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榮山,魯金金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在新信息時代背景下,測繪學科的產業化趨勢日趨明顯。測繪工程專業產業效益由間接向直接轉變使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前景更加廣泛。在新信息技術推動下,測繪工程專業新興前沿技術興起,學校要緊跟日新月異的測繪工程專業發展步伐,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
測繪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數理基礎和相關人文社科知識,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進行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與創新能力,成為能在測繪、規劃、自然資源、交通、電力等部門從事與測繪相關的生產、設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
學校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實現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合理設計課程體系,重視專業基礎理論,加強實踐課程設置,提倡開設開放性課程,并合理設置各類課程比例以及課程之間的有序銜接。在教學目標上,學校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學校要提倡“一站式”“項目式教學”“虛擬仿真技術”“逆序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潛能。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修訂過程中,可以邀請高校知名學者、行業內資深專家等多方共同參與,結合行業需求對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大綱進行適當調整,實踐教學比重適當增加,對傳統單向性實習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行業內新興技術、新知識與實踐教學融合起來,使學生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達到經濟社會發展對各層次人才的培養要求。[1]
學校應當高度重視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條件的改善,設備應滿足教學要求和行業發展,合理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按照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明確教學內容以及考核目標等。同時,學校要不斷優化實踐教學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完善實驗室開放制度等措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為保障學生正常開展生產實習、頂崗實習教學活動,學校應與更多的地方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而搭建新的實習實訓基地平臺。學校與企業應根據各自情況,共同協商制定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確保實習實訓基地教學活動的正常運行。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探索實踐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可采取以下措施:鼓勵教師獲取職業技能資格證、參加工程系列職稱評定等,鼓勵教師深入工廠、企業參加掛職鍛煉;開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教師資源庫,聘請部分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讓受聘教師全方位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帶動教師團隊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的“雙師型”結構,強化教學活動的職業性、適應性和開放性。
學校應改變傳統實踐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以適應社會需求為導向,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忙起來,通過親身實踐操作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校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科競賽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增強心理素質,提升職業技能,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達到以賽促學的教學效果。同時,帶領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及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實現師生共同進步和提高,以賽促教,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1.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創新能力,主要通過公共必修、公共選修課的學習來實現,例如創業基礎、講座、報告、社會實踐等。測繪工程專業學生要適應行業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計算機能力、工程相關專業知識及學科內不同方向間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上要以提升計算機、工程知識、專業理論等核心理論能力為主。計算機能力方面,從大一到大四,從計算機基礎、數據庫管理、高級程序設計到測繪程序設計、測繪數據處理,采用四年不間斷、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培養。工程知識以道路勘測設計、土木工程概論、地質學基礎等為基礎進行拓展。專業理論知識方面,適應目前市場上對測繪工程專業學生需要了解工程測量、地理信息與制圖、攝影與遙感等多方面知識的要求,以測量學為核心,加強地圖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大地測量學、GNSS空間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測量學等理論知識,擴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加強各方向間的融合貫通。在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高校可分階段進行:首先,設置課程內實驗以加強學生的基本動手能力;其次,設置專業實踐課,完成一門理論課后與之對應的有一門專業實踐課程鞏固課堂理論,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組織能力等;最后,加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綜合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加強學生的工程項目能力。高校應構建各課程間先后關系明確,教學大綱、配套教材基本完善的課程體系。
2.建設優質核心課程
在總課程體系下,學校應抓住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優質課程建設,打造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根據測繪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及對核心課程教學內容的需求,核心課程的學習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當以典型工程任務為目標設計課程教學情境、改革課程內容、編寫實驗實習指導書,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進行全面創新。
測繪工程專業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潛能,強化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重要途徑。
1.實踐教學設計
測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內實驗、集中性實習和公共實踐。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學校可加大課程內實驗學時和集中性實習周次,使學生的培養更接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學校也可以探索“3+1”校企協同育人試點改革,即學生3年內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的理論和集中性實習環節,1年深入企業進行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盡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及行業需求,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運用虛擬仿真技術
第一,強化課程實驗。通過課程內實驗對獨立知識點進行實驗驗證,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教學輔助,有效地把學習知識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這將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強化集中性實習。集中性實習環節設計綜合性實習內容,能夠將分別獨立的知識點融合起來,進行綜合設計和驗證,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校可以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對實習的真實場景進行模擬,從而有效消除不良觀測條件、時間限制等制約因素的影響,靈活安排實習的輔助練習,對學生充分掌握實習大綱要求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培養創新能力。社會實踐活動和創新能力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項目模擬,將典型測繪工程項目和案例創設成模擬場景,對學生的項目管理能力和項目實施能力進一步鍛煉和培養。同時,學校可鼓勵學生在虛擬場景中進行訓練,以便有效地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測繪工程專業實行二級教學運行管理機構,并出臺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重在激勵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并全面協調發展。學生根據素質考評體系中的各項指標,注重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高人文科學素養以及職業能力。
學校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跟蹤回訪,著重掌握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及對學生的培養需求等方面的反饋,將回訪結果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參考。
結合應用型本科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應通過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建立等方面,培養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此外,學校還應提出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思路,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需求為導向,為實現應用型本科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一定的補充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