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 舒 婕
20世紀以來,重大疫情事件在全球時有發生,如1918年的大流感、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以下簡稱“非典”)疫情、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此類公共衛生事件嚴重威脅著世界人民的生命,影響著世界各國社會與經濟的運行。其中,2003年的“非典”疫情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加大了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期間,各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的負面沖擊,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據交通部數據顯示,受“非典”疫情影響,2003年5月公路客運量和鐵路客運量分別下降了39.86%和61.28%,“非典”疫情對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和餐飲住宿業等行業影響較大。相比較而言,醫藥業、電信業以及互聯網業等行業受“非典”疫情影響較小。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了重大沖擊。李克強總理于2020年5月22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和傳媒業等行業受新冠疫情影響極大,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0年1月10日到2月13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和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4.14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6.6%?;ヂ摼W服務業、電商行業和物流快遞業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所受影響較小。
“非典”疫情與新冠肺炎疫情均屬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造成威脅的途徑相似。從對宏觀經濟造成沖擊的數據可以看出,兩次疫情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程度、沖擊范圍以及后續影響的持續時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且兩次疫情皆對服務業的沖擊尤為明顯和嚴重。本文借助時變參數隨機波動向量自回歸(TVP-VAR)模型,對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程度及影響進行分析,通過對比研究分析得到兩次疫情對于服務業沖擊的共性與個性特征,希望基于實證分析能夠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
20世紀以來,發生過多次重大突發事件。Goh等(2002)探究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1998年禽流感事件對于旅游業的影響,其利用干預模型實證分析表明,重大突發事件會對旅游業產生明顯的負面沖擊。Bowles等(2016)通過事件分析法比較埃博拉疫情暴發后不同地區之間經濟活動的差異,發現在疫情期間所有研究地區的經濟活動和工作機會都發生了驟減。Boehm等(2019)研究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對于國際貿易產業鏈的影響,結果顯示日本國際貿易企業均受到了顯著的負面沖擊。
“非典”疫情發生以后,許多學者以“非典”疫情為例,分析研究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王東(2003)認為,雖然中國經濟特別是旅游、餐飲等服務行業受到“非典”疫情的沖擊,但中國整體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萬東華(2003)研究表明,短期內“非典”疫情的確給我國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該影響只是局部的,并沒有傷及經濟的根本。Kang(2003)研究表明,“非典”疫情是短期突發的不確定性事件,社會的總體需求不會消失,但國家對抗疫情的強制性措施和社會的恐慌會影響部分服務業的需求,當“非典”疫情過后,人們的消費需求就會逐漸恢復。楊霞等(2020)采用DID和PSM-DID方法實證研究了以“非典”疫情為代表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保險行業需求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事件對于保險需求的影響不顯著;之后更是結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供給端采用識別—評估—應對的風險管理流程分析法研究探討了其對保險攻擊帶來的挑戰。
田盛丹(2020)運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于我國宏觀經濟和各行業部門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經濟主體和行業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其中居民消費所受的負向影響尤甚,還得出財政政策對于緩解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十分有效的這一結論。Sharif等(2020)基于連續小波變換分析,揭示了相比于油價下跌,新冠疫情肺炎暴發對美國的地緣政治風險和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更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對于產業、企業、勞動力市場的沖擊也是不可忽視的。例如,祝坤福等(2020)就疫情對全球生產體系以及我國產業鏈的沖擊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疫情引起的產能缺口將對全球產業鏈產生沖擊。楊子暉等(2020)基于因子增廣向量自回歸模型,考察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沖擊情況,并采用風險溢出網絡方法對我國金融市場各部門間風險傳導關系進行探究。Baker等(2020)通過股票市場波動、新聞報紙以及商業調查等方法來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研究結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將導致產出大幅減少,且該沖擊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更大,與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情況更為接近。
縱觀該領域的研究,現有的大部分文獻主要依靠事件回顧研究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對疫情沖擊情況進行研究,采用實證模型進行分析的并不多。事件回顧以及比較靜態分析等方法通過數據進行羅列比較,具有快速直接的特點,但該方法對于量大且龐雜的數據分析有些許困難。而量化模型則能方便快速地處理分析龐大數據。本文利用時變參數隨機波動向量自回歸(TVP-VAR)模型,致力于對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程度進行比較分析,探究兩次疫情對于服務業沖擊的影響差異,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本文借助時變參數隨機波動向量自回歸模型,致力研究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程度及影響。該模型具有時變參數的性質,更能捕捉經濟變量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具有的關系和特征,希望基于實證分析能得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
本文利用Nakajima(2011)提出的時變參數隨機波動向量自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TVP-VAR模型表達式為:
yt=ct+B1tyt-1+…+Bstyt-s+et,et~N(0,θt)
其中,t=s+1,…,n;yt是k×1階觀察變量向量;B1t,…,Bst是k×k階的時變系數矩陣;θt是一個k×k階的時變協方差矩陣。

