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遠 李 鵬 于立軍 張 康 于永鵬
(1.遼東學院化工與機械學院,遼寧丹東118000;2.遼東學院教務處,遼寧丹東118000;3.遼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丹東118000)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1,2]。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2-4]。以成果導向工程教育理念、反向設計的教學設計理念、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持續改進的教學評價理念等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核心[4]。全國教育大會詮釋了高等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
2015年,遼東學院化工類專業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為依據,以工程教育理念構建課程體系,連續制定兩版人才培養方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重成果導向、注重學生成人,工程教育理念同我國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具有極高的契合度。結合具體課程,領會思政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強化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課程思政”中的作用,進而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本文以化工類專業基礎課—《物理化學》為例,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從提取、運用育人元素等方面嘗試探索化工類專業基礎課實施“課程思政”路徑。
本文選取遼東學院師生為樣本,面向教師和在校生兩個層面發放關于“課程思政”的調查問卷2000份。通過對有效問卷研究分析,表明實施“課程思政”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在教學認知層面上,教師對“課程思政”認知存在偏差,其中工科專業尤為突出。客觀因素是學時限制,工科專業開設課程門數普遍較多,其中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性較強,學時相對較少,教師多集中精力主要講授專業知識,以保證在規定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主觀因素是認知問題,教師認為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思政類課程足以滿足培養學生需求,無需壓縮專業課時間進行再教育。在教學實踐層面上,教師未理清開展“課程思政”的思路,未做到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分析教學案例,缺少教學實踐經歷。
教學一線教師是實施“課程思政”的直接參與者和執行者,當前根本性問題是教師在認知層面存在偏差。思想是行動的方向,工科教師應在教學認知方面領會“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教學實踐層面的不足會迎刃而解。
高校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更要以此為參照標準。高校專業課程承擔著育人的重任,因此課堂既要實現“知識傳授”,又要實現“價值引領”,這是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由之路[5]。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6]。習總書記的講話為開展“課程思政”指明方向,學校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需“潤物細無聲”,做到落細、落小、落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絕對不能出現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脫節的“兩層皮”現象,不能貼標簽、五分鐘思政,而是要真正做到結合專業課程和知識點,從點滴做起,從細處、小處、實處提煉育人元素,將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達成育人目標。
以下是《物理化學》“思政”元素挖掘示例:
一直以來,思政課是顯性的思政教育,如《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等課程承擔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在立德樹人中具有重要作用。“課程思政”側重點在隱性思政教育,從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角度保證高校中所有學生接受到全面的思政教育。對工科專業,在各門課程中更需要發掘隱性育人元素,做到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在講授的知識點中,挖掘傳播正能量的育人元素,課堂中將講授的知識點與典型案例相結合。
以《物理化學》為例,本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輕化工程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不僅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還為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能夠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結合課程教學具體內容,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堅持育人,將愛國情懷有機地融入課堂。
在講授知識點單組分三元相圖時,將我國著名化學家黃子卿老先生的愛國事跡引入課程教學。該知識點以水的相圖為例,其中水的三相點對相圖繪制非常重要。黃子卿老先生的突出貢獻之一就是水的三相點的精確測量。此處暫不談黃老的科學成就,從他的事跡方面來看科學家的愛國情懷。20世紀30年代,黃子卿先生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回到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從事教育工作。北京大學在多年后為黃子卿教授舉辦八十壽辰慶祝會,當被問起回國原因時,黃老認為,雖然依托于美國的科研環境和實驗條件可以有更好的成果,但依然堅持回到祖國,為祖國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黃子卿教授用實際行動體現出厚重的家國情懷,不在乎個人發展和個人榮譽,而是國家利益。
黃子卿教授不僅具有偉大的人格魅力,其在水的三相點精確測量方面的貢獻獲得了國際的認可。在當時的條件下,水的三相點精確測量難度非常之大。百度百科中對黃子卿先生精確測定水的三相點的描述為:測試過程需要周密設計、嚴格操作、精準測量。黃子卿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過程,仔細計算大氣壓,測定水液面高度對冰室平衡溫度的影響;按稀溶液的依數性,估算雜質造成的水的凝固點的降低;在嚴格固定條件下,以空氣飽和水樣,最終使冰室溫度的精度達到0.5×10-4℃。嚴格處理水的三相點室,精選三相點室材料并嚴格清洗;水樣去CO2嚴格純化;測量三相點室水樣的電導估算雜質對平衡溫度的影響,且對水面高度產生的附加壓力的影響加以校正。其采用當時能達到的精確測溫手段,并對體系采取嚴格的隔熱防輻射措施,由此得到水的三相點為0.00980±0.00005℃[7]。此數據非常精確,獲得美國國家標準局的認可,并被世界化學界所公認,并以此為標準確立了絕對零度。在當時的實驗條件下,黃子卿教授測定結果的精度是最高的,獲得業界認可。成功源自艱辛地付出,源自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和探究精神,這也正是我們工作中需遵守的準則。
通過《物理化學》實踐教學環節,指導學生如何測試數據、如何處理數據,通過測試、處理數據,強調認真、負責、敬業、誠信對個人素質、人格養成的重要性,同時也是所從事實業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化工行業。近幾年來,公眾對化工企業出現過的重大安全事故記憶猶新,因此在一線的技術人員不能有絲毫馬虎。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完成實驗報告等環節,一定要強調實事求是,認真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能為了數據完美編造數據。科學研究中出現的學術不端事件導致浪費資源、誤導研究方向等一系列惡果,歸根結底是研究人員的誠信出了問題。因此,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嚴謹地對待學習、科學研究、工作和人生,就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
如何評價“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很重要。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由課程目標做支撐。毫無疑問,按照工程專業認證的要求,《物理化學》課程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化學學科基礎、化工基本理論與方法、專業綜合能力起到支撐作用,這些方面可以通過學生學習成績進行量化考核。通過提煉《物理化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感。其評價量化考核較難,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思想、言行、心得體會做出“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
在新時代高等教育背景下,結合工程認證全面推進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形成工科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效應。本文以化工類專業基礎課《物理化學》為例,嘗試探索“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全過程的可行性,并在教學實踐中予以檢驗,使其具有普遍推廣價值,以期在工科類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