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縣教育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 吳丹紅
隨著智能手機、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和音樂教學相關的網站、公眾號、App都推出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線上教學期間,更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微課、音頻、視頻素材等,資源共享、快捷省心、舉手可得,將信息化時代的教學優勢最大化。不可否認,這些新資源確實給音樂老師們帶來了便利,也給好學的老師們提供了大好的學習機會,然而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復學后很多一線音樂教師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有那么多現成的教學資源,仿佛找到了教學的捷徑,不用花很多時間鉆研教材,不需精心練習伴奏,無需親自示范,一切都有視頻、音頻可以代替老師完成,很多時候老師會變成一個組織學生紀律和播放教學資料的多媒體操作員,教師的許多行為面臨著被豐富資源替代的尷尬,如“范唱”“范奏”“范舞”就是一位音樂教師專業能力的基本體現,與學生面對面互動也是許多新資源無法達到的,因為教師現場的示范表演,對于營造課堂藝術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情感共鳴、增加師生互動、拉近師生距離、樹立教師威信等都十分重要,因此筆者從教師親自示范的角度闡述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行為。本文中的“示范”是指教師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現場活動,而不是機械、呆板地走過場,也不是依賴多媒體的“他人”示范,面對豐富的新資源,我們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需要揚己所長,根據學生實際,合理利用、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學中不斷創新,跟上教學發展的腳步。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歌唱教學中,教師富有情感的范唱,不僅能給學生的歌唱方法加以正確引導,也能起到強調作品的強弱、快慢、語氣、節奏、表情等作用,讓學生產生更直觀的感受,引起學生的注意與情感共鳴,了解歌曲的特征,這種個性化的現場示范對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學唱歌曲《大鹿》時,學生常常將“獵人”“小兔”“大鹿”的形象表現得不溫不火,這時教師通過音色、速度、表情、動作等夸張的變化,適時配合挺胸、原地小跑、伸手等幾個簡單的動作,恰到好處地傳遞給學生不同音樂形象的不同情緒,在教師的示范中,學生能快速而準確地把握“獵人的緊逼”“小兔的著急”“大鹿的熱心”等不同的情感,甚至也為后面的音樂情景劇表演做好扎實的鋪墊。
教師將樂理知識融合在范唱之中,以生動的歌唱示范代替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感受情緒的同時,體驗音樂記號的表現力,提高學習趣味性,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如范唱歌曲《頑皮的杜鵑》時,唱到“咕咕”處,教師以輕巧、有彈性的聲音邊鋼琴彈奏邊投情演唱,通過鋼琴靈巧的斷奏,再加上愉悅的表情和可愛的“叫”的動作,學生很快能感受到音樂記號“”處的音色、力度、演唱方法等方面與其他樂句的差別,并總結出“”記號輕巧、有彈性、可愛的特點,更深刻感知“杜鵑”的“頑皮”,不但整個課堂輕松、活潑、高效、愉悅,并且對“”的功能也理解深刻。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記得最牢固的是給他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東西,學生最喜愛看、最喜歡聽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包括老師)為他們所作的表演,學生對于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無聲語言有很強的模仿性。因此,欣賞課中也需要教師親自示范。
“如果你希望他們對音樂表現出積極性,你自己就應積極起來;如果你希望他們對音樂表現出興趣,你自己就要表現出興趣……”教師的聆聽行為給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結果潛移默化地起著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有些老師無意間隨意的態度將暗示著學生對音樂不屑一顧;相反,教師以傾聽的姿態,專注的神情,豐富的情感流露,有感而發的優雅動作將遠遠勝過教師“喋喋不休”的“諄諄教誨”,尤其是音樂教師的課往往會有很多平行班,一堂課常常要上好多遍,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對內容過于熟悉,或有多媒體在播放,聆聽中便一會兒翻閱著音樂書,一會兒又漫不經心地在教室游走,把自己變成一個“局外”人。教師應重視教態示范的暗示作用,端正學生學習的態度,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欣賞教學中,對于學科專業術語的出現,老師們是一本正經地為學生解說還是來一個精彩的示范為學生解惑?毋庸置疑,寓教于樂、美,更能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枯燥的東西變得生動、有趣。
