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蘇萍,朱彥
江蘇省興化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蘇興化 225700
甲狀腺是機體代謝控制的重要器官,甲狀腺分泌缺乏會誘發甲減,反之則為甲亢。甲減是因免疫反應、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甲狀腺自身疾病,在女性妊娠期隨著孕周的增大,機體對甲狀腺激素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一旦孕婦甲狀腺激素分泌量無法滿足機體所需,極易出現甲減。妊娠合并甲減對母嬰健康危害性較大,常常因不排卵、月經遲發不規則等引起子癇前期、糖尿病、胎盤早剝等并發癥,且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出現不可逆大腦神經損傷[1]。左旋甲狀腺素片為臨床妊娠合并甲減常用藥物,對血清甲狀腺激素的控制效果顯著,但具體使用劑量區間廣,且孕婦本身需求量較大[2]。基于此,該次研究以該院2019年1—12月158例妊娠合并甲減患者為主體開展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劑量左旋甲狀腺素片的臨床療效差異,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158例該院妊娠合并甲減患者為主體開展項目研究,實施分組,對照組、研究組樣本容量均為79例。納入標準:①以相關文獻[3]為參照,納入病例均與《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②單胎妊娠;③無家族史、遺傳病史、甲狀腺病史;④由該院倫理委員會支持該次研究,患者及家屬均表示同意。排除標準:①意識不清、認知障礙、精神異常者;②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健全者;③孕期額外補充碘劑者;④臨床資料殘缺者。對照組:年齡18~45歲,平均(27.36±3.25)歲;研究組:年齡 20~44歲 ,平均(27.18±3.21)歲。 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取口服左旋甲狀腺素片(注冊證號H2014 0052)治療,并予以常規飲食干預,嚴格控制脂肪攝入量,加強營養,日常作息規律注意休息,并定期檢查。
對照組低劑量治療,劑量為25 μg,1次/d;研究組高劑量治療,劑量為75 μg,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參照文獻療效[4]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不見,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至正常區間;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甲狀腺激素水平顯著改善。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或加重。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比較兩組甲狀腺激素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經離心處理(轉速2 500 r/min,10 min),分離血清,并使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激素(FT4)、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
③比較兩組妊娠并發癥: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膽汁淤積。
④比較兩組妊娠結局:早產、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
研究以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97.47%vs 88.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甲狀腺激素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 FT3、FT4 水平均顯著提高,TSH水平下降,且研究組各指標均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妊娠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膽汁淤積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發生妊娠并發癥對比[n(%)]
研究組早產、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79)研究組(n=79)t值 P值FT3(pmol/L)治療前 治療后2.65±0.27 2.69±0.41 0.724 0.470 3.36±0.51 4.64±0.42 17.219<0.01 FT4(pmol/L)治療前 治療后9.35±2.84 9.37±2.87 0.044 0.964 10.88±3.15 12.76±3.17 3.739<0.01 TSH(mU/L)治療前 治療后8.82±2.43 8.83±2.15 0.027 0.978 7.56±1.92 6.18±1.95 4.482<0.01
甲狀腺通過控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對機體糖、蛋白質、脂肪代謝及合成進行調控,對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甲減是因甲狀腺激素分泌合成缺乏引起,妊娠合并甲減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無力疲乏、食欲不振、反應遲緩,但體質量仍增加等癥狀,影響患者認知功能。近年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妊娠合并甲減的患病群體不斷擴大[5]。甲減不僅會引起性器官及性腺發育障礙,同時增加了產婦孕期保健的風險,部分病情嚴重的產婦會直接終止妊娠。
左旋甲狀腺素片屬于人工合成類內分泌抑制劑,主要成分為四碘甲狀腺原氨酸鈉,通過作用可在機體外周器官組織中轉化為T3,結合T3受體,從而發揮促機體代謝的作用,維持機體正常生長發育。其被廣泛應用于甲減長期替代治療、先天性甲減、甲狀腺術后抑制治療、淋巴性甲狀腺炎治療中[6]。目前,對于妊娠合并甲減患者治療,左旋甲狀腺素為臨床首選藥物,但具體用藥劑量未得到統一定論。通常治療劑量為25~50 μg/d,但胎兒階段大腦迅速發育,而其甲狀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胎兒甲狀腺激素主要來自于母體供給,因此對左旋甲狀腺素劑量應比常規劑量更高,以滿足胎兒大腦正常發育[7-8]。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FT3、FT4水平均顯著提高,TSH水平下降,且研究組各指標均比對照組更優。由此可見,應用高劑量左旋甲狀腺素片,能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使其處于平衡狀態。
母體為胎兒大腦發育提供所需甲狀腺激素,若母體甲狀腺激素缺乏會導致胎兒所需無法得到滿足,可影響胎兒神經功能及大腦智力的發育,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空間記憶力損傷。妊娠合并甲減患者極易發生早產、流產、新生兒窒息等情況,同時易誘發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胎盤早剝等并發癥。通過應用左旋甲狀腺素片可誘導外源性甲狀腺素轉化為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對碘化物含量予以調節,促使機體甲狀腺素恢復動態平衡,從而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促進胎兒大腦發育,改善不良妊娠結局,降低妊娠并發癥的幾率[9-10]。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早產、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妊娠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膽汁淤積發生率分別為8.86%、17.72%、2.53%,對照組為29.11%、35.44%、15.19%,與崔健[11]研究結果相一致,其研究中妊娠并發癥高血壓、膽汁淤積、糖代謝異常發生率,觀察組分別為6.92%、2.31%、17.69%,對照組分別為25.38%、13.85%、17.69%,研究組更低(P<0.05),由此可證明該次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及真實性。高劑量的左旋甲狀腺素片治療妊娠合并甲減患者,療效確切,妊娠期出現甲減后應及時給予宮內治療,使用高劑量的左旋甲狀腺素片對胎兒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可降低妊娠并發癥的風險,實現改善妊娠結局的目的[12]。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合并甲減患者,應用高劑量左旋甲狀腺素片,相比低劑量治療,能提高臨床療效,促進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同時減少妊娠并發癥風險,促使妊娠結局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