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湘菲,白千文
(山東工商學院,山東 煙臺264026)
根據餓了么平臺發布的《2017 中國互聯網本地生活服務藍皮書》,截至2017 年第三季度,中國互聯網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為1151 億元,環比增長了17%。 并且隨著互聯網行業用戶紅利消退,第三方餐飲外賣行業用戶規模增長趨于平穩。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高等教育的重視日益加深,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其他一系列高等教育措施使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范圍不斷加深、擴大,大學生的數量在不斷地急劇上升。 這使得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不斷壯大,日益成為一個巨大的不容忽視的潛在的消費市場。 而根據調查外賣消費群體有近四成為大學生,并且比例還在不斷攀升。 因此,研究大學生群體的外賣消費行為是研究外賣行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現在外賣的滲透速度越來越快,外賣市場的整體下沉非常明顯①。 本文分析其影響因素, 調查外賣行業現存的一些亂象問題,從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根據對山東工商學院81 名學生的有效調查,我們進行如下分析:
1.外賣頻率。 根據調查數據,有66.22%的學生為 “一周3 次以下”;21.62%的學生為 “一周4~8次”;5.41%的學生為“一周8~12 次”;6.75%的學生為“一周12 次以上”。
2.外賣平臺。 在訂單平臺的選擇上,有38.56%學生選擇了美團; 有35.26%學生選擇餓了么;有12.11%學生選擇百度糯米;有9.56%學生選擇直接電話聯系商家; 剩下4.51%的學生選擇其他外賣方式。可見美團和餓了么占據了外賣平臺的主要市場②。
3.外賣價格。 在能接受的外賣價格上,6.76%的學生能接受外賣價格在 “8 元以下”(含8 元);67.57%的學生能接受外賣價格在 “8~12 元”(含12元);25.67%的學生能接受外賣價格在 “12~20 元”(含20 元);沒有人接受“20 元以上”的。
4.外賣口味。 根據調查,有44.53%的學生點外賣時會更傾向于點“傳統面食”;而有25.43%的大學生會選擇“米飯”;20.17%的學生選擇“麻辣燙”;只有9.87%的學生選擇“西式快餐”。 可見外賣口味的喜好與所處的地域環境有關。
5.訂餐時間。在訂餐時間上的調查顯示,午餐時間點單的人數占比最多,為51.52%;在晚餐時間點單的人數占比為32.24%; 而有16.24%的大學生選擇在深夜時點單,沒有人選擇在早餐時間點單。
1.時間因素。從數據中得出,有55.41%的學生選擇外賣的原因是因為可以“節約時間”。 低年級同學如大一、大二的學生雖然剛進入校園不久,學業負擔不是很重,但是一般會參加各種各樣的課余活動和社交活動。 時間對于他們而言是十分緊湊的,所以相較于去食堂,他們會選擇方便快捷、節約時間的外賣。 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根據調查,他們的點單比例比低年級的更高,因為他們不僅要一邊應付繁重的學業, 而且還要一邊找工作或者準備考研,時間對于他們而言是更加迫切的。 所以同樣的,他們也會選擇點外賣這種省時省力的吃飯方式。 所以時間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外賣消費行為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2.食堂因素。 食堂是影響大學生大學生活質量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好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吃得好。 雖然山東工商學院的學生人數很多,但是食堂的數量并不多,相較而言,人口密度比較大。 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吃飯高峰期時食堂擁擠, 點餐困難的問題。即使點好了餐也會因沒有足夠的位子就餐,只能打包回寢室就餐, 這些因素就促使大學生去選擇外賣。 除此之外,食堂菜品的種類樣式不如外賣的豐富多彩, 學生們無法對它保持較長時間的新鮮度,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學生從食堂的飯菜所獲得的效用會隨著他們在食堂消費時間的增長而遞減。當他們在食堂消費所得到的效用不足以支持他們繼續并且持續在食堂消費時, 在相同的價格水平下,大學生們自然會選擇能使自己得到更高效用的消費方式,也就會轉而去選擇外賣。 而且外賣不同于食堂的大鍋菜,可以根據學生的口味進行個性化調制。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外賣餐飲幾乎可以包含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食物,沒有地理位置的限制, 所以學生可以保持一個比較長遠的新鮮感,所得到的效用也不會輕易下降,有可能還會因為商家的各種優惠活動而上升。 因此,學生們很容易就會選擇點外賣而不是去食堂就餐。 由此可見,食堂對于大學生外賣行為具有很大的影響。
3.外賣商家的價格優惠因素。 由于大學生外賣市場巨大的潛在利潤,目前許多外賣商家為了吸引顧客都會推出如“滿減”“新顧客折扣補貼”“賣xx 免費送費”“贈飲品送現金紅包” 等許多優惠活動,為了搶占市場基本都采取了低利潤高銷售額的營銷手段。 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經濟不獨立的消費群體,對于價格十分敏感。 價格理論表明,價格一般與商品需求量成反比例關系(除了吉芬商品1吉芬商品,以19 世紀英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吉芬命名的一種商品現象。 其特征是當此種商品價格高時,需求量反而增大;當商品價格低時,需求量反而減少。和炫耀性商品)。 價格上升,需求量隨之下降;價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則會上升。 作為正常商品的外賣是符合這個規律的,從價格的角度分析,在獲得相同消費效用的前提下,外賣的價格水平其實比傳統的就餐方式更低,因此大學生外賣的需求量也就在不斷地上升。 