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錄
信息化建設是我國“新四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對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意義重大。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教育部出臺的信息化建設相關文件多達87份,每一份文件都涉及信息資源建設。如《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構建國家、省、學校三級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努力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資源可持續開發、應用、共享、交易服務模式和運作機制?!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要求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臺、管理平臺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吨袊厣咚礁呗殞W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更明確要求消除信息孤島,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這些政策的出臺與實施,推動了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進程,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實況與國家政策目標尚存在一定差距,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鑒于此,本文基于目前高職學校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運用機制設計理論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探索實現高職學校信息資源互惠共享的有效路徑。
一、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引領著新時代高職學校建設發展的方向,將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高職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已成為時下推動高職學校邁向高水平行列的關鍵。然而,目前高職學校在信息化建設中未能將信息技術的物性維度、人性維度、知性維度等有效結合,忽視了技術作用于高職學校建設的內在價值,導致目的與方式間相互背離,尚未形成互惠共享的高職學校信息化建設格局。具體而言:其一,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重平臺輕內容”。為響應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號召,一些高職學校將信息化建設作為一種應付檢查的“硬件”擺設,忽視了其實際需要的價值,“有平臺無資源”現象突出,信息平臺耗資大,卻只能進行簡單的信息錄入和數據輸出。此外,“有資源無實效”現象也十分普遍,內容開發與設計強調學科邏輯,偏重理論性,卻脫離了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生產性和實踐性要求,信息資源閑置率較高。其二,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重教輕學”。高職學校已擁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等基礎設施,但信息技術與課堂并未實現深度融合,未能理解技術服務教學的價值旨趣。高職學校成為傳統課堂最后的堡壘,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課堂在高職學校尚處于襁褓之中。多數教師將教育信息化誤解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僅限于多媒體技術應用層面,而對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卻鮮有運用。其三,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管理孤島”現象嚴重。一般說來,資源越豐富、建設程度越高,越能促進教學。但事實上,信息化程度越高的高職學校,“信息孤島”現象卻越嚴重。資源建設的歸口管理方式和經費局限決定了各部門在資源分配中的零和博弈關系,造成彼此間惡性競爭、異質因素難以介入的困境。部門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導致數據管理孤立、各成體系,資源設計、購置和信息數據基本成為本部門的獨家秘密,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不利于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
二、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機制設計理論的代表人物利奧·赫維茨認為,只有設計一個機制,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激勵不相容問題,方可有效配置資源,進而有效整合個體目標與整體目標[1]。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的亂象,恰恰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機制設計,導致信息不對稱和激勵不相容等。
(一)信息不對稱導致運行成本增加
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擁有不同數量和質量的“優勢信息”,使成員處于有利或不利位置,導致不公平的交易和契約、降低市場效率。高職學校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會產生“信息過濾”或信息損耗。資源的規模以及成本大小等決定著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實現程度。行政部門在下達信息化建設任務的相關文件時會出現信息“過濾現象”,未能將整個決策過程告知高職學校,造成彼此間的信息不對稱。高職學校在領會文件精神、甄別信息以及執行政策過程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損耗,若不能有效溝通,信息不對稱就會產生,進而增加運行成本。久而久之,這種信息不對稱現象就會導致“信息孤島”產生。在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中,各成員都有專屬的“優勢信息”,為鞏固自身的優勢地位,“保守秘密”成為各成員的理性選擇。自身擁有的資源優勢越大,越難以與他人共享,進而加劇了“信息孤島”的產生。長此以往,高職學校信息分散就會成為常態,資源整合難度就會加大,運行成本也會增加,進而導致在短期內個體目標難以與整體目標相契合。
(二)激勵不相容致使整體目標偏離
激勵不相容是個體目標偏離整體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激勵相容是指在不了解所有參與者信息的情況下,通過設定一項制度或規則,實現個體利益的最大化和整體利益的最優化,以激勵所有成員積極參與[2]。反之,如缺乏有效的制度設計,不能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則形成激勵約束。高職學校信息化建設出現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頂層設計缺位形成的激勵約束,致使高職學校資源建設處于“事前無規劃”、“事中無協調”局面,導致建設目標不明。部分高職學校由于在信息資源建設上理念不統一,缺乏前瞻性預判,對資源建設的先后順序、優先等級缺乏系統規劃,遺忘了建設的初心。如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存在功利性、盲目性弊端,不是出于實際需要,而是為完成上級任務、迎接各類檢查、驗收或參加各類評比而開展。與此同時,各系(部)在資源建設過程中隨意性強,彼此關聯性差,“事中無協調”,致使信息資源建設碎片化、同質化,忽視了對學生實際的創造性能力培養。另一方面,由于績效評價方式錯位而形成的激勵約束,導致高職信息資源建設面臨困境。高職學校的績效評價主要考核“人”的“德能勤績”,缺乏對“物”、特別是“物的使用效果”的評價。評價主體未能將資源購置的正當性、建設方式的合理性、使用方式的科學性以及建設效果等方面納入考核與評價的范圍,最終導致“效果好無激勵、效果差無問責”,加劇了各部門信息資源建設的隨意性。
三、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建立信息對稱的資源管理機制
