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瓦爾·阿不力孜
【摘 要】目的:探究心內科住院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措施后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150例心內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75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抑郁自評表(SDS)、焦慮自評表(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普及程度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內科住院患者臨床護理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普及健康知識,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內科;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措施;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1--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臨床護理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取得的護理效果也不夠理想。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模式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為患者提供更優質、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對提高醫療服務單位臨床護理質量有著重要應用意義,本文主要探究心內科住院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措施后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150例心內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收集時間為2017年3月~2018年3月,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75例。研究組男女比例45:30,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8.3±6.7)歲;參照組男女比例42:33,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8.8±7.3)歲,其余基線資料使用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參照組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每日巡視病房兩次[1],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現異常變化,及時告知主治醫師,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患者因疾病產生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嚴格遵循護理標準流程對患者予以護理干預,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既往病史,向患者及其家屬詳解健康知識,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必要的藥物治療,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2)研究組 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多種有效渠道,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針對個體差異予以心理護理,安撫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加強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背景,采取患者能夠接受的適宜方式予以健康知識宣教,使得患者清楚認知自身疾病,了解治愈可能性,幫助患者樹立康復自信。同時中醫護理注重對患者飲食結構的調整,根絕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最大限度發揮食補作用,并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中醫護理強調“人和”思想[2],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保障充足睡眠,適當進行身體鍛煉,戒煙戒酒,修身養性。護理人員需掌握一定的穴位知識,依據個體病情差異予以適當的穴位貼敷、穴位按摩等中醫治療,借助外力促進機體微循環,緩解患者病情,促進其早日康復。
1.3 評價指標
(1)利用SDS、SAS評分[3]評價患者心理狀態,分值越低,患者負性情緒緩解效果越好。
(2)利用調查問卷分別評估健康知識普及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分值與兩項調查結果分別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20.0)輔助進行組間檢驗運算,經t檢驗和卡方檢驗,對應以()、(n)%表示,當P<0.05,則表示組間所得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SDS、SAS評分對比75例研究組SDS平均評分為(42.6±4.8)分,SAS平均評分為(40.5±3.6)分;75例參照組SDS平均評分為(57.9±4.2)分,SAS平均評分為(59.8±7.1)分,研究組SDS、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健康知識普及程度、護理滿意度對比75例研究組健康知識普及程度(82.3±2.2)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5±1.8)分;75例參照組健康知識普及程度(70.4±3.2)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6.8±3.5)分,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普及程度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內科住院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病情嚴重,絕大多數需要住院,接受長期治療,因而患者極易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不利于預后身體恢復。臨床高度重視心內科住院患者的臨床護理,但是常規護理所取得的護理效果并不佳,隨著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措施逐漸在臨床護理得到普遍應用。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措施在常規西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引入中醫護理[4],強調以人文本的護理理念,護理人員注重調節患者情志,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予以個性化心理護理,安撫患者負性情緒,消除患者就診恐懼以及心理壓力。同時,合理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配合藥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體恢復。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幫助患者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使其對自身病情有清楚的認知,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注重修身養性,有效緩解自身病情。本次研究中,研究組SDS、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普及程度均顯著優于參照組 (P<0.05)。可見,在心內科住院患者臨床護理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健康知識普及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蒲兆霖.中西醫綜合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內科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7):128-129.
常淑紅.中西醫結合護理在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4):145.
魚富麗,吳苗.中西醫結合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內科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中醫藥,2017,37(03):93-95.
呂鶴翎,趙玉梅.整體護理在心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山西中醫,2015,31(0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