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帆 邱基慶 陳明毅 黎億強


[摘要]目的 探討低劑量苯巴比妥治療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BICG)對驚厥表現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診斷BICG患兒10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綜合療法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低劑量苯巴比妥治療。比較兩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評價指標。結果 觀察組再次發作、全面性發作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總驚厥時間、總驚厥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單純綜合療法比較,在此基礎上聯用低劑量苯巴比妥可改善BICG的驚厥表現,且不增加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
[關鍵詞]苯巴比妥;嬰幼兒;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驚厥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0)01-100-03
BICG是一種同時累及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的疾病,除了急性胃腸炎的典型癥狀外,還伴有急性期驚厥發作,若患兒未并發電解質紊亂一般預后良好,而急性期驚厥發作可誘發腦血管內皮損傷和神經元損傷[1-3]。因此,積極抗驚厥對BICG預后有積極意義,臨床治療BICG除了采取由補液、抗病毒感染、保護胃腸道黏膜及調節腸道菌群構成的綜合療法減少或去除誘因之外,仍需要采取一種療法積極抗驚厥[4-5]。然而,有關低劑量苯巴比妥治療BICG的臨床研究鮮有報道,低劑量苯巴比妥對BICG驚厥表現的影響尚未明確。為此,我院開展本研究,旨在通過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探討低劑量苯巴比妥對BICG驚厥表現的影響,為臨床治療BICG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過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診斷BICG患兒10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1.21±0.56)歲;腦電圖一過性背景異常8例;發熱14例;病原體類型:輪狀病毒36例,諾沃克病毒12例,腺病毒2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1.24±0.67)歲;腦電圖一過性背景異常7例;發熱15例;病原體類型:輪狀病毒15例,諾沃克病毒13例,腺病毒2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參考文獻[6]中BICG的診斷標準。
1.3病例入選標準
1.3.1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兒監護人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近期未參與過其他臨床研究;入選前未接受過其他正式治療。
1.3.2排除標準 癲癇疾病史;顱腦外傷史;精神疾病或神經疾病患兒;近期服用過抗驚厥藥物。
1.3.3其他標準 符合脫落、剔除、終止、中止和退出標準。
1.4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由補液、抗病毒感染、保護胃腸道黏膜及調節腸道菌群構成的綜合療法,具體措施如下。(1)利巴韋林注射液(焦作福瑞堂制藥有限公司,H19993517,規格:0.10g/mL)0.1g+0.90%氯化鈉注射液(宜昌三峽制藥有限公司,H20123141)500mL,靜脈滴注,1次/d,連用1周。(2)蒙脫石散(哈藥集團中藥二廠,H20093375,規格:3.00g/袋)1/3袋,溫水沖服,3次/d,連用1周。(3)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S19980004,規格:0.50g/片)1片,溫水沖服,2次/d,連用1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苯巴比妥片(大同市利群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14020167,規格:15.00mg/片)1片,口服,1次/d,連用1周。
1.5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有效性的評價指標,包括再次發作、發作類型、總驚厥時間及總驚厥次數[7]。入選后2周內見驚厥再發視為再次發作,否則是無再次發作;發作類型分為全面性發作(包括強直、失張力及強直一陣攣等)和局灶性發作兩種;總驚厥時間是指每一患兒每次驚厥持續時間的和/總例數;總驚厥次數每一患兒驚厥次數的和/總例數。
比較兩組安全性的評價指標,包括嗜睡、共濟失調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8]。
1.6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經SPSS20.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若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計數資料X2檢驗,以[n(%)]的形式表示;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試驗完成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中無一例剔除、脫落。因此,100例納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100例納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
2.2兩組再次發作和全面性發作的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再次發作、全面性發作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總驚厥時間和總驚厥次數比較
觀察組總驚厥時間、總驚厥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兩組安全性的評價指標比較
觀察組出現嗜睡4例、共濟失調3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6.00%(8/50)例;對照組出現共濟失調2例、皮疹2例、便秘2例、嗜睡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4.00%(7/50)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078,P>0.05)。
3 討論
相關研究對BICG的發病機制在病原學、免疫學及分子遺傳學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假說[9-11]。鑒于,目前未能充分認識BICG的發病機制,臨床治療BICG亦缺乏統一的原則和用藥方案。有部分研究者從對癥治療出發,主張臨床治療BICG應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應采取由補液、抗病毒感染、保護胃腸道黏膜及調節腸道菌群構成的綜合療法減少或去除誘因,第二部分應采取一種療法積極抗驚厥,以期減輕或避免驚厥所誘發的腦損傷[12]。
