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滟
(貴州省六枝特區木崗鎮中心幼兒園 貴州 六盤水 553400)
幼兒成長的出發點是家,而幼兒園是其步入社會的第一個臺階。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兒成長的基礎,家長是孩子的啟蒙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引導性的作用,并將產生長期甚至終身的影響。而幼兒園教育則起著引領小孩脫離父母、進入社會的關鍵作用。現在的幼兒園老師一般都接受過正規的專業化培訓,結合現代化的管理教育方法,能夠較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眾所周知,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自的優點和弊端,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都對小孩的身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二者之間如果能夠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必然共同促進小孩的全面健康成長。
首先,建立接待活動制度化。園長是幼兒園主要負責人,對幼兒園的日常管理負有直接責任。家園共育活動能否真正得到開展取決于園長對待家園共育的觀念,如果園長支持家園共育活動,必然會積極促進活動的開展,一旦園長對家園共育活動持否定態度,勢必該活動會得不到有效支持。因此,園長對家園共育活動的態度非常重要。有了制度化的接待,園長或幼兒園老師在幼兒到園或離園時,能夠經常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的日常狀態及時了解和掌握。通過這種接待活動,能夠及時解決孩子每日中碰到的問題。也可以采用設置定期開放日的方式,將幼兒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也能讓家長定期來園了解幼兒近段時間在園的狀態,同時也能讓家長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和教學情況,對教師更加尊重和理解。
第二,教師家訪定期化。幼兒園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基本情況要有所了解,包括孩子、孩子家長及其家庭情況要有基本的了解。最直接的了解途徑就是家訪活動,通過家訪,能夠讓老師和家長之間也很好地交流溝通。幼兒園應該配置“幼兒成長記錄手冊”,讓教師對幼兒每天的日常情況都有所記錄,對存在的問題做出及時解決。新生入園時,老師應該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充分了解該生的性格、個人癖好及其家庭成長環境。尤其是當孩子表現與以往明顯不同時,老師應該及時進行家訪,與家長一同發現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排除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絆腳石。通過經常性的家訪,讓家園共育教育方式取得明顯效果。
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積極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通過頻繁的交流與溝通,才能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一些不良行為也能得到及時糾正。目前,家園共育教學模式在全國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幼兒園應該因地制宜選擇比較適合本園的家園共育教學方式,滿足幼兒園與家長一同培養孩子的目標。
第一,設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成員的選擇,應該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贊成,可以通過民主投票的形式產生。委員會成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有愛心,有時間,并熱心參與家園共育活動。家長委員會的工作應該在園長的指導下進行,由幼兒園做出活動計劃,在得到家長的贊成下開展,并定期向各位家長匯報總結。
第二、設置家園之窗。利用幼兒園各班級空置的墻壁,特意留出一定空間,設置家園之窗。家園之窗的形式多樣,不但可以張貼和懸掛幼兒自己做的各種作品,也可以涉及其它方方面面。例如幼兒園的學習計劃、飲食安排和幼兒培育相關的內容。也可以展示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欄目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如“曬曬我”、等有關幼兒的欄目;也可以設置像“請您關注”等跟家長相關的欄目。通過家園之窗的設置,可以明顯增加老師和家長間的交流。為了讓家園之窗充分發揮作用,要加強教師的積極性,教師要有主人翁的意識,對家園之窗做到及時進行更新,讓家長對孩子們在園的情況了然于胸,互相做好家園合作。
園長是幼兒園的主要領導,因此園長的態度決定著“家園共育”模式能否在幼兒園中得到較好的實施和推廣。只有充分發揮園長對家園共育的重視,家園共育模式才可能在幼兒園中得到順利進行。幼兒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成長與幼兒園和家長年密切合作程度息息相關。園長要根據幼兒園的發展狀況,通過與家長開展各種家園互動活動,共同促進對幼兒的培養。為了讓家長信任幼兒園,幼兒園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對家長公開每周幼兒園食譜。“民以食為天”,現在的家長普遍關注著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能否在幼兒園吃好是每個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幼兒園應該定期向家長提前公布幼兒下周的飲食安排,幼兒園可以通過網站和家長群等現代化的科技手段,讓家長及時知道孩子在園的飲食情況,也能相應配合幼兒園做好家里的飲食調整,不但能夠增加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也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其次,適當增加對家長的開放性。當家長接送小孩時,允許陪同小孩一共進入幼兒園。讓家長有一定的時間可以和小孩一同在幼兒園內一起玩耍。這樣不但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成長,也有利于與老師相互交流達到家園合作共育。第三,個體化設計家園之窗。家園之窗的設計切忌模塊化,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的差異、心理成熟層次的不同甚至家長之間的不同,做出個性化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