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麗 于立杰 李兆凱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肌骨超聲與X線sharp評分對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病情評估臨床價值。方法:選取30例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就診的RA患者并對其行肌骨超聲半定量評分、雙手X線片DR-sharp評分,比較兩種評分方法對RA患者評估的意義及差別。結果:30例東阿縣人民醫院類風濕患者肌骨超聲組與X線組發現病變陽性率,肌骨超聲組明顯高于X線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臨床指標顯示,滑膜血流、滑膜增生程度、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與ESR、CRP、RF之間呈正相關關系。結論:肌骨超聲組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陽性率明顯高于X線組,臨床指標滑膜血流、滑膜增生程度、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與ESR、CRP、RF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類風濕性關節炎;肌骨超聲;X線;sharp評分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臨床病程不可預測的慢性炎性免疫介導的疾病,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和骨糜爛是組織學特征[1], 有三分之二的病例表現為對稱性關節痛和手足小關節的關節炎,并可能導致嚴重的骨骼變化和受波及關節的破壞[2]。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因關節疼痛、身體功能受損、全身不適及疲勞等癥狀,對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影響。在西方世界,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了大約1%的成年人口,男女比例為2:1。RA患者的臨床評估包括病史、體檢、疾病活動評分和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就影像學而言,傳統的x線片和磁共振成像(MRI)是公認的臨床評估和治療反應的支持方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放射學不能評估關節炎;對損傷而言,磁共振成像雖然敏感,但價格昂貴,而且不普及[1],肌骨超聲的應用因其價格低、無創等優點較X線和MRI對RA患者病情的動態監測意義重大[3]。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30例東阿縣人民醫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就診的RA患者并對其行肌骨超聲半定量評分、雙手X線片DR-sharp評分,所選30例RA患者均符合其分類及診斷標準。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57±14歲。
1.2 方法 所有儀器均采用東阿縣人民醫院所有。sharp 評分方法:對所觀察患者行雙手標準X線片,所有圖像由一位臨床放射醫師進行評分,對每只手含腕的18個區行骨間隙和17區行骨侵蝕評分,其中骨間隙0~4分,骨侵蝕0~5分。統計雙手總得分,判斷其對RA患者手關節炎病情評估,積分小于2分,定為陰性。本組統計30人,其中6人定為陰性[4]。肌骨超聲評分方法:對所觀察患者給予超聲半定量評分 ,重點觀察患者滑膜增生、骨侵蝕、關節積液等,得分越高,病情越重,30例全為陽性[5]。生化指標:所有患者第二日晨空腹肘部靜脈血。
1.3 倫理學 本研究經東阿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SPSS 18分析處理數據,肌骨超聲組與X線組之間采用X2檢驗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0例東阿縣人民醫院類風濕患者肌骨超聲組與X線組發現病變陽性率,肌骨超聲組明顯高于X線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各臨床指標相關性的分析 相關分析顯示,滑膜血流、滑膜增生程度、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與ESR、CRP、RF之間呈正相關關系(r值見表2)。
3 討論
在手部,典型的臨床圖像是對稱的、疼痛的、腫脹的關節,影響手腕和關節,癥狀通常伴隨著C反應蛋白或沉降率升高,以及風濕因子陽性和(或)抗循環瓜氨酸肽升高。在疾病的早期階段,手的X線片正常,可能出現軟組織腫脹,隨后是關節周圍的骨量流失(骨量減少),隨后是關節間隙均勻縮小和糜爛的發展。糜爛可以在疾病的前3個月到6個月內看到,以骨和血管通道的裸露區域穿透骨并出現在所有新診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約50%。隨著糜爛變得更加明顯,如果疾病沒有得到充分治療,X線片示手部關節的全身性骨量減少和掌側半脫位可能會導致隨后的手指尺側偏斜、潛在的天鵝頸畸形,以及終末期的強直,尤其是腕關節,而這些最終階段的x線變化仍可在臨床見到[3]。對關節的腱鞘炎和滑膜炎的檢測,US比臨床檢查更敏感,并且具有敏感性。近年來,高分辨率肌肉骨骼超聲(MSUS)在世界各地的風濕病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6]。而MSU灰階(GS)通常可識別滑膜增生,功率多普勒(PD)可識別活動性炎癥和新生血管生成。這兩種檢查方法都值得在RA患者的隨訪中使用[7]。此外,MSUS對于骨糜爛的檢測[8]以及亞臨床滑膜炎的檢測以及疾病復發和結構進展的預測[9]也是可靠的。盡管MSUS在RA中有明確的局限性,但它在RA中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作日常檢查。本次研究所選30例樣本,樣本量較少,進一步研究對RA患者規范性用藥后兩組間進行比較,觀察其對病變的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滕玉竹,徐勝前,龔勛,童輝,王欣榮,縱何香,潘美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Sharp評分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J].浙江醫學,2018,40(22):2450-2453.
胡健.肌骨超聲評分系統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02):98-100.
李婭,張奉春. 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的病情評估體系[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6 (02)
高輝,何菁,張學武,張霞,馮敏,陳麗君,安媛,李玉慧,楊月,陳雷,張森,劉冬舟,栗占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肺臟受累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5 (05)
邵體紅,楊善鵬,陸進明,徐亮.原發性干燥綜合征中類風濕因子臨床意義初探[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4 (08)
陳戰瑞,吳年榮,趙鋮.不同年齡段發病的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