苯巴比妥片是一種中樞性抑制劑,其主要成分為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通過一系列機制抑制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的傳導功能,從而減弱傳人沖動對大腦皮質的影響,起到抑制病灶的異常放電、抑制異常放電的擴散的作用,達到抗驚厥的目的[13]。然而,低劑量苯巴比妥對BICG驚厥表現的影響仍有待考察。本研究經過多方面考量,最終選取成熟的、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BICG的綜合療法,與低劑量苯巴比妥作對照。以下3種療法共同組成了本組綜合療法:(1)利巴韋林注射液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其主要成分為利巴韋林。利巴韋林通過一系列機制抑制肌苷酸-5-磷酸脫氫酶,阻斷肌苷酸轉化為鳥苷酸,從而抑制病毒的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合成,起到抑制核糖核酸病毒和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復制的作用,達到廣譜抗病毒的目的[14]。(2)蒙脫石散是一種胃腸道黏膜保護劑、微粒粉劑,主要成分為蒙脫石。蒙脫石具有層紋狀結構和非均勻性電荷分布,一方面通過吸附、固定胃腸道內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來抑制其致病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附著、覆蓋胃腸道黏膜的方式來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從而起到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15]。(3)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是一種微生態調節劑,其主要成分分別為雙歧桿菌活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活菌,3種菌均為健康人腸道正常菌群,服用后可直接補充人體正常生理細菌,抑制并清除腸道中對人具有潛在危害的細菌,起到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為了更客觀地驗證低劑量苯巴比妥治療BICG對驚厥表現的影響,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了兩組總驚厥時間和總驚厥次數,采用計數資料X2檢驗再次發作發生率、全面性發作發生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再次發作發生率、全面性發作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觀察組總驚厥時間、總驚厥次數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與單純綜合療法比較,在此基礎上聯用低劑量苯巴比妥可改善BICG的驚厥表現,包括降低再次發作發生率、全面性發作發生率、總驚厥時間及總驚厥次數,且不增加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了低劑量苯巴比妥治療BICG對驚厥表現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汪丙松,方續蘭,王佐.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5,30(6):478-480.
[2]王佩佩,趙玲玲.輕度胃腸炎伴良性驚厥的研究現狀[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8):2219-2222.
[3]王靜,黃杰.輪狀病毒所致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26例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4,40(2):216-217.
[4]李衛兵,唐敏,秦浩玉.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4,14(3):291-295.
[5]胡澤華,黃玲玲,何康成,等.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147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0):73-75.
[6]Komori H, Wada M, Eto M, et al.Benign convulsions withmild gastroenteritis:A report of 10 recent cases detailingclinical varieties[J].Brain and Development, 1995,17(5):330-337.
[7]褚嬌妮,龐黎華.輪狀病毒所致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的臨床特點及腦電圖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5,23(2):131-134.
[8]劉宇,李丹,黃紹平,等.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48例臨床分析與隨訪[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8):870-873.
[9]石筱蕾,王永清,楊文.驚厥患兒血清、腦脊液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臨床意義[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6,44(1):48-50.
[10]方玉紅,崔曉明,徐擁軍,等.感染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5476-5479.
[11]周啟新,郝金斗,李寧.輕度胃腸炎伴發良性嬰幼兒驚厥的臨床特點研究[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0):1807-1808.
[12]蘇群燕,程海英.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的抗驚厥治療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1):116-118.
[13]鄧黎明,官燕.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鈉控制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再發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2):197-199.
[14]柴書芹.利巴韋林治療疑似病毒感染所致小兒輕度胃腸炎伴無熱驚厥的療效研究[J].吉林醫學,2016,37(8):2012-2013.
[15]姚明.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8):19-20.
(收稿日期: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