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東磊
摘要:《啟蒙辯證法》是法蘭克福學派最經典的著作,也是霍克海默技術理性批判思想的重要體現,率先開啟了對西方文化工業社會的技術理性批判。霍克海默對啟蒙變為神話,啟蒙精神淪為技術理性、工具理性,技術理性統治至上,科技成為意識形態及西方工業社會人性的扭曲進行了犀利而獨特的批判。技術理性批判思想可能有些不足之處,但對法蘭克福學派和世人研究技術理性批判理論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啟蒙 技術理性 批判 霍克海默
中圖分類號:N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249-02
啟蒙帶來希望和光明,把人類從愚昧無知中帶入現代文明社會。啟蒙把人類從封建神話故事中喚醒,理性閃耀著西方文明的光芒。啟蒙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益處,它包括知識、理性、科學技術等,但人類深深陷入各種異化之中。啟蒙最終卻變成神話,啟蒙所倡導的理性逐漸轉為單向度的技術理性,啟蒙走向了自己之前所反對的一面。
一、啟蒙變為神話,推崇技術理性
啟蒙變成神話。啟蒙原來的目的是使人擺脫恐懼和焦慮,以知識喚醒世界。啟蒙樹立起理性和科學的旗幟,主要目的是祛除神話迷信,把人類從恐懼和壓迫焦慮中解放出來,砸碎封建專制的鏈鎖,讓人類走向理性。人類恐懼自己之外的自然力量,但是啟蒙就是依靠人類的理性,讓人類做自己的主人,從而來實現對自然的征服,解除這些恐懼和焦慮,不再被封建專制、神話迷信束縛。因此,神話所表達的是人類對自然界的征服和利用,但人類卻用理性來衡量管理一切事物。啟蒙運動所追求的是征服大自然,破除人類現存的思想觀念,讓人類脫離恐懼不安的束縛變為主人,它拋棄了因果性和本質性等要素,用公式與數字來代替一切,以此來反對神話。但霍克海默表達神話當中是包含一些啟蒙所擁有的要素,因為現實世界中眾多的神話故事及人物都可以在人類身上找到原型。在神話世界里,人們通過所信仰的神創造世間萬物繼而統治自然;但是啟蒙精神以對象化和理性化來看待萬物,通過理性管理所有。從而“神話變成了啟蒙,自然則變成了純粹的客觀性。人類為其權力的膨脹付出了他們在行使權力過程中不斷異化的代價。啟蒙對待萬物,就像獨裁者對待人。獨裁者了解這些人,因此他才能操縱他們;而科學家熟悉萬物,因此他才能制造萬物。于是,萬物便順從科學家的意志。”人們推崇的啟蒙企圖打破神話,卻全盤囊括了神話里所有的東西,慢慢地進入神話,進入了人類苦心經營的理性神話里。統治世間的大自然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人類理性。萬物用人類理性去衡量,人的主體性思想演變為丈量一切的尺度,所有必須符合理性所設置的邏輯,被理性管控。思想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公式,理性邏輯掌控所有。所推崇的技術理性,啟蒙變成之前要破除的神話。
啟蒙精神推崇技術理性,技術理性至高無上。經啟蒙精神的宣揚,理性是逐漸變成測量世間的一把標尺。“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充滿魔力的號召使人類依靠理性來掙脫束縛。知識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權利,也可以變成征服自然界的工具。知識的主要功能是讓人們生活更美好幸福。知識的本質在于技術,知識可以看作一種方法和技能,不在邏輯計算之內的東西不可以看作知識。啟蒙精神設置的數學計算規則把數學與思維混淆在一起,因此理性變成了工具理性、技術理性。所有事物都定量計算,處在精密邏輯分析中。在某種程度上,技術理性是再版的神話。用技術的標準、邏輯嚴密計算、管理人類社會的生活,啟蒙退化為神話,形成了欺騙。技術理性的大步前進,建立了理性世界的新規則。
二、技術理性至上,科技成為意識形態
技術理性使人類與大自然相抗。實際表明,技術理性持續發揮作用,人類前所未有地對大自然開發利用。啟蒙運動的本質是幫助人們擺脫恐懼和不安,使其成為自己的主人,但是經過啟蒙后的世界并沒有達到人們所設想的那樣。人類作為存在于現實世界的主人,一心要創立新的世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自然界儼然成為人類工業社會的資源地。在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下,自然資源面臨滅絕邊緣,環境污染加劇,水土不斷流失,自然災難持續發生,自然界的恢復能力大大減弱。技術理性的支配讓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激烈。
技術理性使人物化。技術理性本質就為工具理性,霍克海默認為,在啟蒙思想發揮主導作用時,理性的最好表現不僅是工具理性,還有技術理性表達形式,理性主要功能是作為工具。啟蒙精神讓理性成為計算理性,人也被物化。技術合理化階段就是理性被工具化的試驗過程。因此,在西方工業時代,理性已經發展成大工業機器的助手工具。以技術理性來進行指導,人類的生存日益合理化、標準化和全局化,不斷提升技術發展自我;但是在技術帶來快樂的同時,人類忘記了自己的本質,在物欲橫流世界里丟失了自己。人類為追求自己的物質利益不停地運轉,謹慎細致制定自己的計劃,不敢因瞬間的休憩讓利益受損;存在著為追求小利損害他人的利益,以物質、金錢支配他人的情況。人們穿著時尚光鮮,品嘗著奢侈的菜肴,追求大眾潮流,人類在工業社會中丟棄了自己的特性,和“商品”沒有什么區別;金錢關系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占據了主要地位,人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淡化,人類精神也被物化了,個人沒有什么特性而言。人由特質、自由的人,物化為單一、無差別的人。人們為各種商品而奔波,高檔汽車、錯落有致的住房、高雅的裝飾品,是人們生存的追求。技術理性至上的控制,人沒有真正的自由,已經被物化了。
