:老齡學專家調查、國際專家答題部分)中,韓、日學者普遍認為“人口老齡化不僅能夠引發東亞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同時還可提供多樣化產業發展途徑”。二是中日韓老齡化形勢比較嚴峻。日本已進入超老齡社會,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韓國于21世紀初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日本和韓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均早于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已相對完善,覆蓋領域比較廣,且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1.科學規劃老齡產業發展計劃
科學制定和實施吉林省老齡產業發展計劃,確定老齡產業發展的優先行業和重點領域,并將其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發揮產業規劃的引領作用,是實現吉林省老齡產業趕超發展的重要手段;明確老齡產業的階段性發展目標,針對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策略加以實施。日本的經驗值得參考。日本政府在不同發展時期采取: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扶持護理產業)→確定產出目標→培育行業組織(老齡居住產業、老年用品產業、衍生金融產業等)→規范市場秩序→法律維權等不同戰略,逐步推動產業分類向老齡化社會適應方向轉移。
2.強化老齡產業政策引導
從宏觀層面向微觀產業分類推進,推動產業政策精細化、縱深化。加快健全老齡產品制造業、老齡文化休閑業、老齡住宅地產業和老齡金融服務業等產業政策,逐步健全具體的行業標準和規范政策(如具體老齡元素的商品生產、服務促銷、市場調查、新產品研發等)。韓國的做法可以借鑒。韓國重點助推類似抗老化藥品、功能性食品、治療型床位、體感型教具(負重服裝,用于老年健康教學)等創新型產品的開發與生產,實現資助型發展向產出型發展轉化,并制定老齡產品出口貿易政策,取得了成效。
3.扶持民辦老齡產業發展
進一步加大民辦公助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養老機構,在財政支持、稅費減免、信貸和融資渠道拓寬、申報審批簡化手續等方面提供具體的優惠政策,政府可對積極參與老齡產業發展的企業在財政和政策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以市場為導向,讓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在公平環境下競爭,一樣享受政府的補貼和政策優惠等待遇。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的積極性,優化民辦養老機構的運營環境,為其排憂解難。
4.推進老齡產業示范園區建設
鼓勵市(州)、縣(市)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設立特色鮮明、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老齡產業園、科技園、工業園或老齡產業示范基地。具體而言,繼續實施“養老+”發展戰略,融入“互聯網+”行動,促進養老服務與相關領域深度融合。產業融合也是一種產業創新。要大力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旅游、養生休閑、教育文化、娛樂、金融、家政、房地產等產業融合發展。如上海將信息技術產業與養老服務業融合,于2019年在虹橋商圈打造集養老智能研究院、養老產業聯盟、養老眾創空間、養老孵化器為一體的產業示范區;各級政府在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財政補貼等方面出臺具體的優惠政策,打破行業壁壘,吸引更多的相關行業企業和資本進入。可在老齡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試行前瞻性的產業政策,為完善老齡產業政策積累經驗,待成熟后在更大范圍內施行。
參考文獻:
[1]黃黎若蓮,張時飛,唐鈞.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與老年服務需求[J].學習與實踐,2006(12):103-113.
[2]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R].2016-05-27.
[3]崔桂蓮,劉文.韓國老齡親和產業的經驗與不足及對中國的啟示[J].社會保障研究,2017(3):93-102.
[4]厲以寧.中國道路與人口老齡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18.
[5]黨俊武,魏彥彥,劉妮娜,等.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6]張巖松.老齡產業發展對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7]劉文,黃艷華.韓國養老產業發展及中韓養老產業合作發展研究[J].當代韓國,2017(4):98-107.
[8]田香蘭.日韓兩國發展老齡產業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南開日本研究,2013(2):339-352.
[9]金太順.吉林省老齡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視角(下),2013(3):126-12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