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安
徐州市中醫院骨傷科,江蘇徐州 221000
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OVCF)是老年人常見病,既往對于老年OVCF,一般采取保守治療,患者臥床時間長,不僅痛苦大,而且可能引起壓力性損傷、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癥,會嚴重降低老年人生存質量,甚至危及生命[1]。經皮椎體強化術(PVA)是一種脊柱骨折微創手術技術,可以對因骨質疏松造成的骨折椎體進行強化,目前已在疼痛性OVCF以及腫瘤等疾病引起的椎體壓縮骨折中得到廣泛應用。PVA以經皮椎體成形術(PVP)為經典,后隨臨床研究與技術研發的深入,基于PVP逐漸發展出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2]。該院近年以PKP治療老年OVCF收效理想,該研究以該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OVCF患者中隨機抽取106例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從該院收治OVCF患者中隨機抽取106例為研究對象,男性35例,女性71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1.64±5.52)歲。 病變椎體:T11 20 例、T12 27 例、L1 35例、L2 19例、其他5例。納入標準:患者骨密度檢查T值<-2.5,有明顯的腰背疼痛與功能障礙,活動受限,影像學檢查可見椎體不同程度楔形改變或雙凹型改變,臨床確診OVCF;首發病例,新鮮的單節段OVCF,伴胸腰段后凸畸形;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認知及語言表達正常,發病前肢體活動正常;一般狀況良好,PKP手術耐受。排除標準:病程超過3個月的陳舊性骨折;骨折伴椎體后上角后凸,壓迫硬膜囊;合并椎管狹窄,馬尾神經受壓,或嚴重脊柱畸形;合并腫瘤、結核、感染等其他脊柱疾病;椎體壓縮程度>75%,球囊置入困難;合并嚴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極度虛弱等禁忌證。該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齊全。
患者一般術前準備,術中俯臥位,局麻或全身麻醉。C型臂X線機透視下,采用“一線影”基準定位法確定傷椎,根據骨折類型、病變椎體壓縮程度以及椎弓根橫徑寬度與內傾角等,設計合適的穿刺點與穿刺方向等,甲紫標記。該研究納入的病例均選擇經椎弓根途徑穿刺,正位X線透視下,穿刺針針尖置于椎弓根影外上緣,按照預先設計的路徑緩慢進針,至正位針尖接近椎弓根影內側緣、側位針尖抵達椎體后壁時,繼續進針2~3 mm至椎體前1/3靠近中線,建立工作通道。常規放置工作套管,沿套管送入精細鉆,緩慢鉆入椎體擴髓后旋出,以推桿夯平骨道。然后,沿套管置入可擴張球囊至椎體前中1/3,塌陷終板下方或距離椎體上下終板相等的位置。透視確認位置滿意后,緩慢加壓擴張球囊撐開椎體,同時碘海醇球囊內造影,據此判斷球囊與椎體周壁皮質接觸情況以及椎體撐開情況,觀察椎體高度復位滿意后,回縮球囊并退出。然后將預先調制的Corin低粘度骨水泥(粉:溶劑=3:2,加適量造影劑)放入推管中,試探推管口骨水泥不粘橡膠手套后開始進行灌注。灌注于實時動態透視監測下進行,遵循從前向后灌注的原則,采用溫度梯度灌注與二次調制灌注封堵技術,以防止骨水泥滲漏與脫出,具體骨水泥灌注量依據患者骨折壓縮程度、椎體大小等實際情況而定,一般體積稍大于球囊擴張后的空腔容量,當骨水泥抵達椎體后1/3時即刻停止灌注。灌注完成后觀察5 min,確認骨水泥彌散良好、硬化完全后,退出治療器械,取出工作套管,無菌包扎切口,術畢。術后常規處理,加強抗骨質疏松治療。
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資料,統計基本手術指標與并發癥,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椎體高度與Cobb角變化,以及疼痛與腰椎功能改善情況,評價療效與安全性。疼痛評價采用數字評分法(NRS),評分范圍0~10分;腰椎功能評價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分范圍0~50分。兩者評分越高,提示癥狀越重。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頻數和百分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6例老年OVCF患者均順利完成PKP手術,手術時間 45~80 min,平均時間(53.52±17.34)min,術中無嚴重風險及意外,無穿刺失敗,手術成功率100%。患者術后未見脊髓損傷、血管栓塞等嚴重并發癥,無感染病例,3例術后骨水泥滲漏,包括椎體前緣韌帶后滲漏2例,沿穿刺通道滲透1例,但均無明顯癥狀,骨水泥滲漏發生率2.83%。治療后,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NRS與ODI評分均較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患者術后2~6 d出院,平均術后出院時間(3.22±0.86)d。術后隨訪3個月,均未見椎體再骨折。
