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上河灣中心小學 蔡欣娟
第一,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并沒有完善的文本資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沒有固定的教材,也沒有結合課程需要設定統一的課程標準,因此學校在開發和實施該課程時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二,社區資源短缺。為了使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需要進一步延伸教育的范圍,使學生可以進入社區。第三,學校資源短缺。如何結合學校實際需要對現有學校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合理利用學校資源,已經成為學校思考的主要問題。第四,教師資源短缺。現有從事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多為兼職教師,他們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缺乏正確的了解。
有學者全面調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明確看出,不同教師所關注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有些對于學生的參與態度和合作狀態比較關注,對課程評價標準并沒有形成統一認識。
第一,開發與利用文本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資源要選擇課程內容,創建與學校自身文化相符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手冊,但并不意味著需要嚴格按照該手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而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觀念、知識等進行全面的創新,對課程中生成性的內容更加關注。課程不再以學校作為主要環境,還應該深入社會家庭中,選擇學生喜歡的內容開展實踐活動,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二,開發與利用社區資源。社區的人文地理環境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因此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需要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為基礎,使少年宮、公園等成為學生社區實踐的主要場所,對地方自然環境、民族文化等進行充分挖掘。
第三,開發與利用學校資源。學校在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需要積極推廣本校資源,并引進優秀的經驗。首先,校際之間的交流非常關鍵,組織開展區域性的校級交流活動,可以使教師相互交流經驗,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其次,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徹底打破以往交流過程中的界限,為學校及教師在網絡上形成專業的學習共同體提供幫助,共享不同學校的課程資源。
第四,開發與利用教師資源。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于創新性課程,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缺少專業的教師。因此,學校需要培養專門的教師,為教師提供研修的學習機會,強化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發揮教師培養與培訓的重要作用。創新教師的育人理念,使教師更加明確地了解和認識綜合實踐活動,結合綜合實踐培養目標制訂完善的培養計劃。職后培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積極鼓勵教師加強反思,在實踐中獲得成長,促進專業素養的提高。
靈活性與開放性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師需要科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一,政府和學校在確認育人目標是否達到標準時,主要以成績作為考核的標準,這樣考核過于功利化,無法準確體現教育的本質,對人的發展關注不夠。因此,教師需要制訂完備的計劃,全面整合校內外資源,制定科學的目標,深入每次的活動主題中,深度挖掘活動的意義與學生的收獲。評估時,需要及時轉變以往只注重考試成績的觀念,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采取開放性的方式進行評價,以創造性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其二,學生在結束每一次課程后,需要對課程加強反思,從中有所收獲,自我評價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采取這樣的方式進行評價,可以為學生內心與成長提供幫助,對緩解學生的恐懼與緊張情緒產生積極影響,在輕松的教育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