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娟 孫君
摘 要: 近年來,隨著中美經濟合作程度的日益加深和雙方國際貿易逆差的逐漸加大,中美貿易沖突愈演愈烈。以中美貿易沖突為經濟背景,以中國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現狀進行梳理,總結了企業在核心技術及重要制造元件和產品出口銷售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并從企業內、外部兩方面提出了企業東方管理策略:(1)“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注重人才價值,提升專業素養;(2)“革弊,須從源頭理會”,聚焦核心技術,推動自主創新;(3)“上下同欲者勝”,人心歸一,競合共贏;(4)“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關注市場趨勢,及時調整戰略:(5)“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順應“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
關鍵詞: 中美貿易沖突;中國制造業;企業管理;東方管理思想
中圖分類號: F 270.7
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bilateral international trade deficit, the Sino-US trade conflic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Taking Sino-US trade conflict as the economic background and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enterprises in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important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and product export sale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Sino-US trade conflict, the following easter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including: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alents, focusing on core technologies, striving for win-win cooperation, controlling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developing diversified overseas markets.
Key words: Sino-US trade conflict;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ought of oriental management
1 中美貿易沖突現狀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美貿易不斷發展,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度也在不斷上漲,從2001年的804億美元攀升到2018年的6635億美元。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二者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劉鳳芹,蘇叢叢,2019)。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突破,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所出口的商品不斷升級,中美經濟增速的差距也逐漸拉大。這為美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中美貿易競爭關系愈演愈烈,貿易摩擦愈加頻發。
2018年3月22日,美國基于《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制造業商品加征高達25%的關稅。次日,中國商務部隨即發布了針對美國出口中國產品的中止減讓清單(閆斐,2018)。依據美國發布的301關稅清單可以看出,美國是中國主要的進口供應方,且對于絕大部分所列商品項,中國的進口替代性都呈比較高的態勢。因此,美國對中國高端制造業出口所制定的高額關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中國高端制造業在美國市場的萎縮。在此貿易沖突背景下,中國制造業企業如何走出貿易困境,解決企業發展問題至關重要。
2 中美貿易沖突下企業的發展問題探討
2.1 核心技術及重要制造元件進口問題
在中美貿易沖突之中,從核心技術及重要制造元件進口方面,中國企業面臨美國企業減少供應甚至完全停止供應的困境。以手機產業為例,目前許多中國手機生產廠商所需的核心電子元器件都受美方高科技公司的控制,包括處理器、放大器、雙工器和濾波器等。雖然目前國內也有一些企業生產相關芯片產品,但在產品品質和市場影響力方面與美國供應商有較大的差距。國內終端手機品牌,尤其是幾大主流品牌,嚴重依賴美國進口元件。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美國在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產業之所以能夠取得行業霸主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掌握了核心科技。缺少自主創新能力,就容易受人掣肘。我國高科技企業內部核心技術落后只會讓企業在國際貿易中處于“被動受敵”的局面。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行業競爭和企業發展的主動權。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走上自主研發之路才是在國際市場上取得良好競爭地位的發展良策。
2.2 產品出口銷售問題
作為新興的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產業具有勞動力密集和技術依賴性等特點(馬弘,2018)。一方面,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國出口零部件的價格有所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內長期依賴零部件進口的企業的產品成本。特別是對于一些存在技術壁壘的產品,其定價受到的影響波動更為劇烈。另一方面,美國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貿易沖突升級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美國方向的外貿企業產品出口,可能會導致部分企業業務量下滑甚至威脅企業的生存(孟麗君,2019)。中美貿易沖突惡化了中國制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貿易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產品銷量。
