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鈺
(貴州省織金縣實興鄉中心幼兒園 貴州 畢節 552100)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開展游戲情境教學不僅能夠在短時間拉近自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使得幼兒與自己更為親密,同時也能夠調動幼兒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故而,游戲情境的創設應基于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使得教學更具針對性以及目的性,使教學與游戲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以“認識4以內的數量”一課為例,該課程是小班數學的基本課程,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幼兒掌握清點4個物體的方法,并明確總數。為此,教師可為幼兒創建如下情境,要求其中一個幼兒扮演水果店的銷售人員,剩余幼兒則扮演顧客。之后,指導幼兒演示顧客購買水果的場景,如扮演顧客的幼兒要求購買4個蘋果,扮演銷售人員的幼兒便需給予其相應數量的蘋果。若幼兒取量正確,教師應予以鼓勵。若不正確,教師也應耐心指導。通過這一方式,幼兒能夠了解數量增加與減少的過程。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如“一個蘋果怎樣變為兩個蘋果?”該問題不僅可以讓幼兒接觸小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開發幼兒思維,培養幼兒腦力。通過上述游戲,教師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從多個方面開發幼兒智力,提高幼兒學習能力。同時,也能令幼兒提前接觸其之后需要學習的知識。
語言是幼兒教育的基礎內容之一,不僅提升了幼兒文化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理解能力。幼兒時期是人類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教師往往以口語形式教授幼兒語言,以便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并糾正幼兒語音方面的問題。以《太陽與月亮》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建語言環境為幼兒之間建立交流建立平臺,具體方法如下:第一,教師每日與幼兒見面時,都應問好,同時要求幼兒回問。不僅增加了幼兒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禮儀禮貌。第二,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與普通話。隨機挑選兩個幼兒,讓其裝作通話,教師則在旁邊進行指導。交談主題不限,由幼兒自行組織對話。若幼兒在通話過程中出現發音有誤或是平仄不明等問題,教師可對幼兒進行指導或是提醒,令其規范自身發音。對話結束之后,教師還需為幼兒指出對話過程中表達不清的語句,令其引起注意。第三,“打電話”環節完成后,教師可根據本節課程教學內容創建“為太陽與月亮找朋友”的活動,教師與幼兒拿出課前收集的圖片,一同探討太陽與月亮真正的朋友是誰。探討過程中,可隨機挑選一名幼兒,讓其組織語言闡述自身觀點。幼兒闡述觀點過程中,教師依舊需要注意幼兒發音以及語言組織有無問題,若幼兒確實存在問題,需要及時進行糾正。而幼兒也在游戲過程中逐漸領悟應如何正確發音,并開始累積語言詞匯及其應用經驗,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為之后幼兒學習與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寓教于樂”是把教育和娛樂融合為一體,使學生在娛樂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師在引入游戲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知識的滲透,讓幼兒以游戲為載體接受知識的熏陶。在幼兒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同時也要讓幼兒“玩”得開心。因此,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的同時,應明確教學目的,將知識或者道理滲透在游戲中。此外,教師應全程參與幼兒的游戲過程,不僅僅是作為指導者參與,更應該以“玩伴”“朋友”的角色出現,這樣能夠營造更好的游戲氛圍。教師指導幼兒進行游戲,能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幼兒,而幼兒也能獲得一定的安全感,主動與教師玩耍,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接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例如,在開展“老鷹捉小雞”游戲時,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的是讓幼兒了解“數字”的概念。所以教師可以自己扮演“母雞媽媽”,讓一名幼兒扮演“老鷹”的角色,當“老鷹”捉到“小雞”時,讓被捉的“小雞”站在一旁,并詢問幼兒“老鷹”捉住了幾只“小雞”。通過這樣愉快的游戲方式,幼兒既玩得開心又了解了數字的概念。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創新游戲內容,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讓幼兒通過游戲得到一定的教育,明確學習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游戲課程時,所創設的游戲一定要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游戲課程內容設計時,要保持嚴謹的態度,確保游戲是科學的、理性的。3至6歲的幼兒發展是按照走、跑、跳、鉆、爬等順序進行的,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緊密結合《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設計教學活動,以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盲目性。例如,幼兒教師在課前對課程游戲進行準備時,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考慮到幼兒身體素質的差異性。這也要求教師在執教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幼兒,設計的活動內容要符合幼兒的整體水平,在尊重幼兒差異的同時,保持其統一性。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有計劃的教學中,經常會設置跳高類的闖關游戲,而在課前進行游戲設計時一定會選取具有可變性的障礙物。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活動課程中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不同的應對與選擇,也更容易激發幼兒面對困難時不畏挑戰的心理,從而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韌的毅力。教師在游戲內容的設計中除要注意避免盲目性,還要注意游戲的系統性原則。眾所周知,幼兒是按照一定的階段順序發育成長的,因此,在備課前,教師要充分設計適合幼兒身體階段性發展的體育活動,從而讓教學更具系統性。例如,對于初入幼兒園的三歲左右的幼兒來說,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多種關于走的游戲活動,用來鍛煉幼兒的腿部發育及平衡能力。面對五歲左右的幼兒,教師可以設計以爬、跳等為主要內容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有計劃、系統性地得到鍛煉與提升,教師也可以在進行游戲活動時通過不斷提高游戲的難度來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