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濤 徐哲 李志軍
【摘 要】隨著器官捐獻工作的不斷展開,器官捐獻工作后續問題逐漸顯露,器官捐獻后的糾紛管理已經成為當下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對器官捐獻后的糾紛管理進行綜述,并提出相關防控策略。
【關鍵詞】器官捐獻;糾紛;管理;防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2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隨著公民捐獻意識不斷提高,全國器官捐獻數量逐漸得到提升,使器官短缺起到了有效的緩解,然而捐獻數量增多,捐獻器官后的各種問題也尤為突出,對從事器官捐獻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與普通的醫療糾紛相比,器官捐獻后的糾紛相對較為特殊。常規的醫療糾紛主要是指在醫療活動中,醫患雙方對醫院的服務以及治療效果等內容產生的異議而引發相關糾紛,醫療活動中救治結果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器官捐獻主要是現有的醫療技術無法對患者的生命進行挽救,待公民逝世后將其完好功能的器官或組織以志愿無償的方式捐出,患者得到救治。器官捐獻后續的流程與捐獻者家屬期望有較大的出入時,就會將不良情緒發泄于器官移植協調人員,最終將矛頭全部轉向器官協調人員,嚴重的情況下可導致走上法律訴訟途徑。
1 管理策略
1.1 糾紛產生的原因
一般來說,器官捐獻后所產生的糾紛主要為經濟因素,器官捐獻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主要依據為《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管理辦法((試行)》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其中,對器官捐獻意愿的真實性進行了明確規定,獲取單位不宜直接給予捐獻者現金補償,涉嫌任何買賣器官的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通常情況下,器官捐獻者大多為家庭當中的主要勞動力,而當捐獻者逝世后家庭的經濟會陷入困境,而捐獻者家屬會因經濟困難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獲得更多的補償。
1.2 糾紛處理
態度誠懇,器官捐獻后的糾紛處理方法,首先應要有誠懇的態度,當捐獻者家屬對捐獻后提出異議,協調人員應認識到自身的工作存在缺陷,應主動與捐獻者家屬進行有效聯系,杜絕置之不理以及辦事拖沓等現象的發生,應與家屬始終保持有效的溝通,協調員在器官捐獻整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協調員是橋梁也是服務者,不僅能夠為受捐者的生命搭起橋梁,同時也是一種奉獻愛心的服務,也是作為整個器官捐獻醫療團隊的代言人,可為捐獻者的家屬答疑解惑,同時也是維護捐獻者家屬利益和爭取關懷的維護者,因此,協調員在整個器官捐獻過程中伴有著重要角色,地位舉足輕重,當捐獻者家屬出現疑慮或困難時,協調人員應積極的進行溝通,防止矛盾進一步惡化,應將矛盾盡早解決并且降低矛盾的尖銳程度,可通過誠懇的態度以及耐心的勸說,使捐獻者的家屬情緒得以安撫,并通過相關宣教等手段使捐獻者家屬認識到器官捐獻并非一項有償服務。
客觀交流,就我國而言器官捐獻事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協調工作所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廣泛,例如,事故判定,家庭倫理,醫療專業知識、法律以及商業保險賠償、工傷鑒定等,而上述內容針對大多數協調人來說,就醫學知識當捐獻者家屬提出疑問時,協調員無法進行有效的客觀的回答,則不能夠與捐獻者家屬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若發現獲得結果與協調員答案有所差異,家屬不僅會消除協調人員的信任感,并會產生一系列的抵觸情緒,當家屬咨詢的問題中涉及到醫學相關專業問題,使協調員需要通過進行醫學教授的咨詢以及給出的書面報告向捐獻者家屬進行解答,同時告知捐獻者家屬可到其他相關單位進行證實,當涉及到交通事故鑒定時,協調員需要得到交通事故鑒定部門的工作支持,同時應將交通事故鑒定流程打印成書面文件交給患者家屬。
尋求幫助,當協調員與患者家屬無法達到有效溝通時,應尋求家庭所在的社區居委會,當地政府以及紅十字會等相關單位的幫助,捐獻是一項充滿愛心、充滿陽光的事業,捐獻行為屬于大愛行為,不能因誤會以及個人見解而引起不良后果的產生,捐獻者家庭所在區域,相關政府單位應與捐獻者家庭保持良好的聯系,并且社區居委會應與家屬進行信任平等的對話,并能夠幫助捐獻者家庭客觀的對所涉及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起到疏通和協調的作用。
1.3 協調原團隊建設
捐獻工作中,協調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發現潛在的捐獻人員到實現捐獻到送捐獻者人生最后一程,每一個環節對協調員來說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僅體現在身體上,同時體現在心理上,既要面臨捐獻者家庭人員的缺失,應給生存的家屬帶來生的希望,應安撫其悲痛的情緒,又需要理性對各種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捐獻工作中每個案例都是不可復制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協調員不僅需要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強化學習,同時應做到迅速轉換角色能夠有效與捐獻者家屬進行溝通,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在進行每個捐獻案例前,應對各種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考慮,考慮相應對策應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并考慮相應對策,應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并能夠促進捐獻工作的順利進行[1]。
2、防控策略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工作較為特殊,國家針對腦死亡尚未設立相關的法律,而器官捐獻與移植法律仍需要完善,針對每個捐獻案例中都會存在多種風險因素,加之我國由于受到文化的影響,對器官捐獻程度認識不深,增加了捐獻案例發生糾紛的風險,因此,應通過我國各相關政府部門加強媒體宣傳,使公眾對器官捐獻的認知程度得以提高。協調團隊應樹立風險防控意識,并且針對捐獻案例中存在的風險點應進行反復討論將風險降到最低。
結束語:
隨著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器官捐獻糾紛發生率也逐漸提高,應通過有效的防控措施推動我國器官移植事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康簡, 辜鳳娟, 汪家兵. 器官捐獻后糾紛的管理與防控策略[J]. 器官移植, 2018,56(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