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學
(武威市民勤縣南關小學,甘肅武威,733399)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小學生思維品質和心理情感的發展都有較大的影響。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質量不高。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開發網絡教學資源,豐富語文教學材料,并利用視頻、音頻等課外資源創設優良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1]因此,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發現并解決信息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教學觀念、教學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各年齡段的小學語文教師難以憑借教學反思了解自己在應用信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研組可以組織互評教研活動,讓各個年齡段的教師分析其他年齡段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以這種方式尋找并總結信息技術的應用問題。[2]以下是年長教師A對年輕教師B的教學過程的評價:教師B在教學寫景文章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段與文章內容有一定區別的視頻,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B沒有再次為學生展示相似的寫景文段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分析得出,在教師B的教學中,學生并沒有獲得想象力的發展。通過此類互評教研活動,教師既能幫助彼此找到應用信息技術時存在的問題,為提升教學有效性指明方向,又能從分析比較中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為各年齡段教師提供學習應用信息技術的動力。
要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學校提升語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學校可以從開展培訓活動方面著手。[3]學??梢云刚埰渌麑W校的特級語文教師或專家學者為本校語文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能力及應用培訓,也可以先讓本校語文教師自行總結所需掌握的信息技術能力,再委派專任信息技術教師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設計并開展培訓課程。如此,學校能夠有效提升語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網絡教學資源的形式多樣,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可以將其應用在不同專題的教學中,如閱讀專題、古詩專題或者寫作專題。
1.借助信息技術搜集優質群文
群文閱讀教學是目前備受重視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而搜集群文是這個教學方法應用的難點,教師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搜集難度、主題都合適的文章。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便能快速搜集到合適的文章。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這篇文章為群文閱讀中心文章,借助互聯網搜集同一年級其他版本教材的相同主題文章[4],如《小英雄雨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版本不同但年級相同的文章符合教師的群文選擇要求,不會出現群文難度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能夠有效減輕教師備課的壓力,并提升群文教學所使用文章的針對性、多樣性。
2.借助信息技術增強對比效果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往往難以自主將已學過文章的經驗轉移到群文自主學習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文學習過程或經驗展示在多媒體中,增強群文對比、借鑒效果,幫助學生完成群文的自主學習與理解。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深情朗讀課文,然后播放名家的朗讀內容作為對比,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情感。
如教完《狼牙山五壯士》后,教師將自己的教案設計精簡后展示在多媒體上,如大標題“精讀課文,體會偉大的獻身精神”,小標題“畫出文中描寫五壯士英勇戰斗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在展示精簡教案后,教師發放有關《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材料,讓學生自主學習或者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并在10分鐘后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10分鐘后,A學生舉手回答:“我認為肖邦和五個戰士一樣,他們都懷有對祖國深沉的愛戀之情,只是肖邦是使用音樂進行戰斗的。文中有多處描寫都體現了他的愛國之情,比如,在文章結尾處,他要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這一句話中,‘緊緊’‘喃喃’等詞語都能夠表現他的深情?!睘榱俗屧搶W生的分享更加深入,教師如此引導:“你剛剛說得很好,但不夠具體,你能詳細說一說是從哪些細節感知到肖邦的深情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答:“我是從動作和語言兩個方面感受到的,如‘緊緊’攥住姐姐的手,說明他想要姐姐重視他說的話?!硎舅〉煤苤?,神志有點不清并且不能大聲說話,這個樣子也更能說明他想要回到祖國的強烈心愿?!敝?,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提問:“有哪位同學能夠朗誦一下最后這段話?”在點名幾位學生朗讀之后,教師發現他們的朗讀存在一些問題,并沒有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之情。于是,教師在表揚他們的勇敢及朗讀中的正確點后,播放名家朗誦視頻,讓學生對比名家朗誦與學生的朗誦,由此提升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感知。總體而言,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回憶中心文章的學習經驗,增強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感知,以此提升小學生自主群文閱讀學習的有效性。
3.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素材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素材,并以此創設情境,提升寫作訓練的有效性。在備課寫作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寫作素材及富含情感的音樂,以感人的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動筆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備課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古今中外有名的人物畫像或影視劇畫面,并為不同的素材配上不同的音樂,制作成情境PPT(演示文稿),課上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播放相應的PPT。這項工作較為繁瑣,教師可以分工協作。教學時,學生C描寫的是一位在家中照顧生病兒子的母親形象,但是由于該事件過去了很久,學生記不清母親當時的動作、神態。此時,教師可以先引導該生用幾個關鍵詞表示母親的形象,然后打開相關情境的PPT,以氛圍相似的情境結合關鍵詞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優化學生的語句,讓學生能夠形象生動地描述出記憶中的母親的形象??傊?,教師可以借助情境PPT或短視頻幫助學生優化創作過程,提升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學習質量。
情境PPT的感染效果有限,只對學生已有認知的內容有較大作用。在小學語文的各類教學活動中,學生常常會遇到沒有了解過且難以理解的內容,若教師不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內容,學生的求知欲容易受到打擊,教學的有效性自然會降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技術創設動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未知的內容。動態教學情境一般由視頻、音樂和動態圖片組成,能夠化靜為動,將學生難理解或不了解的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5]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時,學生往往難以想象出這些景色的特點。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先在網絡上搜集下載“鳥的天堂”的實景,然后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對視頻進行二次剪輯創作,使視頻符合小學生的審美及喜好。在初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象出的“鳥的天堂”。當學生思考并表述后,教師再詢問:“你們想看真正的鳥的天堂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后,教師播放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創設真實的情境。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想。真實的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結合課文、想象和視頻高質量地表達自己對課文或者情境的喜愛,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雖然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但也可能破壞學生某些素質及能力的養成。在實踐中,教師需要認清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并在教學設計及教案實施過程中避開誤區。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科學地創設教學情境或者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助力小學生語文各方面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