βt+1=βt+μβt
at+1=at+μat
ht+1=ht+μht
TVP-VAR模型與普通VAR模型的不同之處在于,TVP-VAR模型沒有同方差的假定,此假定更符合實際情況。并且,TVP-VAR模型具有時變參數的性質,更能夠體現出經濟變量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具有的關系和特征。
在“非典”疫情樣本中,以第一例病例發病和最后一位病人出院作為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起始與結束日期,樣本區間為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本文以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的月度平均值作為該事件嚴重程度的代理變量。其中,相關數據自2003年4月19日起面向社會公布,本文參考楊子暉等(2020)的方法,將第一例病例發病的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4月18日的代理變量取值為1。此外,以服務業中全部上市企業的營業凈利率作為各個服務業發展現狀的代理變量,營業凈利率數值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跀祿目色@得性,本文將服務業細分為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制作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餐飲業、零售業、房地產行業、貨幣金融服務業、道路運輸業和航空運輸業八類行業進行考察。本文將建立4個TVP-VAR模型,即“非典”嚴重程度代理變量與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制作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的營業凈利率(模型1);“非典”嚴重程度代理變量與餐飲業、零售業的營業凈利率(模型2);“非典”嚴重程度代理變量與房地產行業、貨幣金融服務業的營業凈利率(模型3);“非典”嚴重程度代理變量與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的營業凈利率(模型4)。同一模型內兩個行業之間存在著相似的特點,如此構建模型可以更好地分析不同行業之間所受疫情沖擊的異同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樣本區間選定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鑒于新冠肺炎疫情比“非典”疫情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多很多,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的月度平均值與營業凈利率數額相差過大,兩組絕對值相差過大的數據進行向量自回歸導致脈沖響應結果非常相近,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以每月新增確診人數的對數值作為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嚴重程度的代理變量,以“非典”樣本中8類服務業的全部上市企業的營業凈利率作為服務業發展現狀的代理變量。依照“非典”樣本中的服務業分組情況,建立4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程度代理變量與服務業營業凈利率的TVP-VA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鑒于本文所選基礎數據屬于時間序列數據,有必要對各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DF-GLS檢驗方法,選取數據皆已通過平穩性檢驗。根據TVP-VAR模型分別測定領先1、6、12期數下“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時變脈沖影響情況。
本文選擇Nakajima(2011)提出的蒙特卡洛(MCMC)方法進行估計,其中設定
為獲取未知參數的后驗分布,利用蒙特卡洛模擬進行1萬次抽樣,并丟棄前1000個樣本。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展示“非典”時期下模型2的估計結果(見表1),其余模型的蒙特卡洛模擬估計結果也是有效的。

表1 “非典”時期模型2的蒙特卡洛模擬估計結果
根據表1估計結果顯示,Geweke收斂診斷值均小于5%置信水平下的相應臨界值1.96,說明其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設,參數收斂于后驗分布。最大的無效因子為71.61,遠小于抽樣次數1萬次,根據模擬抽樣次數,計算仍能夠得到139個不相關的樣本,模型估計有效。
本文采用時變參數隨機波動向量自回歸模型,考察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強度。根據實證結果得知,服務業所受疫情沖擊分為兩種結果:一種為疫情所導致的負向沖擊;另一種為所受疫情沖擊的影響不大,或沖擊結果不確定。在脈沖響應圖中,縱坐標表示疫情對不同行業的沖擊程度;橫坐標表示時間。
1.疫情沖擊為負向沖擊。
兩次疫情對于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制作業、餐飲業、零售業,房地產行業、道路運輸業以及航空運輸業的影響表現為負向沖擊。
圖1(a)中t代表“非典”時期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制作業的受沖擊情況,圖1(b)中tt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胺堑洹倍唐趦葘V播、電視、電影和影視制作業具有較強的負向沖擊,隨著時間的推移,沖擊所帶來的影響逐漸消失。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影視行業同樣產生負向沖擊,但負向沖擊時間更長、程度更大。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范圍比“非典”更廣、傳染性更強,居民們隔離在家,影視行業中的院線和大型活動受負向沖擊巨大。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0年以來全國范圍內已有7300余家影視公司注銷,預計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影視作品停止拍攝,但疫情期間電視廣播和網播節目關注度上升,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高于往年同期。

