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王慶楠 陳春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時代,德育素養對社會、國家的發展越發重要。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必須樹立以“全體學生的素質發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理念。小學生的各方面都不成熟,并且處于發展時期,小時候養成的壞習慣在今后的成長中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教師的教育尤為重要。
新時代的小學生越來越有主見、有個性。這是好事,也是煩惱。要想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為學生創設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班主任要建立民主的管理機制。班主任在平時的德育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互相監督,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只有重視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發揮班干部和學生的自我管理作用,使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學生更自覺地投入德育活動中。此時,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班規,用制度約束他們,讓他們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如制定“團結互助,厚積薄發”的班風,制定“感恩、責任、努力”的班訓。另外,組織學生每周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也是規范班級管理的良好做法。同學們根據自己制定的班級管理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并根據平時表現,有相應的加分和扣分,最后期末總結時,每名學生的加分扣分直接影響到期末的喜報級別或者獎品級別。這樣獎罰分明,讓學生有了約束力的同時,也有了自覺遵守紀律的動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身邊所接觸的人都是他們模仿與學習的對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有計劃地培養班級管理助手,生生互助提高,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并在參與班級管理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個班級的孩子愛好不同、興趣不同、天賦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有差異。進入高年級,教學任務不斷加大,紛雜的事物又牽絆著我們,如果班級里的事還都由教師管理這顯然既容易使教師勞累,又沒有質量保證,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與提高。我們要培養助手,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這樣既減輕了教師過重的負擔,又培養鍛煉了孩子的能力。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培養助手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培養學生勞動為例,我的做法是:一年級我親自值日,經常和愛參加勞動的學生一起值日;二年級安排值日生時發現會勞動的學生,培養他做助手;三、四年級把培養好的小能人晉升為班級勞動委員,由他指導學生,這個時候要耐住性子,勞動委員有疏忽的地方,教師給予指導;到了五年級,連班級的值日生輪流表都是由聰明能干的勞動委員起草的,我審核通過。每天早晨的勞動,勞動委員督查值日生組長,值日生組長督查值日生。哪個組干得好由勞動委員總結,值日生勞動好與壞,由組長總結。對于偷懶者,我們取消值日權利,或者中午由其一人勞動。經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高年級值日工作已經完全由學生自己管理,自立能力顯著提升。教師只有學會放權,才能讓孩子們更好地發展,教師才能騰出手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耐挫力是個體忍受挫折、克服挫折、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素質,耐挫力及其對個體成長的重要性沒有被充分認識,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時忽略了這一重要素養。自古以來,我國先賢就有關于挫折、耐挫力的論述。《孟子·告子》中“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表明挫折可以磨煉人的意志,增進人的能力。現在的孩子們往往表揚的話聽多了,就受不了失敗。很多優秀的孩子在這方面更是薄弱。所以要讓學生懂得:凡事努力未必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敗。給孩子制造一些可以預見的煩惱,然后再和他們講道理,排除煩惱,是鍛造強大心靈的必經之路。高年級的孩子處于轉折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波動,樹立學生的信心,經常告訴學生:“哪怕我事事不如人,只要看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我就是最棒的。”在班級,我們每天表揚那些雖然很差但努力進步的孩子,這比表揚那些事事都很優秀的孩子更重要。學習上,倒數第二的孩子給倒數第一的孩子講解習題的效果往往比第一名講解的效果更好。因為差距小,心理壓力小,講題的過程也是樹立信心的過程。我們的教育應該使人人都得到不同的發展。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應對全部學生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有任何偏頗,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德育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感恩是一種心理活動,它體現著人的知、情、意、行相結合、相統一的心理活動過程。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想自己的多,感恩他人的少,覺得別人為自己付出是應該的,有的時候,老師的一句批評都不能虛心接受。有些孩子往往因為不能正確認識老師的批評,從而和老師對立,甚至開始討厭相關的學科,有的家長甚至也會出現相關的表現。其實,如果正確看待教師的批評,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批評都源于教師對你的期望。如果我們教育孩子學會感恩老師的批評,師生關系會更加融洽,學生的進步也會非常明顯。
這里說說如何培養孩子感恩教師的批評。一切都是從低年級滲透,高年級收獲。首先要告訴孩子,嚴師出高徒,嚴是愛,寬是害。話雖如此,但對這段話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買賬。遇到犯錯誤的孩子,老師批評教育,有一些孩子往往不愿意承認錯誤,有的是默不作聲,有的是表情敷衍,有的是直接頂撞。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正確接受批評的態度。首先,我們要保證作為教師的我們是有道理的批評,是公正的批評。在這個前提下,如果遇到不愛承認錯誤的孩子,就先不理他,先批評愛承認錯誤的人,然后表揚知錯就改的孩子,并讓其回到座位。接著就像沒事了一樣,去繼續做別的事,不再理會不知道自己錯的孩子,讓其自我反省。這個時候,當他看到承認錯誤的人已經回到座位,老師還表揚了他,榜樣的作用就驅使他反思自己,不一會兒就來道歉了。如果五分鐘后還沒有承認錯誤,也讓其回到座位,告訴他,如果不知道自己錯了,那老師很傷心,以后他是對是錯,老師都不會過問。接下來,無論上課他如何表現,教師都不要理會,直到其承認錯誤。只要承認錯誤了,就要好好表揚他的進步,讓孩子懂得嚴是愛。我很慶幸自己帶的四班的小家伙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們遇到批評時知道感恩老師的教誨,得到幫助時懂得感恩他人的給予,遇到不如意時懂得感恩生活的磨煉……
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都是有意義的,在活動中,學生之間多了鍛煉、交流和表達的機會。教師讓學生多參加一些學校內或班級內舉辦的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進行德育,學生的團結意識、合作意識等都會相應增強,除對自身有好處外,還能讓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級。這是一種無形之間的德育滲透,既讓班級管理在無言之中變得更好,也讓德育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比如,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項目,如拔河比賽、表演等,讓他們認識到參加活動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光榮的集體活動。并且在拔河這樣的比賽中,還能讓學生彼此之間增進感情交流,共同探討怎樣贏得比賽,從中認識到交流、團結的重要性。在數學學習中,開展“我是智慧星”活動。活動內容很簡單,只要你找到學到的數學知識的相關智力題,就可以寫在班級的小黑板上,請感興趣的同學講解明白。出題人興趣盎然,答題人也絡繹不絕。課余時間去挑戰解答,由出題人批閱。出題人還要幫助想挑戰但不會的同學研究與提高。在語文學習中,可以創建班級文學社。語文教師為調動孩子的寫作熱情,創建了班級星月晨翼學社。孩子們參加了給文學社起名、設計標志、競選文學社干部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語文、用語文的熱情,一首首小詩躍然紙上。
總之,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需要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并發揮自己的耐心、愛心、責任心來關愛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能夠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