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森
(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該文借鑒體育法制理念,嘗試避免與降低學生傷害事件的發生,倡導學校安全治理的管理理念,體現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的灌輸功能,凸顯依法解決傷害事件糾紛的重要性,最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形成降低學生傷害事故的戰略性指導和專業化選擇的科學性動態實時可控,充分保障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安全與行之有效。
所謂學校體育傷害事件,是指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包括體育課教學、課間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運動競賽)所造成的實質性的人身傷害或死亡及對他人造成人身傷害或死亡后果的事故。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及數理統計法,調研學校體育課教學中學生傷害事件的發生概況及原因,依據我國有關法律政策及國情提出對策與建議。
該文以學校體育課中發生的學生傷害事件及其法律問責為研究對象。以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5級100名實習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依據研究目的,通過查閱中國知網、圖書館館藏書籍等有關學校體育教學安全的文獻和書籍資料,收集并整理相關信息,查閱所涉及的民法學相關法條。
1.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學校體育學生傷害事件的發生頻次、原因及處理手段等需要設計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為89份,有效回收率達89%。調查問卷的信效度符合教育學研究的基本要求。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分析軟件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歸納、整理與篩選,采用統計學進行有效分析,并以表格的形式對統計結果予以直觀呈現。
2.1.1 體育教師安全教育認識的調查分析
據調查,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均比較重視安全教育,其中高度強調安全教育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0.90%,偶爾強調的人數也占到17.98%。這說明體育教師對安全教育問題非常重視。
2.1.2 體育教師保護措施認識的調查分析
82.02%的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以安全為前提,但仍有17.98%的體育教師忽視安全問題,將其置于次要的地位,這往往會導致學生傷害事件的發生。
2.1.3 學校對場地設施與器材的安全性檢查情況
學校對場地設施與器械安全性的檢查頻次較高,占比約56.18%。這是預防學生傷害事件的關鍵步驟。《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制定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管理維修制度,并由專人負責管理。”如因場地設施與器材的安全問題發生了學生傷害事件,應由學校對學生賠償后,再由學校對器材及設備供應商進行責任追償。
2.1.4 家長簽署《自甘風險性質同意書》的情況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家長沒有簽署《自甘風險性質同意書》的占42.70%,與家長進行溝通后,仍未簽署的占28.09%,讓學生將同意書帶回簽字,但未與家長溝通的占29.21%。這表明如果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過程中受傷,很有可能引發家校矛盾,并產生糾紛。
2.2.1 學生傷害事件的現狀調查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安全教育。其中,80.90%的被試體育教師表示能夠高度強調安全,17.98%的被試體育教師表示偶爾強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運動技能練習的效率而將安全問題置于次要的地位。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偶爾遲到、早退和擅自離開的比例達24.72%;從無遲到、早退和擅自離開的比例達75.28%。而經歷過學生傷害事件的實習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偶爾遲到、早退和擅自離開教學場地的比例達73.91%;從不遲到、早退和擅自離開教學場地的比例達26.09%。這表明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一旦體育教師不在教學場地或請學生代為看管課堂,則安全隱患極大。
此外,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教學之前偶爾檢查場地設施與器械安全的比例達42.70%,每次都檢查的比例達56.18%,從不檢查的比例達1.12%。這表明檢查場地設施與器械安全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是必要環節,能夠有效排除安全隱患,是預防學生傷害事件的關鍵步驟。《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制定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管理維修制度,并由專人負責管理。”因此,在器材設施的檢查與維護方面學校方面負有責任。
2.2.2 學生傷害事件發生的原因分析
通過對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5級實習生在基層學校實習過程中的訪談與調研,對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經歷的學生傷害事件的回顧與總結中發現,造成體育課中學生傷害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3個方面:第一,由于教學場地設施與器材設備而引發的傷害事件,以教師未盡到監管職責、未及時檢查或學校忽視對教學場地、設施、設備及器材等安全性的檢查居多。第二,在第三方所致的傷害事件中因學生在課堂中的沖突事件為主要原因。第三,教師的安全防范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導致上課遲到、早退或中途擅自離開教學場地,引發課堂紀律混亂所致。
總之,學生傷害事件的發生與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監管失職有關,同時,教學場地設施與器材設備的原因占34.78%。這說明在教學組織和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應加強監管。了解《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侵權責任法》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防患于未然。
2.2.3 學生傷害事件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調查
數據表明,在學生傷害事件的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上,78.26%的案件以和解方式解決,并有21.74%的輔以調解,也稱訴訟外調解。實習教師在實習學校發生的事件,實習學校應承擔相應責任,即第三方責任。
(1)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超過1/5的體育教師經歷過學生傷害事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體育教師以安全為前提,但有部分體育教師重視運動技能練習的效率問題而將安全問題置于次要地位,這經常導致安全隱患,因此,加強相關的監管意識與安全意識意義深遠。
(2)針對實習體育教師的調查研究表明,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課堂紀律混亂,體育教師遲到、早退或擅自離開教學場地等現象,且同時存在對學生身體狀況了解不詳、未檢查教學場地與器材安全等現象,這些都為學生傷害事件的發生埋下隱患。
(3)有關《自甘風險同意書》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家校溝通不順暢,這為家校沖突的糾紛發生埋下隱患。
(1)加強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傷害事件的預防。預防分為課前、課中與課后的預防。課前的預防首先應認真備課,周全考慮教學環節及其危險性預評估,其次,檢查場地及器材的安全性,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最后,知悉學生是否有生理缺陷并采取相應的保護與防范措施。課中的預防,要求教師首先要杜絕擅自離開教學場地的情況;其次,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維護好的課堂紀律,教學方式方法合理得當。課后的預防,首先要注意清點學生人數;其次要注意教學場地設施使用后的情況;最后要留心觀察學生是否有異常反應。
(2)積極解決家校糾紛,找到合理合法的路徑。學生傷害事件發生后,即使與家長發生訴訟(教師為被告),在案件法院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可以提起反訴,但還有其他的條件。學生及家長應了解并簽訂《自甘風險同意書》,有效防范事后糾紛的發生。
(3)加強體育教師的法律知識學習,提高法律意識。確保體育教師重視自身的監管職責,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爭取做到考慮周全,避免過失。
總之,由于近年來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事故頻發,中學生體育課傷害事故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于當前我國體育課傷害事故的專門立法尚未健全,完整系統的體育課傷害事故處理制度亦尚未建立,因此,一旦發生學校體育課傷害事故極易釀成糾紛,這不僅對學生及其家庭造成損害,也會影響教師與學校的職業發展與辦學聲譽。如何公正、有效地解決與處理傷害事故,尤其是做好預防工作,避免無謂的損失和傷害,成為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需要重視的現實問題。該研究期待能夠從教師、學校、學生及社會等方面,改善體育課學生受傷之現狀,避免風險,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及家長層面采取措施,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進而推進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