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理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經過黨和人民接力奮斗,我們迎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歷史時刻,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期盼即將變成現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見證著我們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在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標志性事件凝結著人類的光榮與夢想、昭示著歷史前進的方向,成為一個民族發展、人類社會進步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緊緊聚焦“小康”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首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吹響了決戰決勝的沖鋒號。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28.2%,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從生存型向發展型進而向享受型轉變;貧困人口數量減少到551萬人,并將在今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與此同時,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續改善。14億中國人民即將普遍過上殷實寬裕的生活,這無疑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集中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直接表現為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背后則是中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升,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越是到收官階段,越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應當看到,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更大。我們要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
形勢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盡銳出戰、善作善成。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咬定目標、真抓實干。
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就要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這是不屈不撓、長期奮斗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既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這是恢弘壯麗的新征程,又是任重道遠的新征程。我們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