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國的旅游產業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旅游來提升其生活層次從而獲得更高層面的生活享受。這種現象對于我國的旅游行業而言,既是一種非常好的機遇,更是一種嚴峻的挑戰。旅游行業屬于服務產業,旅游行業的發展有賴于高質量的服務,歸根結底,旅游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對于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旅游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其就業機會,卻也對該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旅游管理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基于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特點,該專業必須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大膽改革創新。
近年來,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日趨成熟,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在隨時進行調整。目前,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為各旅行社、景區、酒店等旅游相關企業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管理型旅游人才。顯而易見,該專業的人才培養重點放在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能力兩個方面,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
然而,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在推動著旅游業前進的步伐,旅游產業現在處于轉型期。為此,這也給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該專業需要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進行調整和提升,因為社會需要復合型旅游人才;其次,該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相當強的創新創業能力,這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第三,該專業人才的技能還需要進步提升和加強。
雖然,我國一直在大力進行教育改革,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響。現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仍然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課堂上的知識接收器,坐等教師將知識嚼爛喂給學生,然后在考前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全無法得到發揮,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也無法得到有效培養。這種模式最多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無用型人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對學生的素養和能力都具有較高要求的專業,它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具有管理意識,同時還要具備優秀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另外,現在是網絡時代,學生還必須掌握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很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幫助學生培養出這些能力的。枯燥的教學內容,呆板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課堂完全提不起興趣,不過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習,相關的能力以及素養方面完全得不到培養,將來畢業后也很難勝任社會上的工作。
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課程設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合理的課程設置能夠明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反之,若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大受影響,很多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發展。然而,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現在就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嚴重問題。第一,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實訓課的課時量較少,這樣的課程設置導致學生雖然學了一大堆理論知識,碰到實際問題,卻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只會紙上談兵,能力方面沒有得到提升。第二,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也無法充分顯示專業的方向性,更不用說有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所以,課程設置完全脫離了旅游行業的崗位需求,導致學生畢業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適應相關部門的工作。第三,課程設置過于隨意,專業課和基礎課混為一談,既不考慮市場需求,也不考慮崗位特性,課程設置完全不具有科學性。
隨著旅游行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為此,很多高職院校都設有旅游管理專業。然而,該專業的教師缺口較大。直到現在,該專業的師資隊伍仍然顯得過于單薄,建設的速度非常慢,專業素質較為低下,這主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過于年輕化,顯得極不成熟;第二,許多教師甚至是由該專業的一些畢業生來擔任的,一畢業就擔任該專業的教師,完全沒有任何經驗;第三,由于該專業教師缺口較大,為此,有不少教師是由別的專業的教師轉過來的,這些教師既缺乏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也缺乏實踐經驗,在教學的時候往往都是照本宣科。第四,該專業教師學歷較低,沒有專業帶頭教師,該專業的優秀教師更是少之又少,教師團隊的力量非常薄弱。
現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考核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缺乏科學而嚴謹的考核體系,尤其是考核方式過于單一。首先,該專業考試的方式存在單一性。很多學校在考核的時候,一般都是使用“期末成績+ 平時成績”這種傳統的考核機制,這樣的考核機制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對所有學生的考核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未能考慮到實訓課、實踐課,只重視理論考試,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其次,考核主體過于單一。目前,教師是該專業考核的主體,考試時只看學生的成績,絲毫不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不會結合學生自評以及實習單位對學生的評價進行考核。毫無疑問,這樣的考核是極其不科學的。比如有的學生可能理論成績非常差,但是實踐能力卻相當強,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若僅僅依據教師的考核,這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因此大受打擊。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該專業的學生走上社會后,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都顯得不足。為此,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下文主要介紹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創新策略。
如今,我國教育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倡導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當積極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對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動手術,轉換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積極采用各種先進而高效的教學方式,比如像團隊項目法、互動式教學等等,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效率也更高。旅游對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學生也不例外,教師只要學會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然會激發學生對于該專業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會在其中品嘗道學習的樂趣,其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升。
課程設置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就一定要做好課程設置的優化。首先,課程設置方面一定要注意理論課和實訓課合理分配,不可過于偏重理論課,要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鍛煉;其次,課程設置應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旅游管理專業比較特殊。為此,學校在進行該專業課程設置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考慮該專業的特殊性,充分了解社會需求。最后,針對該專業,學校一定要劃分好專業課和基礎課,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完美的課程設置是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保障,所以課程設置應當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為指導。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例如,學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和企業一起培養人才,建設課程;學校在課程設置里面安排學生進行旅游管理上機訓練等等。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的引領者。所以,要想提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學校一定要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提升該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高職院校可以定期組織該專業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或者送教師出去學習優秀的教學經驗以及旅游專業知識;后者,學校還可和旅游企業合作,讓教師到旅游單位學習、考察,增強自身對于日益變化的旅游行業的了解;另外,學校還可聘請旅游管理方面相關的專家或者學者擔任學校的客座教師,或者是作為專業帶頭人,以加強教師團隊的力量。唯有優秀的教師團隊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高質量人才。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一貫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也就是對所有學生進行期末考核,同時加上平時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非常簡單,卻過于籠統和片面,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嚴重打擊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旅游管理專業重在培養多種類型的學生,很顯然,考核方式也應該具有多樣性和針對性,而且考核不能只看分數,還要考核學生的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同類型的學生考核的重點也應當有所不同。例如,對于專項服務型學生的考核,除了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外,還要重點考核學生的服務技能;對于技術技能型學生的考核,學校考核時一定要結合學生平時的實訓以及技能方面的考核。所以,考核必須具有針對性,重點突出,千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更不能只重理論,不重實踐。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性相當強,學校在考核時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實操考核,使考核具有實效性,而不是形式主義。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急需大量的優秀旅游管理人才,對人才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必須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從而使學生成長為真正有益于社會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