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文


【摘 要】目的:探析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內固定治療的74例鎖骨骨折患者分為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37)。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后肩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肯定,值得推廣。
【關鍵詞】鎖骨骨折;內固定;早期康復護理;肩關節活動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clavicle fracture. Methods: Seventy-four patients with clavicular fractures who underwent internal fix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7)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7).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shoulder j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 implemented in the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The effect is certain and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lavicl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houlder joint motor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R68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鎖骨處于皮下,位置較淺,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非常容易骨折,主要表現為鎖骨骨折處畸形、腫脹[1]。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導致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不佳,進而對患者生活造成影響。因此,在鎖骨骨折治療中,不僅要加強內固定效果,還要注重護理工作的展開。早期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患者術后常用的護理方式。本文現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內固定治療的74例鎖骨骨折患者選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內固定治療的74例鎖骨骨折患者選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37)。對照組中,女性17例,男性20例;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66歲,平均為(40.12±3.5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7例,高空墜落傷11例,壓砸傷9例。觀察組中,女性16例,男性21例;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67歲,平均為(40.31±3.6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5例,高空墜落傷12例,壓砸傷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嚴格按照醫囑及科室規章制度執行護理工作,內容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有關疾病的知識,提高患者認知,從而積極配合臨床工作。(2)心理支持:主動和患者溝通,充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針對患者不良情緒,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與支持,以此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信心。(3)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食用富含營養的清淡食物,且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確保患者營養均衡,實現早日康復[2]。(4)疼痛護理:采用播放音樂、視頻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以此減輕患者疼痛,必要時可給予適合的鎮痛藥物。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即(1)術后1~3天,用吊帶保護患側前肢,鼓勵并協助患者坐立,同時指導患者予以患肢鐘擺運動,也就是保持患肢自然下垂,進行前、后、左、右運動,4次/天,10min/次。(2)術后1~3天,叮囑患者保持仰臥位,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旋轉運動,也就是保持患肢外展,與肩關節處于同一直線,之后屈曲肘關節,形成直角,同時上下擺動前臂,4次/天,10min/次。(3)術后4~5天,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腫脹癥狀基本消失,指導患者下床活動,并前伸、外伸患肢,同時進行爬墻運動,以此加快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4次/天,10min/次。(4)術后3~6周,患者骨痂開始形成,骨折逐漸穩定,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主動運動。叮囑患者不可上舉重物,以免撞擊,產生二次傷害。同時,注意保暖,以免著涼。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肩關節功能評分及護理滿意度。(1)采用肩關節Constant評分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肩關節功能進行評估,包括疼痛、活動范圍、外展、前舉、肌力、外旋、內旋,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肩關節功能越好[3]。
1.4 統計學處理
在SPSS 20.0專業處理軟件中錄入本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形式表示,采用t值與x2值對數據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
觀察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
觀察組護理后肩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鎖骨骨折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骨科病癥,占有比率約為7~8%。在臨床治療中,內固定手術應用非常廣泛,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臨床效果顯著。然而,在實際治療中,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加之術后需要長期固定肩關節,導致患者易出現組織粘連、關節囊增厚等情況,使得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受到影響,進而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在鎖骨骨折治療中,不僅要注重內固定效果,還要加強護理工作的實施,以此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臨床預后。
早期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術后協調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功能鍛煉,有效增強患者肢體活動能力,全面提高患者肩關節功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由此說明,通過早期康復護理的實施,能夠顯著加快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進一步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加快患者康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借鑒應用的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王增利.鎖骨骨折內固定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9):123.
李嬪.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鎖骨骨折患者內固定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25-226.
范秋艷,劉開莉,陳利丹, 等.早期康復護理對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作用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2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