比如在欣賞京劇這一內容時,學生不知“圓場”和“亮相”是什么,老師雖解釋了多次,但學生缺乏體驗而似懂非懂。于是,這時教師及時地來一段表演示范:擺出武生的架勢,然后踩著圓場步上場,到教室中央時,突然來一個“力擎泰山”的威武亮相。看了老師這形象、直觀、生動的示范表演,再進行體驗,這一個個看似深奧的專業術語就變得通俗有趣了。
課堂樂器的學習是對學生音樂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豎笛、手風琴等,教師的示范不僅能讓學生明白基本的演奏方法,感受樂曲的重點,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分重點、分類別進行個性化示范和學習。
如針對初學者的示范“手像握著一個雞蛋”,“手指立起來,小關節不要凹下去”,只要一個簡單的動作示范,學生就可以對演奏姿勢、演奏方法、注意事項等一目了然。曲子的示范演奏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慢速、中速、快速的示范。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還可以進行部分單獨示范,如吹奏的氣息運用、指法的安排等。另外,疑難技巧的“特寫”示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口風琴音階上、下行的演奏中就要遇到“轉指”“跨指”的難點,教師可以近距離個別指導示范,糾正學生實際出現的問題。如演奏五年級第九冊教材歌曲《雨花石》中“161765653-”中的前倚音,教師只要稍作示范點撥,學生也就能演奏了,而對于有演奏基礎的高段學生,教師抓住他們的年齡特征,挑選易于演奏的流行音樂,在他們面前示范表演一曲《大魚海棠》,再來一曲《少年》,“炫耀”之后,便會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誰說老師不懂流行音樂”“誰說小樂器只能演奏教材中的簡單歌曲……”因此,器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必不可少,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律動體驗是音樂課常用的實踐活動,教師的親身示范可以與學生互動、合作,教師富有美感的律動能實時帶領孩子找準音樂節奏、體驗音樂要素的表現力,豐富孩子們的體驗。
如《小鳥小鳥》感受六拍子的韻律,在歡快的歌曲中,有部分學生拍不準重拍的時間點,這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動作幅度的變化,眼神、身體的改變提示孩子們有韻律地感知音樂,這樣實時的教學點撥只有現場的親身示范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就拿律動創編來說,我們只要有針對性地做好示范,就可以避免一些效率低下、無意義的創造活動的發生,真正站在豐富新資源的“巨人肩膀”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1)示范提供創作素材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音樂經驗是極為有限的,尤其是一二年級學生,因此,在創造的領域,很多時候教師應示范給學生創編動作的素材,讓學生有樣可依,在此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想法。如律動體驗歌曲《同唱一首歌》,對于此類民族特色鮮明的歌曲,學生沒有創造的動作素材,猶如做無米之炊,這時教師不妨隨音樂興致盎然地跳起一段優美的新疆舞,在教師的“范舞”中學生模仿了如“移頸”“聳肩”“點指”等典型新彊風格的動作,那么學生圍繞這些動作素材,通過組合、變化,肢體語言便會更豐富,民族特點又很鮮明,同時也避免了千篇一律模仿老師的“成品律動”,收獲自信。
(2)示范創作方法
如何讓學生在律動中發揮創造性?學生音樂經驗是有限的,動作的創造沒有老師的啟發,有素材也難免單一、乏味。拿《閃爍的小星》來說,捏手狀的“閃”是基本動作,這時教師通過示范,啟發學生創編動作的方法,如利用方位的變化:上下、左右、前后、轉圈;利用活動方式的變化:兩人、多人合作,利用節奏、旋律的變化處理動作的頻率、蹲站等方式。教師稍一示范,學生便茅塞頓開,發散出創造的火花,一個表現星星“閃”的肢體動作,通過變化,使整個律動變得富有節奏感、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充分發揮教師示范的作用,體驗創造的成果。
信息化時代大大地加快了教師的成長,老師們在擁有豐富新資源的同時,應善于分析,開闊思維,合理運用,因材施教,從親身示范開始,先讓每一位音樂教師的專業基本功跟上新時代教學的需求,為創造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