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悅 白孝鷹 劉憶冰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期望壽命明顯增長及我國疾病譜的改變,老齡化及伴隨的慢性病早已成為預防醫學的重點關注問題。研究如何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全社會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根據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抽樣原則,選定縣級區域(包括縣、縣級市、區)作為初級抽樣單位(Primary Sampling Unit, PSU),村/居委會作為次級抽樣單位(Secondary Sampling Unit, SSU),調查對象為年滿60周歲的中國公民。調查范圍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共476個村委會/居委會。2012年調研人數為1144人。
老年人健康狀況從兩個指標進行考察,分別是自我認知健康水平和患病種類數量。(1)老年人運動健康頻率對自我認知健康水平的影響。(2)老年人運動健康頻率對患病種類數量的影響。在問卷中調查老年人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白內障、青光眼、癌癥、惡性腫瘤、支氣管炎、其他呼吸道疾病、關節炎、風濕病、胃潰瘍等胃病、骨質疏松癥、肝臟或膽囊或膀胱類疾病,以及老年癡呆等。該文在數據處理中根據調查對象的選項進行歸納為4項,患有3種以下疾?。ú话?),患有3~6種疾病(不包含6),患有6~9種疾病(不包含9),患有9~12種疾病。
1.3.1 數據來源
2012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CLASS)數據庫。CLASS是一個全國性、連續性的大型社會調查項目。通過定期、系統地收集中國老年人群社會、經濟背景數據,掌握老年人在衰老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評估各項社會政策措施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方面所取得的實際效果,為中國老齡問題的解決提供重要的理論和事實依據。
1.3.2 變量設置
自變量——老年人運動健身情況,根據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問卷,運動健身頻率分為從不參加、偶爾參加、經常參加3個等級。
因變量——老年人健康狀況。從兩個角度進行衡量,老年人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狀況和疾病情況。自我感覺身體狀況分為很不健康、比較不健康、一般、比較健康、很健康5類。疾病情況在問卷中列出了老年人中常見的12種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白內障或青光眼、癌癥或惡性腫瘤、支氣管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關節炎或風濕病、胃病、骨質疏松癥、肝臟或膽囊或膀胱類疾病、老年癡呆,每一項分為患病和不患病2類,將12項結果合并為4項:患有3種以下疾?。ú话?),患有3~6種疾?。ú话?),患有6~9種疾?。ú话?),患有9種以上疾病。具體變量設置見表1。
1.3.3 數據處理
(1)計算不同性別、年齡組、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患得疾病種類的老年人運動健身情況,對各組的差異進行比較。
(2)通過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運動健身情況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
(3)用 SPSS 23.0軟件完成統計分析。
2.1.1 老年人運動健身頻率總體情況
有效樣本653人,缺失491人,其中469人由于居住環境周圍缺乏運動健身場所,沒有在選項中做出回答,占比41%,剩下22人未作出任何回答,系統記為缺失項,占比1.9%。從不健身人群(61.1%)遠大于偶爾健身(14.7%)和經常健身人群(24.2%)。
2.1.2 不同性別組老年人健身頻率
有效樣本635人,缺失499人,其中469人由于居住環境周圍缺乏運動健身場所,沒有在選項中做出回答,占比41%。剩下30人未做出任何回答,系統記為缺失項,占比3%,男女在運動健身頻率上差異不大(P>0.05)。
2.1.3 不同年齡組老年人健身頻率
有效樣本643人,缺失501人,其中469人由于居住環境周圍缺乏運動健身場所,沒有在選項中作出回答,占比41%。剩下31人未作出任何回答,系統記為缺失項,占比3%。不同年齡組的運動健身頻率差異不大(P>0.05)。
