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平涼市崆峒區東大街小學,甘肅平涼,744000)
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落實智慧課堂理念,實施智慧課堂教學,讓智慧自然生長。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從資源寶庫中發現并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及規律,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與設境、激趣、啟智結合,引導學生敢于從已學知識中提出合理的數學假設,進而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在趣味智慧課堂背景下,教師可以啟發性地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由一個簡單的數學原理類比到相似性質的原理。學生在嘗試提出問題和驗證猜想的過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就會得到增強,發散性思維也會被激發。同時,核心素養的培養還可以與生活實際問題分析、自主探究尋智結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而總結出數學知識及規律,并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智慧課堂,是指在互聯網、多功能講臺、交互白板、平板電腦等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以融入每個人(教師和學生)的智慧、啟迪每個人的智慧和發展每個人的智慧為特征的課堂教學。[1]以交互白板、平板電腦、互聯網等設施為信息技術平臺,在此基礎上構建的智慧課堂,在理論上還處于概念生成階段,在實踐上還處于技術摸索階段。翻轉課堂、微課、學生主體、合作學習、網絡環境,這些元素如何構成智慧課堂,正考驗著教師們的智慧。因此,這種實踐與探索是需要巨大付出的,是需要專業精神和犧牲精神的。首先,就智慧課堂特色功能來看,它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及時地診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題(單選、多選)、判斷題等多種題型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堂問答,學生提交作答結果,系統一鍵分析,極大地節省了教師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其次,教師課件可一鍵分享至電子白板,還可同步分享給學生,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再次,智慧課堂為小組合作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探究的課題和學生的興趣即興分組,收集小組結論,對各小組進行對比講評分析,讓同一組多次提交分析報告,實現縱向對比分析,確保教學效果可視化。最后,教師在使用電子板書功能后,每節課的板書會自動保存至云平臺,供師生課后或考試前復習。教學結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課堂教學質量報告”,完整記錄當堂課師生互動數據,便于永久保存、智能分析。
數學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數學特征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新課標中提出了8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而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則重點表現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方面。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應該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自主獲取數學知識的課堂,而不是學生被動獲得概念性公式的課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及規律,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數學思維。[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數學生反映自己的數學學習面臨巨大的困難。隨著智慧課堂模式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與手段,并且結合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情境等,為學生搭建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數學知識的平臺,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目前,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雖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智慧課堂可以將教師的電子版板書同步分享給學生,并且幫助學生按照特定課堂內容進行自主分組,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而要將這些優勢條件充分利用起來,學生就必須具有較強的自主探究意識。但許多學生并未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其具體表現為學生很少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在遇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不能快速抓住問題的關鍵,難以建立數學問題與生活的聯系。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情境有很多,教師在開展不同主題的數學教學時,完全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掌握數學知識及規律。學生通過分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生活實例中篩選出數學模型,可以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得到的教學法寶,教師應該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從而探究出適合本校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目前,小學數學教師雖然了解素質教育對數學教育工作的要求,但是仍然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組織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但是缺乏對學生的監督與考核,學習效果不佳。此外,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了解數學知識的背景,更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數學知識規律的推理與驗證過程,導致學生只會按部就班地完成數學作業,缺乏自主探究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工作、社會環境中的事物的聯系,導致學生的應用意識不強。可見,教師應該認真落實數學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3]
教師的教學水平往往會直接影響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采用多媒體、微課、微視頻等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時,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和幫助。目前,教師多通過多媒體開展具體教學工作,但是一些教師PPT制作能力有限,導致實際教學效率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多參與數學教學研討活動,并引導學生利用課上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還有部分教師數學教學經驗豐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到位,能夠充分總結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類教師很少與學生一起對數學知識進行歸納,并根據現實情況提出假設,更沒有引導學生主動總結數學知識及規律,發現數學理論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應該是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發展數學思維的課堂,還應該是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課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總結數學教學經驗,真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非常強烈的,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會在自身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分析。