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 雪
編者按:重慶社科院成立于1987 年,與1988 年成立的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著名經濟學家蔣一葦先生擔任首任院長。1987 年4月19 日重慶市委、市政府發文批轉《關于辦好重慶社會科學院的報告》指出:“重慶社會科學院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對我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的研究,為推進改革和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為重慶市委市政府提供參謀助手和智囊團作用。”重慶社科院成立伊始,就明確了其定位是建設服務市委市政府的智庫研究機構。重慶社會科學院自建院以來,一直努力探索新型智庫建設。從2012 年到現在,先后提出“智庫建設年”“智庫創新年”“智庫改革發展年”“新型智庫建設年”,一年一個主題,持續努力探索新型智庫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19 年9月召開的《新中國成立70 周年與新時代智庫建設論壇暨第22 屆全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聯席會》上,重慶社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勝介紹了重慶社科院智庫建設的做法及下一步打算。本刊將王院長的發言以訪談形式刊發,以饗讀者。
記者:王院長,您好!請您談談貴院自建院以來組織機構、人員、學術成果、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王勝:好的。從1987 年正式組建,我院經過32 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學術研究、編輯出版、行政管理三支專業干部人才隊伍。建院之初,我院只有3 個研究部門,約50 人。到現在我院已有11 個研究所,9 個行政、科輔、出版部門,并設有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全院在職職工120 余人,具有高級職稱的70人,其中正高29 人。
建院以來,我院累計培育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 人,重慶市專業技術二級崗位人選2 人,全院曾有31 人次獲得過15項人才稱號,其中7 人次獲得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特殊津貼專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等國家級人才稱號;15 人次獲得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市委直接掌握聯系的專家、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等省部級人才稱號;9 人次獲得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巴渝新秀”青年人才等人才稱號。
2014 年4 月,經市人社局批準我院設立了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改革》雜志成長為全國知名的經濟類學術期刊、中國百強報刊、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資助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 來源期刊、RCCSE 中國權威學術期刊,其影響因子、轉載量名列中國經濟學期刊前茅。《重慶社會科學》雜志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明顯提升,已入選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蟬聯CSSCI 擴展版來源期刊。同時,我院還主辦了《重慶藍皮書》《重慶經濟年鑒》2 個公開出版物和《重慶學習論壇》《宣講參考》2 個內刊,積極發揮輿論宣傳主陣地作用。
扎實開展各項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我院共完成國家、省(市)級各類課題2000 多項,出版學術專著近200部,論文、調研報告3100 余篇,獲得國家、省(市)級政府獎項200 多項。通過《決策建議》等內參報送各類咨政研究成果500多期,獲領導批示或部門采納應用年均30 余項。開展了大量應用對策研究,在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三峽庫區穩定發展、推進重慶城鄉統籌發展和直轄市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重慶對接“一帶一路”貿易發展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取得了一批成效較好的咨政研究成果。
記者:請您談談貴院自建院以來在智庫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
王勝:建院以來,我院在智庫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搭建決策咨詢服務平臺。2004 年重慶市設立了重慶市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由我院組織管理和實施;該課題面向市內外科研人員圍繞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展開,分為公開招標、委托立項和追加立項三類。2007 年重慶市設立了重慶市發展研究獎,旨在加強重慶市應用性決策研究工作,獎勵在決策咨詢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目前已經評選了7 屆,在全市社會科學界應用性決策研究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2004 年設立了應用性決策研究成果上報渠道《決策建議》,是重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以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咨政內參,目前已經累計上報500多期,多項成果獲得市領導批示和部門采納應用。我院初步構建了完整的決策咨詢研究平臺體系,能夠完成決策咨詢從選題、研究資源整合、研究組織、成果報送、應用推進和質量優選評價的整個環節的全部功能。以三大平臺為基礎,有效組織起全市科研力量,基本形成以社科院專家為主、各方研究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決策咨詢研究隊伍。
二是開展重大決策咨詢研究。我院始終堅持以黨和國家、重慶市委市政府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科研主攻方向,組織實施重大戰略研究、重大應用研究、應急性研究三大專項研究,努力提升對重大問題的綜合研判和決策謀劃水平。近年來,我院緊扣“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積極向市領導、職能部門和知名專家征集、策劃重大研究課題,每年組織15 項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面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內容涵蓋鄉村振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內陸開放新高地、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城市管理創新、文旅融合、政治建設等方面。為提升課題研究質量促進成果轉化,我們強化課題過程管理和研究成果轉化。首先是強化開題,明確決策咨詢課題與學術研究課題的要求不同、研究范式不同、寫作風格不同,并專門邀請市級職能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就課題研究中如何把握好重點、難點,如何找準決策建議的切入點等進行把脈。在過程管理中,安排人員對接課題組,全程協調調研、研究和決策建議轉化等環節,盡可能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咨政建議,多項課題成果獲得市領導批示并轉化為部門應用。