2.2.1 老年人自我感覺的健康狀況
有效樣本1114人,30人未作出回答,系統記為缺失,占比2.6%。不同性別組在自我感覺健康狀況中差異不大(P>0.05)。
2.2.2 不同性別老年人患病情況
有效樣本1116人,28人未作出回答,系統記為缺失,占比2.4%。不同性別組在患病種類有差異(P<0.05),且男性老年人(56.3%)患病種類多于女性(43.7%)。
2.3.1 老年人健身鍛煉情況對自我感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模型滿足平行性檢驗,可以對數據進行有序Logit回歸分析,自變量為年齡、啞變量運動健身1、啞變量運動健身2、啞變量性別-男,自變量具有有效性,P<0.05,此次模型構建有意義。將年齡、性別和健身鍛煉情況放入自變量,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放入因變量,模型偽R2=0.023,意味著性別、年齡、健身情況可以解釋自我感覺健康狀況的3.7%變化原因。
性別(男)的回歸系數為-0.432,并且P<0.01,說明性別對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且女性遠遠比男性自我感覺健康狀況好。運動健身1回歸系數為-0.542,并且P<0.05,說明健身鍛煉情況對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有影響,且健身鍛煉頻率越高健身鍛煉情況對自我感覺健康狀況的影響越好。年齡的回歸系數為0.001,但P>0.01,即說明年齡對于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沒有影響關系。
2.3.2 老年人健身鍛煉情況對患病情況的影響
模型滿足平行性檢驗,可以對數據進行有序Logit回歸分析,自變量為年齡、啞變量運動健身1、啞變量運動健身2、啞變量性別男,自變量具有有效性,P<0.05,此次模型構建有意義。將年齡、性別和健身鍛煉情況放入自變量,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放入因變量,模型偽R2=0.012,意味著性別、年齡、健身情況可以解釋自我感覺健康狀況的1.2%變化原因。
性別(男)的回歸系數為0.443,并且P<0.01,說明性別對自我感覺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且女性遠遠比男性患病種類少。運動健身1回歸系數為0.449,但P>0.05,說明健身鍛煉情況對患病種類沒有影響。年齡的回歸系數為0.003,P>0.01,即說明年齡對于患病種類沒有影響關系。

表1 變量與賦值說明
從調查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從不健身人群遠大于偶爾健身和經常健身人群,且大部分老年人群居住周圍缺乏運動健身場所,有可能會打擊老年人健身的積極性,限制老年人群健身出行的頻率。老年人群在自我認知中,少部分人認為自己很健康,與患病種類呈相反趨勢,大部分老年人患病種類在3種以下,可能跟老年人自我認知不足有關,老年人缺乏健康信心,總是認為自己身體不好,可能患有某些疾病。老年人有這種認知可能與電視網絡宣傳信息有關,近年來,尤其網絡總是強調宣傳“健康焦慮”和亞健康等信息,可能在無意識中影響老年人的自我判斷。調查研究顯示,男性老年人患病種類遠多于女性,可以說女性老年人群健康狀況好于男性老年人,這在張遠等人的調查研究中也有體現,女性健康預期壽命遠遠大于男性。這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與社交活動和激素分泌有關。調查研究顯示,健身運動頻率對自我認知健康情況有影響,且運動頻率越高,自我評價健康狀況越好。而健身運動頻率對患病種類數量影響不大??赡芘c調查方式和問卷問題有關,沒有分析出健身運動頻率與患病種類數量之間的相關性。也可能患病種類不能代表健康狀況的指標,因此數據分析結果顯現沒有相關性,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社會的到來,老年健身運動的研究必將成為我國運動醫學界的一大熱點??v觀以往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健康老人長期運動與不運動之間的比較,而缺乏大規模、大樣本、多指標、長時間的系統研究。我國尚未形成系統的運動處方體系,可以適合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應重視運動的健身與防治疾病機理及臨床研究,進一步豐富與發展老年人群的運動鍛煉。從社會學角度講,建設必要的運動鍛煉場所也是非常重要的,運動場所的不便,包括離家較遠、實施不全等也對老年人運動鍛煉頻率有消極影響,建設運動鍛煉場所是對老年人健康的低成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