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瓦爾·阿不力孜
【摘 要】 目的:探究中西醫結合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以160例在我院就診的呼吸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80例,參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模式,研究組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98.75%)顯著高于參照組(81.25%),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有助于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132-01
隨著醫療服務水平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提升自身生存質量。醫院呼吸內科接診的患者數量龐大,疾病種類繁多,且患者大多接受長期治療,病情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鑒于傳統護理模式無法滿足患者需求,臨床醫學逐漸引入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模式,有效結合現代醫學知識與中醫理論知識,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本文主要探究中西醫結合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意義,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160例呼吸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80例,研究組男女比例45:35,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51.4±6.7)歲,平均病程(7.3±2.4)年;參照組男女比例42:38,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51.9±8.4)歲,平均病程(7.1±2.2)年。兩組患者疾病類型均包含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氣管哮喘。基線資料使用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參照組 參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予以必要的藥物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為患者講解健康知識,叮囑患者按時服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2)研究組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引入中醫護理,主要內容有:①用藥護理,護理人員需具備專業的中藥基礎知識,熟悉中藥的配取與用藥禁忌[1],根據患者具體的生活習慣為其取藥、熬藥,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向患者講解中藥的重要療效,緩解其抗拒情緒,予以適當的甜味劑,提高患者服藥積極性;②穴位按摩護理,護理人員需掌握扎實的穴位知識,熟練穴位按摩手法,根據患者病情特點,實施穴位按摩,主要按摩定喘穴、太淵穴以及肺俞穴[2]等,睡前按摩1h,每個穴位一次按摩3min,交替進行。病情嚴重的患者予以藥物熱敷治療,如針對肺炎患者,護理人員取甘草、杏仁以及蘆根等制成藥包[3],微波加熱1~3min,熱敷于患者胸前肺部適宜位置,取患者適宜溫度;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特點調整其日常飲食習慣,叮囑患者多喝水,多食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膩食物,戒煙戒酒,飲食健康;④情志護理,中醫護理講究修養身心,護理人員全面掌握患者性格特征以及情志狀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友好溝通,給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包容與關懷,傾聽患者內心需求,幫助其樹立康復自信。
1.3 評價指標
利用抑郁自評表(SDS)、焦慮自評表(SAS)[4]評估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分值越低,負性情緒改善情況越好;利用調查問卷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1.4統計學方法
組間檢驗運算以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20.0)進行輔助,經t檢驗和卡方檢驗,對應以(±s)、(n)%表示,當P<0.05,則表示組間所得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DS、SAS評分對比 研究組SDS評分為(42.1±5.5)分,SAS評分為(42.3±4.8)分;參照組SDS評分為(48.7±4.9)分,SAS評分為(49.6±3.9)分,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80例研究組,45例非常滿意,20例較滿意,14例滿意,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98.75%;80例參照組,20例非常滿意,24例較滿意,21例滿意,15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81.2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8.75%)顯著高于參照組(8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加,該類疾病具有病情反復、治療周期長、易發生并發癥等特點,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這就要求呼吸內科臨床護理工作應將重點放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等方面,傳統護理模式僅重視疾病治療,缺乏對病人的關懷,護理效果不佳,而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模式注重實施心理護理、健康護理,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通過結合西醫護理技術與中醫辨證護理知識,護理人員從心理疏導、藥物服用、健康宣教以及情志調節等方面為呼吸內科患者提供全方位、優質護理服務,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特征為其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適當實施穴位按摩,促進患者體內微循環,開展健康宣講,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其治療積極性。護理人員對患者表現出更多的包容與關懷,指導患者健康飲食,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身體鍛煉,注重修養身心,以調節機體內在平衡,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 (P<0.05)。可見,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的應用有效緩解呼吸內科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貴玲,吳愛青.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5):1+3.
[2] 高東亞.中西醫結合呼吸康復訓練對慢阻肺患者運動能力的影響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09):15.
[3] 王虎.使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重癥哮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0):193.
[4] 孫麗.探究中西醫結合護理在呼吸科、腎內科住院患者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