所以外賣的價格優惠因素同樣也是影響大學生外賣消費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4.“宅”文化的流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科技的進步,電腦手機等移動數據端的普及,作為“手機一代” 的大學生的娛樂方式已不再像其父輩一樣單調,大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足不出戶地娛樂放松,這也就造成了“宅”文化在大學生之間的流行。而“宅”文化的平常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外賣行為。根據調查,現在接近三分之二的大學生周末會選擇在寢室待著而不是外出游玩。 女生一般愛在宿舍里用手機逛淘寶、刷劇、和朋友聊天或者是看小說;而男生則偏愛在宿舍里用電腦打游戲,看球賽等。 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周末不愿意外出就餐而是選擇訂外賣的現象,所以“宅”文化同樣也是影響大學生外賣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
5.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同樣會影響大學生的外賣行為。其一,天氣因素。 根據調查,當天氣比較惡劣時,比如下大雨和暴雨,或者是發生霧霾時,外賣的訂單會增長20%,甚至有時候增長可達到27%。 其二,大學生的生活費水平。 從經濟角度分析,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收入水平高的消費群體, 相較于水平更低的消費群體而言,在某一類消費品上的消費要比其高。 同理而言,生活費比較高(月均1500 元以上)的學生在外賣上的消費會比生活費更低的學生(月均1200 元~1500元)的消費更高,這不僅體現在外賣價格水平更高,也體現在一周外賣次數更加頻繁。
在調查外賣衛生問題時,有多名同學反映曾在外賣里吃到了頭發和沙子;還有的吃到了疑似腐敗的食物并且餐盒也不是十分干凈。 據調查,很多餐盒看起來油膩膩的,有些不易讓人注意到的地方還存在污垢很像二次重復使用。 在2017 年的“3.15 晚會”上就曾爆出許多外賣商家為了節約制作成本在一些小作坊里加工外賣,這些小作坊制作環境往往不符合國家衛生規定,環境污染嚴重,有的還使用已經腐壞變質的食材制作外賣。 這些外賣往往因為放了大量的調味料和香料而嘗不出異味,但是其背后的衛生問題十分嚴重。
很多同學都是因為外賣能送到宿舍,方便快捷而選擇了外賣,但這同時也帶來了其他的問題。 為了能將外賣盡快送到顧客手中,外賣騎手開車的速度一般很快而且學生們的下課時間一般也是外賣訂單的高峰時期。 此時校園的人流量大,外賣騎手的騎速又很快,這很容易導致交通堵塞甚至撞人事件的發生。 據調查從2015 年開始外賣進校園所導致的交通事件就在不斷地出現,且發生的頻率也在不斷地上升,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見此類新聞。
現在人們一般把外賣歸為不健康食品的范圍內,這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外賣經常是高油、高鹽、高調味料制作,制作方式主要為油燜爆炒,這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長期吃這種食物很容易增加患“三高”“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風險。 其次,因外賣配送時間長的原因, 外賣的飯菜經常是冷的,長期吃冷的食物很容易導致胃病的發生。 這些對于大學生正在發育的身體也極為不利。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不同于食堂的就餐盤子可以回收清洗,外賣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餐盒,因為可降解的餐盒一般成本高,所以大多數都是不可降解的,會產生大量的外賣垃圾。 這樣不僅造成校園的外賣垃圾上升堆積, 增加了校園清潔工的負擔,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 除此之外,外賣所造成的剩飯剩菜也不像食堂一樣能回收、易回收。 外賣所造成的剩余殘渣分布非常分散, 如果要收集起來,所花費的成本很高,不太現實。 因為寢室良好衛生環境只能靠同學的自覺養成,但有些同學又存在懶惰心理,外賣就會造成寢室衛生問題的發生。
對于外賣,我們要在現行的基礎上加大規范力度。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政府方面,要繼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加有關部門的管理力度。 提高相關調查行動的頻率, 加大違法商家的懲罰力度。 提高網上外賣商家的門檻,要求外賣商家制作外賣過程公開透明③。 二是在學校方面,要制定相關的制度措施,并且走訪學校周邊的商家進行一定的溝通。 努力改善食堂飯菜質量,解決食堂擁擠問題。必要時,也可以由食堂向學生提供外賣服務。 定期向同學們宣傳飲食健康的重要性,開展一定的活動和講座,激發學生在食堂就餐的動力。 三是在學生方面,要培養健康飲食意識,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積極消除“宅”心理,走出寢室,健康生活。 向學校食堂有關管理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學校改善食堂就餐環境。 在遇到外賣問題時,努力向有關監管部門反映情況,積極維護自身權益。 四是在商家方面,要積極履行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配合有關部門的各項工作。 注重外賣制作環境衛生,盡量將制作過程規范化、透明化。 調整外賣口味健康化、多元化,合理規范外賣騎手的配送情況。
注釋:
①李楓,張金福.大學生網絡外賣消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基于九江學院的實例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2):40-42.
②朱偉.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7):115-118.
③石維芳.大學生外賣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農家參謀,2018,(15):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