在中美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業企業生產成本穩固、具有價格優勢的現狀已被打破。對企業來說,供銷關系和市場關系的建立都需要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在中美貿易摩擦逐步演變的過程中,眾多制造業企業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市場模式、生產關系、供銷渠道等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企業不能適時地策略調整,就會導致市場環境混亂,繼而引起出口產品銷量變動的問題。同時,國際市場同類競爭者的加入也對我國制造業企業內部管理及技術革新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企業亟待重組內部結構以限制成本,改組生產現狀以提高生產率。
3 中美貿易沖突下企業發展的東方管理策略
3.1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注重人才價值,提升專業素養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出自《漢書·武帝紀》,指偉大功業的建立,需要依靠與眾不同的出色人才來實現,強調人才資源的重要意義。
在中美兩國貿易沖突下,中方企業核心技術缺失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科技人才培育的不足。面對這樣的形勢,國內制造企業應當看到人才在制造業產品的國際貿易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實施對專業人才的儲備工作并重點提高人才技能的培養,力爭把孕育創新優質人才、提升員工整體素質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東方管理理論實踐認為,管理既應是一種規范組織的制度標準,又應是一種孕育人才的人文基地,企業應不遺余力地去實現人的創造性、積極性的充分發揮,要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余自武,2009)。為了達到此目的,企業可以在內部實行如下措施:幫助員工樹立與企業愿景相一致的價值觀,達成企業內部環境與員工自身相和諧的局面,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及變革打好堅實的基礎;創造與發展學習型組織,形成可操作性強、可持續性強的激勵機制,為員工的創新進取提供不竭動力;改善企業培訓教育體系,促使員工掌握更多必備技能,使得業務操作范圍更廣、體量更大。此外,在核心技術發展層面,企業應幫助相關人才更好地投身于專業領域,聚焦專業技術,使我國制造業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打破一系列相應的技術壁壘,保障企業的出口能力。
3.2 “革弊,須從源頭理會”,聚焦核心技術,推動自主創新
“革弊,須從源頭理會”出自朱熹《朱子語類輯略》,喻為人們若想成就大事必須先革除弊端、必須追根溯源從核心處入手,才足以破除困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一貫秉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團結理念,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實現了舉世聞名的盛世愿景,同時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自主創新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取得許多重大的科技發展成果,是因為我們始終秉持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發展理念,在今后社會經濟的持續壯大過程中一定不能偏離這條發展路徑。我們的市場要成為這場資源配置中的主體,結合政府出臺政策的引領作用,來實現統籌合作、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在企業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制造業企業也應效仿此法則,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產業,聚焦核心技術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東方管理中多強調“聚集力量、蓄勢待發”,核心力量變強了,整體才會趨向更加強大的局面。面對復雜的中美貿易沖突和國際局勢,我國制造業企業更應當聚焦于企業的核心發展技術,以科技生產力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自身擁有了核心技術,一些依賴進口零部件的制造業企業就會對這些核心產品產生黏性,對一些存在技術壁壘的產品的依賴性就會大大降低。且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就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發言權和定價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都會有一個相對平穩的局面,并有望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3.3 “上下同欲者勝”, 人心歸一,競合共贏
“上下同欲者勝”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喻為整個軍隊上上下下如果能做到同心協力、目標一致,就能在戰場上獲得最終勝利,將“得眾、人心歸一”作為矛盾沖突之中一方取勝的重要條件。
在企業競爭與合作的相互關系中,東方管理“人為為人”思想就給 “眾志成城、人心歸一”的局面做出了有效的指示。在中美貿易沖突下,“人為為人”的思想也可以延用于中國制造業企業競爭與合作的相互關系之中,純粹的競爭不會使任何一方取得完全的勝利,企業要想求發展就必須從整體來看局面(謝地,張鞏,2019)。面對出口成本提高的困境,中國制造業企業間更應達成合作協議,以統一的定價和恰當的資源共享來共同應對外部的成本壓力。
東方管理思想里的“和合”概念向我們展示出了不同主體之間、主體的不同組成要素之間都存在一種相互融合的現象。據此,可以發現企業管理的重要方面在于形成一種與各供應鏈上的企業協同發展、與各競爭市場上的企業合作共生、內部各部門各領域之間緊密結合的經濟發展網絡,以此來達到一種和諧共贏的生存局勢。(林紓,2012)。在中美貿易沖突下,各企業對出口相應產品都會有一定需求,主張協同發展、平衡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的策略對于企業應對關稅變化和貿易政策的壓力就會有相當程度的減輕作用。中國制造業企業只有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和衷共濟、協同作戰,才能創造競合共贏的局面,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3.4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關注市場趨勢,及時調整戰略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自《孫子兵法》,強調在戰爭開始前需要全面衡量、分析敵我現狀,根據敵我現狀來制定策略及應對措施,從而使自己占得先機,立于不敗之地。
在本輪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關稅清單完全覆蓋“中國制造2025”所涉及的核心科技產業(劉青,2018)。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卞永祖(2019)分析認為,本輪貿易摩擦發酵至今,美方通過自媒體不斷發布鮮明言辭,配以媒體報道,忽而強硬充滿批評,忽而表露通過協商解決爭議的希望。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美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焦慮心態,而其焦慮的根本原因源于其創新力的下降,故不惜通過貿易戰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勢頭。