教師在運用智慧課堂開展教學工作時,也完全可以采取設置懸念、翻轉課堂等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4]以“方位的識別”一課為例,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解清楚東、西、南、北以及東北、東南、西南、西北等各個方向的內涵,使其明確方向的區分要以什么為標準,使其理解位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視頻與圖像資料的展示,讓學生在地圖上辨識北、南、西、東,且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在此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對知識加以運用,并且通過觀察生活作進一步探討。例如,在生活中,北斗星永遠在北方,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等。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強化了知識點,也提高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只有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訓練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在課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思考實際的數學問題。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明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容,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各種疑惑,讓學生的興趣得到發展。小學是小學生建立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做好問題引導,讓小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數學問題內容來源于生活,且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將問題、知識及規律融為一體,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小學生掌握常見的圖形,并建立對圖形運動規律的基本認識。教師可以提出教學問題“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為正方形,需要用什么教學工具來證明”,并讓學生舉手回答。學生會積極借助手中的學習工具來拼、擺出正方形的形狀,并思考正方形的特點。學生在親自動手拼、擺出正方形的過程中,會了解到“正方形的四個邊是等長的,且四個角都是90度”等內容。教師可以繼續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正方形有哪些,并舉例說明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區別。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思考圖形的運動過程,并引導學生分析圖形的運動特點。
幾何圖形是抽象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普遍會出現因為想象能力有限,而無法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斷的情況。而幾何圖形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教學內容,教師應該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幾何圖形,特別是讓學生認識立體圖形。小學數學對學生幾何圖形的考查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和認識平面圖形及其性質,并理解投影與視圖的相關內容。教師完全可以借助現有的教學工具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現更高效率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在課前提前錄制關于圖形與幾何數學知識的短視頻,或者為學生展示一段豐富的教學引導視頻,讓學生觀看“中國少年報的面積計算過程”“教室地面的面積計算過程”和“籃球場地面面積的計算過程”等內容,進而讓學生逐漸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認識到圖形測量的重要性。
教師應該積極推進數學創新教學工作,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并注重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要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學習。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認識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5]比如,在“圖形的變換”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象,然后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分享的方式,總結平移的方法。學生在自主觀察的過程中,會逐漸認識到圖形變化的規律,即圖形的位置在變,但是圖形的形狀、大小不發生變化。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察多媒體中的一組圖片,并讓學生分析圖片中的物體運動方式。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物體運動的方式,并復習沿直線運用平移的知識,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圖形的變換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張紙,折成長方形旗幟的形狀,讓學生自由平移小旗,并畫出旗幟移動的軌跡。
趣味情境是智慧種子發芽的土壤,趣味教學情境是學生提高數學探究能力的情境。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借助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意識。學生只有耐心觀察數學問題,才能在觀察的過程中找到數學知識原理的奧妙。智慧的學習成果應該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的,而不是靠教師一味地贈予的。因此,學生需要親自動手參與數學知識的總結學習過程。具體來說,教師應該積極落實智慧課堂的相關要求,為學生提供趣味的教學情境,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梯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方式,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與梯形的相似之處與差別所在,進而回顧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推導辦法,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借助三角形面積公式求解梯形的面積。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逐漸推導出求解梯形面積的公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底邊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梯形,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逐漸理解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何通過裁剪得到等腰梯形,并且讓學生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是為了全面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而在課堂上促進學生的彼此協作,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良方。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在學生合作推導梯形面積公式時,會發現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積減去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即為梯形的面積。而在學習平移相關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畫出平移場景與運動軌跡,也可以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圖形平移是按照關鍵點、線而平移的,且平移是有一定方向和距離的。學生在計算平移距離時,可能會遇到平移距離計算錯誤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問題在組內進行探討,然后再給出比較標準的答案,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師應該重視小學數學的創新教學過程,并在教學中注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生活中挖掘數學知識,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