工具理性能造成非理性,科技逐步發展成意識形態。技術不作為中性手段,它體現著社會人的價值,它在方式和內涵上對政治、文化有著豐富的表達。霍克海默第一次表達出科學技術是意識形態,他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理性成為支配人和統治人的技術理性,科學技術變成一種新的意識形態。書中表達出資產階級商品經濟發展過程的另一面,計算理性陽光的背后是新的野蠻種子在生根結果。野蠻的種子讓人們開始從行為和思想上關注技術,同時注意工具的實際價值,但是人們對人生和價值不感興趣,也在逐漸喪失具有批判性的思想。隨著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個人變成社會機器的零件,自我意識和價值慢慢地被拋棄,人的靈魂也漸漸被工業社會物化了。如此看來,科學技術也就變為一種新的統治方式,發揮意識形態的功能。技術理性也在充當意識形態角色,以政治、文化倫理對社會控制管理。整體一致的大眾文化一直影響著人們,不管個人是否空閑,文化制造商無時不刻地推銷自己的產品,相同的節目,相同的電影書籍被人們熱捧,短短幾秒中就可以瀏覽幾百條信息。一切都被機器取代,個體的思維也被技術化和工具化。技術理性的推崇,不但破壞了大自然,還讓人們喪失了力量和自由,導致人世故、人情關系冷漠;因此,工具理性也就變成了非理性。
三、《啟蒙辯證法》技術理性批判思想評價
《啟蒙辯證法》不但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作品,而且也是最早提出技術理性批判理論思想的,其意義影響深遠。
霍克海默對工具理性批判,揭露人的物化,啟蒙理性變為工具理性的嚴重后果,很具有時代意義。把知識當作技能、方法,在工具理性促使下征服大自然,無節制地利用、破壞自然,人類就是在使自己物化。是技術理性支配管理了人類,進而使人類丟棄自己的特性,被技術所約束,既制約了自由。從這個方面講,人已冷卻自己本性,沒有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儼然變為工業機器的一部分。技術理性讓人們在尋求利益中,細致規劃、嚴密計算,不停追求而不停歇。人們發明出來的科技卻變成了制約支配人的精細工具。人類因技術理性而完全異化,霍克海默指出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新的統治方式,和以往強制性、暴力性控制不相同,而以新的形式進行管理。因此一定要改變這個局面,讓人類走出物化的境地,使每一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與霍克海默批判的物化現象不謀而合,他們都主張改變這種狀況,使人真正自由。
揭示了科技政治化統治的一面。以前統治是野蠻暴力的政治統治,如今科學技術打著沒有政治特征的旗號,實行著對政治、思想意識、文化的支配和管理,它其實是意識形態表現方式。科學技術理性憑借自己精細化、準確化、合理化特點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意識形態靠歷史經驗控制人情社會,科學技術則慢慢變為意識形態。科學技術的控制逐漸進入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處處都有它的影子。科學技術在提升和發展,人類自主能力卻在不斷下降,對科技依賴的程度日益加大,思想和行為也更受到制約束縛。
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雙面效應。科學技術不但可以帶來物質財富,生活品質提升,而且促進生產力提升和社會迅速發展。然而,現在的科學技術逐步變為控制約束人們的工具,導致人類與大自然界的激烈相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淡,沒有什么感情而言,人性異化。在高度快速發展的工業時代,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何不被其約束控制,《啟蒙辯證法》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啟蒙辯證法》中技術理性批判思想雖存在著合理性,但受當時時代、歷史條件和個人思想等的約束,部分理論還是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啟蒙辯證法》中對啟蒙的批判過于激烈。啟蒙對工業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也進一步開拓了人類思想視野,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指出啟蒙是倒退,文明變成野蠻這些看法有點不妥。二是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中過分突出科學技術的工具理性這一面,沒有指出科學技術求真實這積極一面,把所有問題歸罪于技術理性,這與馬克思的相關理論是相反的。科學技術是雙刃劍,關鍵在于怎樣用。因此,要辯證地看待《啟蒙辯證法》中技術理性批判思想,用發展的眼光去觀察。
參考文獻:
[1]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M].洪佩郁,藺月峰,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7.
[2]倪瑞華.尋找人生存的價值基礎:霍克海默技術批判理論探析[J].國外社會科學,2008.
[3]王欣.霍克海默的技術理性批判理論[J].學理論,2014.
[4]許任雪.啟蒙的陷阱與反思:阿多諾啟蒙觀析評[D].沈陽:遼寧大學,2018.
[5]朱宸忻.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啟蒙精神批判述評[D].武漢:湖北大學,201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