圖1 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制作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2(a)中h代表“非典”時期餐飲業的受沖擊情況,圖2(b)中hh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短期內“非典”疫情對餐飲業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影響的程度先重后輕。鑒于病毒的傳染性,短期內民眾會自主避免在外就餐以防止被傳染。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北京餐飲業零售額3年來首次下降,餐飲門店關門歇業率達到了70%,經營業績普遍比 2002年同期下滑50%~80%,直至6月,餐飲市場才開始有回升的勢頭。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負向沖擊是巨大且持續的。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更快、地域分布更廣,國家采取的相關防護措施也更為嚴格,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對于餐飲行業的負向沖擊遠遠超過了“非典”時期。中國飯店協會調查顯示,單店餐企營業額下降90%以上的企業占比為76.24%,連鎖餐企營業額下降90%以上的企業占比為67.79%,營業額的下降直接導致現金回流的困難,許多小成本餐飲店鋪在此次疫情中永遠關閉。

圖2 餐飲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3(a)中f代表“非典”時期零售業的受沖擊情況,圖3(b)中ff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非典”疫情對零售業沖擊的正向效應一直在減弱,在后續轉變為負向效應。從零售品消費的表現來看,疫情期間實現逆勢上行的主要包括:中西藥品類,日用品類,糧油、食品、飲料等;回落幅度較大的主要包括:服裝類,體育、娛樂用品類等,但“非典”疫情過后均恢復至之前的水平甚至更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零售業的表現情況與餐飲業類似,短期內所受負向沖擊巨大,但與“非典”疫情時期有較大的差異。“非典”疫情感染區域較為集中,且中國的零售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而新冠肺炎疫情感染區域幾乎遍布整個中國,零售行業也開始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零售市場趨于飽和,因此疫情對線下零售業的沖擊更為嚴重。但從中長期來看,我國零售行業仍然具備較大的增長潛力,受疫情的長期影響較小。

圖3 零售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4(a)中k代表“非典”時期房地產業的受沖擊情況,圖4(b)中kk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短期內“非典”疫情對房地產業的影響由正向作用轉向負向作用。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房地產業數據來看,2003年第二季度房地產業GDP同比增長11.9%,受信貸政策寬松和人們購房需求釋放影響,房地產業增速較第一季度上升0.8個百分點。“非典”事件對中國經濟短期造成一定影響,但當時中國處于人口紅利的爆發期和中國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對于房地產業的影響并不大,且2003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首次明確房地產的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此后房地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不同于“非典”時期具有有利的政策與時代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對于房地產業的沖擊一直為負向,且在中長期來看都為負面影響。一方面,疫情期間多地售樓處關閉以及建筑工人返工慢等情況使房地產業的供給方面受到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近年來大部分家庭已擁有一套住房,房地產業的“泡沫”一直在積聚。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更多關注醫療和生存資源,資金主要向醫療還有日常消費開支轉移,對于房地產的需求大幅下降。

圖4 房地產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5(a)中r代表“非典”時期道路運輸業的受沖擊情況,圖5(b)中rr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胺堑洹币咔閷τ诘缆愤\輸業的沖擊逐漸由正向效應轉向負向效應。據交通部數據顯示,2003年“五一”時期,全國鐵路累計完成客運量624.9萬人次,同比下降67%。道路運輸的主要特點是點多面廣,“非典”疫情主要在一些城市蔓延,廣大農村地區基本沒有大面積暴發,這可能是道路運輸業沒有受到猛烈負向沖擊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于“非典”疫情,此次疫情感染范圍更加廣泛,同一時間幾乎全國每個省份都存在感染人員,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通運輸基本停滯,對于運輸業的沖擊更加直接、嚴重。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0年1月10日至2月13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和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4.1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46.6%。
圖6(a)中a代表“非典”時期道路運輸業的受沖擊情況,圖6(b)中aa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相較于道路運輸業,“非典”疫情對航空運輸業有更大的負向沖擊。交通的重點防控是阻斷疫情快速傳播的重要手段。據交通部數據顯示,2003年“五一”時期,全國累計航班班次6670次,同比下降61.6%,完成客運量僅34.4萬人,同比下降81.2%。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范圍幾乎覆蓋整個中國,交通管制政策也覆蓋了所有的交通方式,實證結果也表明航空運輸業與道路運輸業所受沖擊狀況類似。

