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雪芳

【摘 要】目的:探討術后護理干預在腦血管狹窄支架介入術治療后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52例接受腦血管狹窄支架介入術治療的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12月-2019年5月,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人數均等的兩個小組,采用常規護理和護理干預手段。結果:在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下,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共1人發生腦出血并發癥狀,發生概率為3.84%,與常規護理(23.07%)相比較,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將護理干預措施作用于腦血管狹窄支架介入術患者后期護理環節中,患者身體恢復良好,且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概率明顯降低,彰顯出了更大的作用價值。
【關鍵詞】腦血管狹窄支架;護理干預;并發癥;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cular stenosis after st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treated by stent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Ma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equal groups. Routine nurs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used. Results: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1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omplication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during the nursing perio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was 3.84%.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63.0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able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the lat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after stent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recover well,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ch demonstrates greater value.
Key words: Brain vascular stenosis st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lications;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52例接受腦血管狹窄支架介入術治療的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通過對患者腦血管狹窄類型進行分析,主要包括頸內動脈狹窄、大腦中動脈狹窄等,部分患者還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1]。
1.2 方法
在對所選患者臨床治療時,均采用支架手術的方式。相關醫務人員需做好術前、術中和術后三個環節的護理工作,以便手術能夠順利進行。
將護理干預措施作用于觀察組。一方面,加強對患者病情監測力度,在患者手術后,使用心電監護設施,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值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向主治醫生匯報,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進行應對。此外,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告知患者家屬本次手術情況、以及患者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協助醫務人員共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測。另一方面,等到患者意識清醒后,協助患者挪動體位,保持平臥位姿勢,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調控,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態。告知患者咳嗽、咳痰時不要太過用力,以免觸動傷口出現其他不良反應。如果發現患者術后出現腦出血、腦血管痙攣等并發癥狀,醫務人員應協助醫生展開治療,以便控制住病情的發展。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支架治療后并發癥狀出現頻率。
1.4 統計學處理
在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整理時,主要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為主,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應概率值作為計數資料,在卡方值檢驗方式下,當組間數值符合P<0.05時,則表示為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在為人們帶來更多美好感受的同時,也增加了疾病發生的概率。近年來,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腦血管狹窄屬于腦血管疾病中的一種病癥類型,該病癥具有發病快、致死率高等特點,如果患者沒有及時到院接受治療,病情逐漸惡化,便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就目前而言,在對患者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支架手術為主。不過,要想讓患者身體能夠盡快康復,術后護理質量非常關鍵,對護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護理人員應保持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加強對病情的監測力度,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合理開展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將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頻率降到最低,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2]。
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中僅有1人術后發生腦出血癥狀,發生率為3.84%,與對照組(23.07%)相比較,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見,在支架手術治療方式和護理干預模式下,可加快腦血管狹窄患者身體康復速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胡奕紳,朱木春,殷鵬.基于多步篩選法的心腦血管疾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J/OL].集成技術,2019:1-14[2019-08-20].
楚寶,張繼杰,董立朋,何偉亮,李俐濤,王賀波.腦血管側支循環評價的研究進展[J/OL].中國全科醫學:1-8[2019-08-2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