表1 手術前后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NRS評分、ODI評分對比()

表1 手術前后患者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NRS評分、ODI評分對比()
時間 椎體前緣高度(%)Cobb角(°)NRS評分(分)ODI評分(分)手術前手術后t值 P值13.72±2016 20.44±3.25 17.730<0.05 24.09±3.11 13.70±2.88 6.932<0.05 8.16±0.92 1.77±0.38 4.376<0.05 37.88±6.59 15.10±4.83 9.185<0.05
骨質疏松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以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為特征,會大大增加老年人脆性骨折發生風險,是導致老年人骨折類疾病發生率高的重要原因[3]。OVCF是由骨質疏松引起的老年人常見病,一些骨質疏松嚴重的老年人,由于骨密度過低,骨脆性過高,甚至用力咳嗽施壓椎體都會引起該病,有統計數據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為10%,80歲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高達50%[4]。
PKP是以球囊擴張椎體后將骨水泥注入椎體進行強化的手術,是在PVP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椎體壓縮骨折微創治療前沿技術,目前已經成為臨床治療OVCF的主流方法[5]。兩種手術均可以強化椎體,固定并增加脊柱的穩定性,強化所用骨水泥的成分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單體具有細胞毒性,加之聚合產生的高熱以及填塞壓迫作用,可以破壞椎體內感覺神經末梢,從而很好地改善患者骨折后腰痛癥狀[6]。有研究顯示,以PVP和PKP治療OVCF,患者術后疼痛改善效果基本相當[7]。而且,PKP作為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的技術優勢,一般的患者術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動。不僅如此,PKP在PVP基礎上以球囊擴張復位塌陷的椎體,此法可以很好地恢復后凸畸形椎體高度,消除脊柱畸形,幫助脊柱維持正常生物力學,故而固位穩定性更強[8]。而且以球囊擴張復位,擠壓周圍松質骨,壓實后形成一個四周為骨壁的空腔,這就相當于人為他制造了阻止骨水泥滲漏的屏障,再行骨水泥灌注強化時,可以有效降低了骨水泥向周圍滲漏的危險,提高手術成功率[9-10]。國外有研究顯示[11],PKP手術骨水泥滲漏率不超過20%,而傳統PVP手術骨水泥滲漏率高達70%以上,另證實PKP在恢復椎體高度、矯正后凸畸形方面也優于PVP。由此可見,PKP較傳統PVP更具臨床優勢,但也存在價格相對昂貴、手術時間相對較長的技術局限,臨床應用時需綜合考慮患者多因素酌情選用。結果顯示,納入的106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 (53.52±17.34)min,手術成功率100%。術后3例無癥狀骨水泥滲漏,發生率2.83%。患者術后椎體前緣高度(71.63±13.52)%,Cobb 角 (13.70±2.88)°,NRS 評分(20.44±3.25)分,ODI評分(15.10±4.83)分均優于治療前。患者平均術后出院時間(3.22±0.86)d,隨訪3個月未見椎體再骨折。這與格日勒等人[12]報道的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后患者椎體前緣高度 (20.5±7.0)mm、VAS疼痛評分(1.14±0.60)分的研究結果相近。此結果充分說明,通過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的臨床效果肯定,不僅對患者椎體可以起到強化作用,同時還能給更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腰痛情況,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以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效果確切,可以有效強化椎體,改善患者腰痛癥狀,促進腰椎功能恢復,應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