機制設計旨在用最少的信息和最低的信息成本去實現建設目標。高職信息資源建設尚需破除信息障礙,降低信息成本,確保各主體對信息掌握的準確性。其一,統籌資源建設,減少信息過濾。為盡可能減少政策傳遞過程中信息過濾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學校需成立領導小組,落實領導責任,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宗旨,統籌整體信息資源建設;要明確責任主體部門,整合各級、各類信息系統或平臺,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為師生員工提供權威、可靠的信息資源,降低信息成本。其二,建立信息交流機制,降低信息損耗。與上級部門保持順暢的溝通是保證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責任主體部門要及時發現資源建設中的問題,及時呈報學校或上級行政部門并征詢意見,并將具體意見迅速反饋給各建設單位,做好“上傳下達”工作。此外,資源建設具有較強的外向性特征,責任主體部門保持與參與成員的非正式交流溝通至關重要,應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教育軟件APP等共享工具,為參與者提供快速溝通、反饋平臺,及時發布信息資源整體建設情況,盡可能降低信息損耗。
(二)建立激勵相容的運行機制
建設信息數字化校園,提升高職學校各責任主體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建立激勵相容的運行機制,是當下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任。其一,加強目標激勵,健全信息資源建設宣傳機制。目標的明確性和可接受性是決定行為效果的兩個最重要因素。為避免信息資源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高職學校應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要關照點,通過輿論宣傳、學習講座、座談會等方式,筑牢依靠信息化建設推動高職學校內涵式發展的信念。其二,加強程序激勵,制定科學合理的信息資源建設程序和原則。“先論證后建設”是保障信息資源建設質量的關鍵。高職學校應積極制定信息資源建設管理辦法,組織好對擬建設項目的充分論證,在法律法規框架內,兼顧制度規范和辦學實際,選擇合適的信息資源建設方式和內容。此外,高職學校應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集中財力,重點建設凸顯辦學特色的項目。其三,加強評價激勵,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依賴于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是實現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制定高職學校信息資源建設評價標準需以服務學生發展為核心,堅持績效導向,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推動內涵式發展作為立項建設的終極目標。在此基礎上,高職學校需要制定信息資源建設考核辦法,通過實行中期檢查、期末評估、年度報告等方式,對信息資源建設過程和成效實施動態監測。此外,為有效加快建設進程,高職學校還需落實信息資源建設負面清單制,質量不達標、成效不顯著的項目列入負面清單,三年內不準再申請新增建設項目。
在新時代“雙高”建設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已由“以量謀大”轉向“以質圖強”的提質增效發展階段,教育信息化是實現“以質圖強”這一戰略目標的有效路徑。加強制度設計,建立上下通達、左右融通的信息對稱與激勵相容的管理運行機制,是破解資源浪費、實現個體目標和整體目標相融合的必然選擇。高職學校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只有加強頂層設計,促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努力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才能共同助力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Hurwicz,L. Optimality and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in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es[A]. in Arrow,Karlin,and Suppes(Eds.).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C].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0:7-10.
[2] McAfee, R.Preston and McMillan John.Multidimensional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and Mechanism Desig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8(02):335-354.
Abstract: In 2019,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launched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pecial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king that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Facing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structural elements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which aim at endogen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nge the governance philosophy, and discover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major clus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at must lead the reform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s, and assure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modern concepts, governa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major cluster is devoted to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build a high-level governance structure with good faith, symbiotic interaction and responsibility sharing should act as key principles among the major stakeholders. It is essential for each stakeholder from govern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and form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supervision and inquiry mechanism for better communic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by strengthening the structure of double-position teacher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joint effort amo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establish a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 with information symmetry.
Key words: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 high plan; top quality vocational college;? high level major cluster; double-position teachers
(責任編輯? 李震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