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
(貴州省六枝特區實驗幼兒園 貴州 六盤水 553400)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除集體教學之外的另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它以游戲中學習與發展為目的,以操作、擺弄材料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征。
區域活動評價更是區域活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區域活動評價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改進功能,通過評價過程的反饋、調控作用,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提高區域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然而評價主體方式單一,內容過于模式化等一系列問題卻沒有引起教師的重視,我們發現了幼兒評價中存在的種種誤區。
幼兒園會在固定時間如學期末對幼兒進行五大領域評價,通過簡單詢問、觀察等形式,評價哪個班幼兒藝術領域整體發展水平高,哪個班幼兒語言領域整體發展水平低,沒有針對區域活動的跟進和指導,其評價標準是靜態單一的。
使用小學化測查方式,用星號甚至是優、良、中、差來評價幼兒整體活動時的表現,并將區域包含在總體評價中。將評價的重心放在對幼兒的智力測查上,如:會唱幾首歌,會說幾個完整的故事。將評價作為區分幼兒聰明不聰明的工具。因此,基于兒童視角下加強對幼兒園區域互動評價環節的探討至關重要。
《幼兒園指導綱要》將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界定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綱要》還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吨改稀贰澳繕恕币庠趯?,而不在檢測;評價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診斷以往的學習結果,而是更多地發現幼兒多方面的潛能,促進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因此,需要持續動態的觀察與跟進。在研究中,我園教師積極探索、不斷尋找、挖掘評價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區域評價應是教師、幼兒、家長協同參與的活動,同時,幼兒自我評價、同伴互評在評價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教師為主體的方式主要由分時段評價為主,分時段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幼兒區域活動前、區域活動中、區域活動后的觀察記錄。觀察幼兒區域活動前制定進區計劃的過程,幼兒區域活動時充分自選,是否體現自己的意愿,培養幼兒學習正確的記錄方式;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自主學習,幼兒之間的互動學習,材料操作中幼兒的探索能力;觀察幼兒區域活動后的常規,材料的收放、整理,活動目標的達成。
教師通過以上觀察、記錄在區域活動后的回顧中進行評價,可分為集體評價和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是由一個教師將區域活動中觀察到的幼兒行為和學習方式用照片記錄,投放在ppt上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以正面鼓勵性為主,面向全體幼兒表述,如:個別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目標達成較好,發揮了幼兒年齡水平,可請幼兒單獨講述,起一個榜樣作用。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了不正確操作,必須在評價中指出.小組評價是由班級三位教師(班主任、配班教師、保育教師)共同完成,在區域活動后,每位教師選取兩個就近區域,將幼兒集中進行回顧評價.

同伴互評主要在集中評價和小組評價中體現,教師引導幼兒對同伴評價,幼兒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說出對同伴的欣賞與發現,提升幼兒的觀察表達能力。教師要對幼兒的自評互評表現進行記錄,并以此為依據指導下一步教育工作。
以家長為主體的評價活動,主要體現在教師將幼兒區域活動中的學習表現及行為習慣,以圖片的形式發到各班家長群,并與家長溝通幼兒情況,請家長在家中與幼兒交流、引導,共同對幼兒進行評價。區域評價的主體逐漸從教師、幼兒到家長,以評價帶動了家園共育,也帶動了家長對幼兒發展評價觀念的改變。家長對孩子的觀察能力日趨提高,促使了家長對孩子潛能的發現和認同,也促使了家長與幼兒園教育趨于同步。
通過全面情景性評估,老師能更深刻認識孩子的發展狀況,能更好的與家長交流,更為重要的是據此制定下一步的課程計劃,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從而有效促進兒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