三是推進市情調研基地建設。為強化調查研究,我們策劃了前瞻性、追蹤性和應急性“三大調研工程”。同時,我院在已建成5 個市情調研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全市有關區(縣)、部門、企業等合作,計劃籌建市情調研基地20 個,共同開展重大課題調研、市情數據采集、課題研究、人員互派掛職和合作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等方式的合作。2019 年我院依托市情調研基地,就市委、市政府領導交辦的重大調研任務,組織精兵強將,成立專項課題組,深入一線調研,先后完成《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研究》《推進重慶主城區園林“四化”建設研究》《拉動重慶旅游消費促進旅游轉型升級研究》等研究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得到市領導好評。
四是強化智庫機構、人才隊伍建設。2019 年,我院全面實施了“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科研英才儲備工程”“干部素質提升工程”等三大人才培養工程,分別側重于培養科研領軍人才、學術骨干和科研管理服務人才,著力建設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智庫人才隊伍。同時,為培育智庫研究團隊,我院立足決策急需和優勢學科,籌建重慶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慶市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重慶市城市提升戰略研究中心三個研究中心。下一步,我們將以各所研究人員為基礎,圍繞市委市政府關心的戰略問題、重大問題成立相應的研究中心,形成研究合力,打造智庫團隊。2018-2019 年,我院共有22 項研究成果獲得重慶市第九次社科優秀成果獎、第六屆重慶市發展研究獎。獲獎數量較往屆有大幅提升。2018 年上報《決策建議》78 篇,其中28 篇得到市領導批示、相關部門積極采納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記者:請您談談,在智庫建設中,貴院在推進全院綜合配套改革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勝:我院新一屆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智庫建設,針對我院存在的研究人員比重低、干部隊伍老化、職能交叉、研究人員長期抽調行政崗位、體制機制不順等問題,從2018 年年底開始,全面推進全院綜合配套改革。目前,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已告一段落,人員配套基本到位,全院綜合配套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我院新型智庫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一是研究所結構更趨合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的主要方面,新成立生態與環境研究所、國際貿易與物流研究所、市情與發展戰略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研究所(重慶市中特中心秘書處),合并成立哲學與政治學研究所、法學與社會學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成立農業農村研究所、財政與金融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所、文史研究所等共11 個研究所,并根據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進行重新調整。
二是研輔人員比例更趨科學。針對我院研究人員比重偏低,按照“小行政、大科研”的思路進行人員調整,專業技術人員原則上全部從行政崗位調整到研究所,專業從事科研工作,科研人員的比重由原來的46.6%上升到53.3%,研輔人員比重顯著增加。
三是干部隊伍更趨優化。經過機構人事制度改革,處級干部平均年齡下降1.5 歲,博士研究生占22%,增長6.4 個百分點。
四是部門職能更趨明晰。為推進我院智庫建設工作,更好地服務各研究所研究團隊建設,更好地服務市委市政府決策咨詢服務,我院撤銷了重慶市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秘書處,新成立智庫建設處負責智庫建設工作,并對相關職能進行調整,賦予智庫處承擔重慶市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的組織管理工作、《決策建議》的編發工作、市情調研基地的建設工作等職責,從而使智庫建設處具備更多的職能服務全院的智庫建設。
記者:請您談談貴院智庫建設下一步打算。
王勝:我院智庫建設的下一步打算,主要有四點。在機構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我院將深入探索理順智庫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凝聚研究所的研究力量,打造研究團隊,形成研究合力。
一是緊緊圍繞重慶市委市政府關心的重大問題去醞釀選題、生發選題。
二是依托各研究院所的專業研究方向,結合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咨詢服務需要,以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委托項目為載體,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團隊建設,逐步打造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專業背景、各具研究特色的智庫團隊。
三是以目標、效果為導向,按照務實管用的原則,進一步簡化重慶市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的組織管理流程,強化咨政研究范式,避免決策咨詢課題研究學術化傾向;強化智庫建設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跟蹤、引導作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服務。
四是加快科研考核制度改革,充分發揮目標考核在智庫建設中的科研導向作用。
記者:在與王院長的交流中,可以看出,重慶社科院自建院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新型智庫建設,人才濟濟,成果豐碩,尤其在搭建決策咨詢服務平臺、應用對策研究、市情調研基地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等方面成效顯著。相信在重慶社科院的不懈努力下,能夠探索出更多推進新型智庫建設的方法和路徑,使更多優秀的智庫成果得到轉化和應用,充分發揮智庫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為重慶市委市政府服務,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