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李少松 王永 曾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合肥 230000)
當代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學習壓力繁重,沒有充裕的時間鍛煉,導致體質下降,上了大學之后,有些大學學習任務還是很繁重的,有的學校學習壓力相對較小,但是上了大學就沒人時刻看管自己,有些學生就開始放縱自己,長期作息不規律,結果身體條件越來越差。面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狀,作為體育工作者,不僅要上好每一節體育課,也要合理安排課外體育作業,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
從目前研究的文獻來看,對體育課外作業的現有研究大多數停留在理論形式方面。該文研究目的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干預學生的課外時間從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水平。
(2)針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構建全面的課外鍛煉體系。
(3)根據大學生課外鍛煉現狀及大學生發展特點,合理安排課外體育作業,建立一個嚴格的監管體系,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
該文以大學生課外體育作業的布置和管理為研究對象。運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
3.1.1 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
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立定跳遠、50m、800m(女)與1000m跑(男)等內容。
3.1.2 課外體育作業
課外體育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課外體育鍛煉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課外生活的重要元素。
該研究對大學生課外體育作業的現狀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主要從學生課外鍛煉情況和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情況等方面去調查分析,發現其中的問題和不足。
有將近1/3的學生不喜歡課外體育作業,如果有課外體育作業,也有大部分學生完成不了,只有少數學生支持布置體育作業并且希望體育作業的量有所提高。有部分學生反映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時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教師對家庭體育作業的認可度很高,而布置家庭體育作業的積極性卻不高,有體育老師布置體育作業也是口頭布置,是體育教師自主的行為,口頭告知形式的體育作業不容易引起學生的重視,主要的布置頻率為一周1~2次,當前體育作業布置的時間是15~30min,體育作業的類型仍以身體素質類為主,如跑步打卡,類型和內容單一,創新不足。
3.3.1 前期理論宣傳及設備保障
各個高校相關部門要求體育教師相合作,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學校要大力建設體育場館設施,并購買相應的器材,改善學校的體育鍛煉硬件環境;組建體育鍛煉團隊、開展體育知識競賽、舉辦各種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
3.3.2 結合體測內容安排課外作業
教師在安排體育作業時應結合體測內容,布置作業要內容多樣、學生的可選擇空間大、形式也要多變。
在50m跑中,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下坡跑、緩坡上坡跑、拖降落傘跑、跑臺階、過欄架跑、負重跑、負重上臺階高擺腿等練習都有利于提高50m成績。
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專項練習:負重提踵、負重弓箭步交換腿跳、負重跳躍、長距離多級跳、連續蹲跳起、單腿連續跳、蛙跳等。
對于仰臥起坐成績的提升,應創編出一些有趣、有效的輔助性練習方法,才能提高訓練的實效性。學生可以練習的動作有很多,如屈膝收腹、西西里卷腹、單腿屈腿兩頭起、空中蹬車、平板支撐、仰臥舉腿、卷腹摸膝、V字支撐轉體、反向屈腿卷腹等。
800m和1000m主要考核學生的耐力,很多學生比較抵觸跑800m和1000m,其實長跑也是在考核學生的意志力,很多時候只要堅持就能夠跑下來,平時安排作業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多進行長跑打卡,3km、5km或者10km都可以適當安排。
坐位體前屈考核的是學生的柔韌,對于柔韌素質,女生較好于男生,對于柔韌較差的學生來說,每天進行10min左右的壓腿是很有必要的,一定要堅持每天練習,練習柔韌素質的動作也有很多,如正壓腿、正踢腿、跨欄壓、分腿壓、橫叉、豎叉等,也可以做瑜伽拉伸的動作,對提高柔韌素質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引體向上是很多學生的弱項,在安排作業時要循序漸進。體重是影響引體向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對于肥胖者以達到燃燒脂肪減輕體重的目的。力量輔助練習:俯臥撐練習、啞鈴擴胸、杠鈴劃船和啞鈴單臂劃船等動作。懸垂練習、引體練習:斜身引體、仰臥懸垂引體、幫扶引體、利用彈力帶、獨立完成完整的引體向上等。
3.3.3 運動量的安排
運動量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做有心人,隨時觀察和記錄學生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水平來安排,布置的體育作業要適量適時,另外,考試周課外作業的強度和運動量都應相應的調整,較平時應有所減小,鍛煉的負荷每學期都有上升的趨勢。
3.3.4 針對不同人群
對于體質較差的學生,應以提高“達標”等級,全面發展和提高身體素質為主,可以成立課外鍛煉小組,采用一帶多的模式,一個體育好的學生帶著其他學生去練習,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體育鍛煉意識,激發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共同進步。
學校記錄每個學生的體測成績,可根據成績變化布置適宜的作業,也可以幫助學校分析每一個學生的運動情況,做好學生健康建檔工作,根據學生的測試數據采取針對性措施。比如如果學生的800m或者1000m成績較差,那么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著重抓速度耐力。
3.3.5 合理利用假期
要充分利用節假日,很多學生放假后就呆在家里,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在寒暑假應該給學生安排適宜的體育作業,選擇的內容可以豐富一點,如爬山、遠足等。
3.4.1 建立微信平臺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了課外體育作業,學生在規定的日期完成并通過發視頻等方式在微信班級群打卡,還可以在群里分享其他運動相關內容,讓學生發現體育的魅力,學生把自己的運動信息發到群里,也會對其他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建立微信公眾號,可以在上面發布一些課后鍛煉方法等,以便學生自行下載查看。
3.4.2 運動APP的運用
隨著科技不斷地進步,各種運動APP開始被人們廣泛運用,比較火熱的運動APP有Keep、Fit健身、咕咚、悅跑圈等,健身APP提高了學生課外鍛煉的激情。
學校也可以自行研發健身軟件、成立專門的體育團隊,通過軟件為學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議,上傳到軟件的內容也要時常更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對運動處方進行選擇查看并學習,在運動結束后,學生上傳運動數據。自行開發的APP也可以對學校的場館進行管理,學生可以在APP上查看場館開放時間等,使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更加規范、更加高效。
多媒體運用到課外體育作業上,但是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不斷努力。
(1)各個高校年復一年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但是學生成績優秀率低,針對提高學生體測成績的相關措施極少。
(2)學生利用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薄弱。
(3)教師對體育作業的認可度很高,而布置體育作業的積極性卻不高,布置課外作業僅僅是教師自主行為,多為口頭布置。
(4)體育作業內容形式過于單調、沒有系統科學的檢查和評價方式、負荷和頻率的安排不能做到因人而異。
(1)體育課外作業內容設計應緊扣大學生體測內容;布置作業要求統一但也要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作業量的安排和評價監管方式要科學合理;學生完成課外體育作業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2)教師要充分利用節假日。合理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開展體育相關活動,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生活。
(3)構建課外體育作業電子平臺。建立微信平臺、安排學生合理使用相關運動APP或學校自行研發健身軟件、建立學生體質健康評價檔案。
(4)各個高校要加強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與宣傳,相關部門及體育教師要合作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做好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5)體育作業應呈常態化、生活化,布置作業要注意學生運動興趣的養成、培養自覺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讓當代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