東方管理理論強調企業實現整體增長的條件即是創造供給與需求的平衡(蘇宗偉,趙渤,2015)。從需求側角度,創新競爭能力的下降導致投資需求減少和消費需求不足;從供給側角度,緩慢的新技術進步降低了潛在的美國經濟增長率和均衡利率。而與之對比的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科技能力獲得了顯著提高。在中美貿易沖突背景下,一方面,中國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發展趨勢,確保適應市場競爭環境;另一方面,對自己和美國供應商與銷售商的優勢和劣勢均進行透徹了解,摸清對方的實力并了解自身的經營現狀,以此及時調整公司業務發展策略。另外,企業應通過聯通國家發展戰略和借助政府、科研院校學術研發力量等途徑積極推進自身的轉型與升級,加強自主創新,攻克技術難題,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減少外部依賴性。
3.5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順應“一帶一路”,開辟海外市場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出自《周易·系辭下》,指即使擁有出色的能力也不會故意炫耀,而是注重自身實力的積累,在關鍵的時機才將自身才能或技巧展露出來。
在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逐漸開始加大與我國貿易的合作力度,以期從中尋找到適合本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商機。我國本土企業更應抓住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開辟新的海外市場,改變企業國際貿易業務過度依賴歐美國家的現狀。
東方管理智慧自古以來強調“仁德”,盡力避免戰禍發生,但一旦戰端開啟,需要“以戰止戰”。良好的競爭優勢離不開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提前準備。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隱藏自己不代表沉默與放任。中國在美國發布關稅限制政策后緊跟的貿易反擊聲明便很好地體現出國家敢于“以戰止戰”的決心。在這樣的國際背景和國內政策下,中國企業更要積極積累自身實力,為迎接貿易挑戰和抓住發展機遇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企業可以順應“一帶一路”的倡議開辟多元海外市場,爭取其他潛在貿易國家的市場份額,進而緩解中美貿易沖突對出口的影響。開拓新的國際貿易市場和尋求其他友好國家的貿易合作企業將有利于企業拓展新的出口平臺,在中美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謀求新的發展機會。
4 結語
自中美建交以來,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上,中美雙方長期處于互補狀態。美國的跨國資本與中國的低價勞動力的結合,產生了巨大的生產產能,同時也收獲了巨額的效益。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創新發展戰略不斷取得成效,中國逐步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部分領域的技術已有趕超美國之勢,由此引發了中國制造業強勢升級與美國制造業弱勢回歸之間的沖突(鄧富華等,2018)。中美間的貿易摩擦由來已久,且將長期存在。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在內部管理方面,注重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在核心技術方面,加快自主創新進程;在商業運營方面,推行競合共贏的模式;在市場營銷方面,密切關注市場趨勢;在戰略運行方面,開辟多元海外市場。只有將這些東方管理智慧與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模式相結合,企業才能走出一條平衡發展的道路。
中美貿易沖突對中國制造行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沖擊了對外貿易模式、給企業生存發展和利潤獲取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另一方面,它能夠對一些嚴重依賴對美貿易的中國制造業企業提出警示,推動其實現內部戰略轉型和尋求外部貿易對策。在中美貿易沖突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企業既要尋找走出貿易困境的對策,又要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企業也應大力推進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積極參與到國家“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機制的模式中,使得中國市場在國際貿易中品類傳播覆蓋范圍更廣、貨物來往交易體量更大、企業互利合作程度更深。由此,即使在未來的國際貿易合作中國家間再次出現一些沖突,中國制造業企業也有更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以及產業回旋和調整空間,使得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長遠和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詳,朱靜,張磊.淺談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經濟師, 2019(9):42-43.
[2] 徐文瑞.中國制造業企業出口的影響研究[J].納稅,2019(8):201.
[3] 袁野.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應對路徑[J].現代企業,2019(4):32-33.
[4] 余自武.用東方管理“三為”思想錘煉當代中國式領導[J].上海管理科學,2009(4):4-7.
[5] 張應杭.東方管理智慧[M].廈門:鷺江出版社,2007.
[6] 劉鳳芹,蘇叢叢.模塊化組織的異質性特征和企業間的比較優勢——來自中美通訊設備貿易數據[J].理論學刊,2019(3):66-73.
[7] 閆斐.中美貿易沖突的根源、趨勢展望及影響[J].財經智庫,2018(3):48-59.
[8] 馬弘.中美貿易沖突:現狀、癥結與前景[J].江海學刊,2018(3):94-101.
[9] 孟麗君.中美貿易戰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和策略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9(4):28-30.
[10] 謝地,張鞏.國際貿易和國家利益沖突:中美貿易戰的多重博弈與中國的出路[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4):129-149.
[11] 林紓.企業生態位的戰略應用研究——基于東方管理和諧思想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252-256.
[12] 劉青.以高科技產業發展應對中美貿易沖突[J].人民法治,2018(10):37-40.
[13] 卞永祖.中美貿易沖突的根源是什么?[J].今日中國,2019(6):66.
[14] 蘇宗偉,趙渤.東方管理商業模式理論與應用[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
[15] 鄧富華,姜玉梅,王譯影.后危機時代中美貿易摩擦的歷史借鑒與政策因應[J].國際貿易,2018(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