圖5 道路運輸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6 航空運輸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2.疫情沖擊影響不大。
兩次疫情對于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以及貨幣金融服務業的沖擊不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疫情期間以上行業有新的生機出現。
圖7(a)中i代表“非典”時期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的受沖擊情況,圖7(b)中ii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短期內“非典”疫情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的脈沖響應是正向的?!胺堑洹币咔榘l生時,民眾會通過互聯網收集信息,更多地利用互聯網的相關服務來跟進事態的進展。新冠肺炎疫情對該行業主要影響為正向的。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互聯網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在此基礎上,互聯網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新的市場增長空間。例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部分地區醫療物資短缺,醫院床位嚴重超載,“互聯網+醫療”業務迅速發展,可以先在線上看病,為線下減輕負擔。全國延期開學和延期開工將會為社會的運轉帶來巨大壓力,互聯網服務下的在線教育和網上辦公為社會運作順利過渡起到了積極作用。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538億元,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3.09億人。此外,生鮮零食電商用戶的需求也在疫情期間大幅增加,據QuestMobile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生鮮電商App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突破1000萬人,而春節后兩周保持增長突破1200萬人。

圖7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8 貨幣金融服務業的時變脈沖響應
圖8(a)中j代表“非典”時期貨幣金融服務業的受沖擊情況,圖8(b)中jj則代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該行業所受沖擊情況。實證結果表明,“非典”疫情對于貨幣金融服務業的短期影響由初始的負向沖擊變為正向沖擊,隨后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胺堑洹币咔榈谋┌l短期內可能會對金融市場預期形成沖擊,但當2003年4月中下旬中央采取全面管控措施時,人們對于金融市場的預期穩定且較有信心,因此“非典”疫情并未對貨幣金融服務業造成沖擊。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貨幣金融服務業的脈沖響應主要為正向,雖然正向影響的幅度有所變化,但總體趨勢良好。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相繼推出,金融市場的動蕩只持續了非常短的一段時間??梢娫诒敬我咔榈臎_擊下,貨幣金融服務業雖會受到階段性的影響,但總的來說影響不大,居民對金融行業以及資金利用的預期依舊是積極的。
本文梳理了“非典”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和服務業的營業凈利潤,利用時變參數隨機波動向量自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對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強度進行對比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1)“非典”疫情與新冠肺炎疫情對于行業的沖擊皆主要為短期影響,而非長期影響。由前文實證結果可以看出,不管是“非典”疫情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對于行業的沖擊都是短期較為明顯,長期影響較小?!胺堑洹币咔槁悠陂gGDP增速下降,消費需求驟減,各個行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但從“非典”疫情結束后的經濟數據可知,這種損失是暫時的,并沒有影響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消費需求的確在“非典”疫情期間減少,這并不代表需求消失了,在“非典”疫情結束后,各個行業都迎來了新一波的增長。2003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10%,較第二季度增加了0.9%,此后一段時間GDP呈現穩健的上升態勢。這也可以由前文的實證結果得到驗證。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比“非典”疫情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但我國醫療設備與應對措施也更為先進,同時我國經濟的韌性不容低估,只要認真對待,保持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依舊可期。
(2)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并非全是嚴重的消極影響,也有部分行業所受沖擊不大。前文實證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大多數行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負向沖擊,但對于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以及貨幣金融服務業而言,此次沖擊影響為正向的。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的消費習慣,線上產業鏈迎來了發展機遇?!盎ヂ摼W+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生活、工作方式都將形成新的市場增長空間。長期來看,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這樣的消費形式必然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之一。貨幣與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在我國處于上升期,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的支撐作用明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迅速推出相應的逆周期調節政策,與此同時人們的金融知識與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這就使得在疫情的沖擊下,投資者并沒有無理由的慌亂,而是加大線上金融以及新型金融方式的使用頻率,依舊保持著穩定有序的金融活動。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提出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多方面的新機遇。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針對行業短期沖擊制定應對政策。由于各個行業所受的影響主要為短期影響,對行業產生永久性的損害較小甚至沒有,因此,特定時期下應盡量采用見效快且便于執行的政策,以此來幫助各個行業減輕損失、增加信心、渡過難關。例如,對于餐飲業、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可以通過降低銀行融資門檻、拓寬融資渠道等信貸政策來保證企業資金的流動性;或是通過降低稅費、增加補貼、發放消費券等政策促進消費,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來穩定各行各業,進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2)抓住新契機,發展新市場。新冠肺炎疫情使線上產業鏈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案綦x”在家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但社會運作不能停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醫療、線上教育、遠程工作以及線上購物等產業鏈得到了迅速發展。除此之外,線上業務背后的云服務、云數據等產業也迎來了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線上市場是未來消費需求轉移的一大方向,借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線上產業鏈快速地進入消費群體的視野中,我們應該打好基礎,深度挖掘相關市場潛力,為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拓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