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磊 都春霞 唐麗雅
摘要:高等學校作為育新人、興文化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作為高校基層單位,二級學院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擺在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以內蒙古民族大學農學院“農語天地”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對高校二級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現狀方向及對策進行探討,希望能為二級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二級學院 微信公眾平臺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19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1]高等學校作為育新人、興文化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融媒體時代廣泛應用的教育手段,以它的便捷性、高效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
一、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背景及特點
微信公眾平臺是在新技術支撐下的媒體形態,具有互動性、時效性、多元化等特點,表現形式豐富、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操作簡單[3]。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有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有近三十個微信公眾平臺:有校黨委宣傳部的“內蒙古民族大學微信公眾平臺”、有校團委的“團聲入微”、有校學生處的“內民大微學工”、校就業指導處的“內民大就業創業中心”等,此外25個二級學院也有微信公眾平臺,這些平臺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溝通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了大學生喜愛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
二、高校二級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現狀
微信公眾平臺給高校信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由于缺乏建設和管理經驗,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以內蒙古民族大學農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為例。2016年由大學生建立的“農學院微校園”現已停用;2019年上半年由筆者創辦的“農語天地”公眾號粉絲數達1324人,公眾號平臺建設由筆者帶領農學院新媒體編輯部管理運營,共開設“學院動態”“黨建工作”“主題教育”“教學工作”“團學工作”“青協風采”“微分享”等欄目,主要宣傳黨的思想、學院動態、專業建設以及師生獲獎情況,此外還有時事熱點、學科知識。該微信公眾平臺起到了將農學院與其他學院以及家長聯系到一起的作用,成為展示學院形象的對外窗口,在受眾中收獲了較好口碑。該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學霸宿舍,內民大一次出了仨》一文,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管的微信公眾平臺“北疆大學生”轉載。
“農語天地”已成為師生之間、學校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受眾通過文字、照片、音頻、視頻等立體、形象的手段,實時展示學院建設、學風建設。盡管如此,還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推文質量不高
文章的質量是衡量公眾平臺是否引人入勝的標準之一。對于二級學院來說,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基本都是學院網站發布的新聞,在活動結束后,新媒體編輯部撰寫新聞,學生在制作推送,經過修改最終發布。由于目前一些學生寫作能力尚需加強,寫出的新聞往往像流水賬,經過反復修改潤色,才能達到一篇新聞報道的程度。學生撰寫新聞的質量是公眾平臺發展的關鍵因素。
2.平臺運營團隊能力不強
一個成熟的微信運營團隊,應包括采編部、剪輯部、文編部、設計部等,運營團隊的能力直接影響公眾平臺的宣傳效果。在農學院的新媒體編輯部,由一名大三分管主席、兩名大二部長、6—7名大一部員組成,運營部同學的專業與傳媒關聯度不高,新聞撰寫、推文編輯、拍攝技巧主要是依靠筆者和高年級同學的指導。微信平臺的編輯后臺,比如小程序、投票、H5等功能,由于團隊專業技能不夠嫻熟,也沒有充分利用。
3.受眾群體無互動
“農語天地”公眾號在2019年10月的“清博指數”的WCI達到326.6,在全校位于第四,閱讀量13945,平均閱讀量為324,在看為940。雖然閱讀量較高,但是面對的受眾群體比較單一,而且是2019年建立的,因此沒有底部的留言功能,這極大地影響了受眾與發布者的互動交流,缺乏反饋。
三、高校二級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方向
高校二級學院微信公眾平臺是學院的對外宣傳窗口,更是學生鍛煉的平臺,為此我們應該把握微信公眾微信平臺的建設方向,主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加強對微信公眾號的指導與管理,重視運營團隊人才的培養,提升公眾平臺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讓它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1.加強理論武裝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是融媒體順應時代的一種溝通手段,它極大加強了師生、生生、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高校各二級學院的微信平臺必須加強思想教育,傳播正能量,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
2.推文要面向學生所學專業
微信公眾平臺不僅要制作學院新聞動態,更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專業,使學生在瀏覽微信公眾號同時了解專業知識,例如“農語天地”就結合專業特點每周推送“植物圖鑒”,推文中介紹植物的學名、花語、生長環境、種植方法、藥用價值等,很受學生歡迎。又如,化學學院可以按照元素周期表制作每種元素的推送;文學院可以每天推送一本好書、一部勵志電影、一首現代詩等,使學生加深對本專業的熱愛。
3.推文要增強時效性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微信推送中應增加對時代楷模和先進人物的介紹。在12月1日制作艾滋病預防的推送,結合實際增加制作預防鼠疫傳播的推送;在二十四節氣來臨時制作節氣的由來等相關文章。習近平總書記“五四”講話發表后,平臺迅速推送全文。這些時效性很強的推送,提高了學生對時政的關注度。
4.提升運營團隊綜合能力
運營團隊能力直接影響公眾平臺的建設,應加大對學生制作團隊的培訓,包括選景、拍攝、撰寫新聞、制作推送等。我們要求運營團隊成員在活動后對參加者及時進行采訪,將這些評委、獲獎者、志愿者等人的對話直接寫進新聞中,增加真實性與新聞內容的說服力。
5.積極創新
在排版風格上應有各學院的特點,標題和版面一定要新穎、吸引眼球。推送內容的來源也可以創新,不局限于學院的動態,也可以介紹時事熱點。例如,微博上的新時代專欄,傳播正能量的新聞,為公眾號增添色彩。
四、結語
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相信,通過創新平臺建設、增強時效性、傳播專業知識、貼近學生生活、提升運營團隊能力等措施,高校二級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必將成為高校育新人、興文化的堅強陣地。
參考文獻:
[1]汪盛玉.高校輔導員如何做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4):44.
[2]杜霖.高校網絡文化育人實踐探析:以“高校輔導員在線”微信公眾號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11):172
[3]亓官石.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微信互動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9(10):15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