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曼 李紅彥 李小欣 劉曉琳 黃鈺姍 林雨嵐
黨的十八大曾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首要任務是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農村經濟,實現精準扶貧目標,讓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消費方式也開始逐漸改變。電子商務的到來,使農產品的銷售方式不僅只局限于面對面的銷售,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農產品的交易。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不僅能拓寬農產品的消費渠道,擴大銷售數量,還能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有效落實精準扶貧的目標。
依靠電商發展農村物流,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廣東省農村電商物流人才缺乏;對農村電商物流脫貧認識程度低;農村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廣東省農村物流技術差;農村電商物流缺乏法律保障等等。本文以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為例,尋找解決廣東省農村電商物流困境的方法,對促進廣東省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廣東省農村脫貧速度具有實際參考價值。
清新區的農村電商物流主要依靠當地的交通便捷度。當地的周田村、樂園村、飛水村以及順豐速運公司都距離高速路口十分近,交通非常便捷。但清新區留守老人和小孩較多,年輕人較少,因此當地人對農村電商物流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并且仍有部分當地村民以耕作為主,鮮少有人做與農村電商物流相關的工作,所以農村電商物流在清新區并沒有得到大力發展。
清新區在收發快遞方面十分便捷,快遞覆蓋率高,有部分商店通過快遞驛站的形式,類似于“菜鳥驛站”,幫助村民拿快遞,待村民有時間后到驛站自提快遞,但快遞量較少,收益并不高。還有京東物流、韻達快遞、天天快遞等都有在各村內設置快遞網點,并且以送貨上門的配送方式進行配送,這大大地節省了村民的時間。
清新區電商物流的發展除了受各村的自身因素及快遞網點設置的影響之外,還與政府政策相關。清遠市清新區政府對于周田村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中醫科技城,這樣發展可能會讓周田村的電商物流發展速度有所加快。飛水村的重點幫扶項目為“互聯網+ 創業幫扶”,引導村民通過互聯網進行創業,幫扶到很多村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發展經濟。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影響,順豐公司在官網上專門設置與農產品有關的網頁“順豐優選”,并與飛水村進行合作,幫助村民運輸特色農產品。從這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村子來看,政府對農村電商物流的扶持仍需加大力度,進而推動清新區電商物流的發展。
1.缺乏資金支持。廣東省的金融扶貧工作雖然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但對貧困群體的資金支持卻一直流于表面,由于考慮到資金的安全、扶貧項目的缺乏以及金融扶貧資金審批手續的繁瑣,出現了貧困人口缺少資金,而金融扶貧機構卻有錢無處投放的現象。雖然清遠市清新區政府為促進電商扶貧的發展,給予了一定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但由于個別貧困地區的發展水平較低,個體農戶資金需求有限,造成金融機構在貧困地區電商扶貧資金支持方面缺少主動性,電商扶貧的資金難以對接到發展電商的農戶。另外,農產品生產銷售存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這勢必造成在產業發展、設施完善等方面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從而限制電商扶貧作用的發揮。
2.基礎設施不完備。對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電商扶貧是有一定要求的,但目前廣東省多數貧困地區這類基礎設施普遍落后和缺乏。因此交通運輸等設施短板已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瓶頸,限制了物流網絡的延伸,導致清遠市清新區“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比較突出,農產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存在不及時和不安全,從而影響電商扶貧的深入發展。
清新區部分村落已經實現送貨上門的服務,但相對偏僻的一些村,快遞點較少,基本上是以村里的某個小店作為快遞的寄取貨點,沒有專門的快遞驛站,貨物的堆放由于缺乏專門的管理相對雜亂,寄取快遞不及時、不安全。電商產業基礎薄弱、支撐能力不強,是清新區電商攻堅脫貧面臨的最大短板。
3.缺乏電商專業經驗技能。清新區針對貧困人口的培訓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貧困人員的技術缺乏與其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不足是有直接關聯的,這造成部分貧困人員在參加培訓后覺得聽不懂不再參加的現象比較普通,導致電商扶貧人才匱乏、村民不配合的情況。
廣東省揭陽市軍埔村,位于揭陽市揭東區錫場鎮西北部,是廣東淘寶村的典型代表。軍埔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當地政府的支持,當地本土的特色產業,電商平臺的專業化以及物流設施的完善。借鑒軍埔村的做法,提出以下對策:
1.加大資金扶持,壯大經營主體。政府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力度,吸引電商企業和物流供應商入駐農村,例如清遠市清新區當地的順豐物流企業,他們的網點覆蓋率較高,并且與當地的飛水村進行合作,與他們共同打造農業基地,在官網上專門設置與農產品有關的網頁,幫助村民運輸特色農產品。
2.完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方面,要遵循“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進一步縮小鄉鎮之間,城鄉之間的距離,打破空間的限制。擴大網絡的普及范圍,讓村民更好地了解市場情況,也能讓外界了解當地的特色產品,達到雙贏的局面。
3.培養電商扶貧人才,提高專業化素質。各個地區都存在人才外流,大學生不愿意留在農村的現象,為此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大學生留在農村發展,同時政府也需要開展相應的電商技能培訓,讓當地人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到電商,從而帶動當地發展電商的積極性。
4.提高產品質量,形成品牌效應。提高產品質量,形成品牌效應可以打造一個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去購買,從而帶動當地的電商發展。例如清遠市出名的“清遠走地雞”,早在2014 年阿里巴巴就與清遠市的陽山縣達成合作,在天貓旗艦店售賣清遠走地雞,銷售總額約50,575,710 元,成為阿里集團“雙十一”活動生鮮類商品銷售全國第一,有效提高了“清遠雞”等清遠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通過“雙十一清遠雞”銷售活動的引爆,極大地吸引了全市企業特別是涉農企業上網觸電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電商氛圍。
本文在對清遠市清新區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發現其農村電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存在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經驗等問題。同時,農產品生產銷售存在自然和市場風險等等的一系列問題制約了電商扶貧作用的發揮。發展農村電商是提高村民收入,實現創收脫貧的一個好途徑,但發展農村電商還需要政府、社會和村民的支持,需要采取加大資金扶持、完善基礎設施、培養電商扶貧人才、形成產品品牌效應等對策以助力于廣東農村電商物流脫離困境,從而實現精準扶貧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