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要】 目的:分析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護理時應用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總共納入80例研究對象,都是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療的患者,依照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常規護理管理模式,研究組: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將兩組護理管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患者發生心絞痛病癥發作率低于對照組,且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措施時可以采取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心絞痛癥狀,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冠心病;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88-01
冠心病屬于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心內科疾病,病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患病期間還會伴隨血壓、血脂升高等癥狀,治療大都選擇藥物治療,且需要長期進行,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會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構建責任制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患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措施,實現個體化護理,并且保證護理工作可以有序進行,促進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將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總共納入80例研究對象,都是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療的患者,依照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女性數量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分布段為48歲~75歲,平均值為(58.30±3.19)歲;研究組男女性數量分別為21例、19例,年齡分布段為50歲~75歲,平均值為(57.93±3.41)歲。進行基礎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藥物治療,選擇的藥物主要為他汀類降脂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凝藥物等。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管理,按照常規護理方法開展飲食、藥物、心理等[1]護理環節。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責任制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①將責任制落實。在病區中合理分配床位,可以根據責任制管理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制,提高護理工作的規范性。病區護理人員分為護士長、總責任護士、責任護士、輔助護士[2~3],采取分床管理模式,2~3個床位由一名責任護士負責,采取八小時值班制度、二十四小時負責制度,總責任護士定期進行檢查,也可采取抽查的方式,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改正。病區當中每一位責任護士都需要將每位患者的情況詳細記錄,并實時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匯報給總責任護士后再向護士長匯報,工作人員之間相互監督,實現三級管理。護士長、總責任護士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法觀察護理情況,針對處理不好的護士給予批評教育。
②優化護理環節。首先,患者入院后負責的護理人員需要仔細評估患者的病情,結合病情嚴重、緊急程度實施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精神狀態展開密切觀察,當發現患者出現焦慮、恐懼心理時對其展開心理安撫。其次,責任護士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建立相關的知識體系,患者存在疑問時及時解答,加強健康知識方面的宣傳,宣傳方式多樣化,例如健康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手冊及宣傳單、一對一輔導等,可以幫助患者消除疑慮,提升治療依從性。最后,在入院、檢查以及治療前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實施責任制管理,都需要安排有責任護士負責,尤其是相關知識的宣傳。
③合理進行排班。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護士的自愿對其工作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護士長可以采用動態排班表,能夠確保各個時間段內都安排有足夠的護理人員,床位的分配可以根據護理能力、臨床經驗、患者病情來安排,更具有科學、合理性。每天交接班時,護士長、總責任護士需要審查并總結護理工作,加強監督措施,才能實現責任到人。三級護士都能認清自己的工作分工、責任,各項工作都能嚴格按照護理要求進行。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觀察指標為患者心絞痛病癥發生率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量表調查,包括生理機能、情感健康、軀體疼痛、精神健康這4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理想。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將SPSS18.0用于數據分析,x±t表示計量數據,t檢驗;%表示計數數據,x2檢驗。p<0.05時,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心絞痛病癥發生率
對照組出現7例心絞痛癥狀,占比17.5%,研究組出現1例心絞痛癥狀,占比2.5%。研究組心絞痛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11.372、p=0.002。
2.2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評估結果得,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下表1。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心內科疾病,患者病情特點為反復發作,且在患病過程患者會存在軀體疼痛的情況,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其日常生活會受到極大影響。因此,臨床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時也會輔助護理。
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措施更應重視以人為本,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責任制護理管理將傳統護理模式變為主動護理,加強護理人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同時也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措施,促進疾病的康復。早在張文霞等[4]研究中已經指出,在責任制護理干預的作用下,可進一步提升臨床對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而達到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目的,為患者快速恢復奠定有效基礎,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本研究將責任制護理管理制度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保證護理的有序進行,完善護理過程,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總之,基于該護理模式的多方面優勢,可將其在臨床持續采用。
參考文獻
[1] 孫新霞.責任制護理小組管理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12(4):12.
[2] 張密.責任制護理小組管理模式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和心功能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6,34(2):69-71.
[3] 呂茂華.冠心病患者實施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7,23(44):278.
[4] 張文霞 .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大醫生,2017,8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