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斌
(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啟發式教學是我國自古就存在的一種教學方式,最初是由孔子創造并開始使用的,后來經過不斷地發展與豐富,最終形成一個全面完善的教學理論體系。教師使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應遵循的原則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論知識與能力培養共同發展”“教學與學習的相互統一”“精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另外,高校在開展啟發式教育模式的過程中,還要注重開展方法和手段的豐富性,可以通過情景教學、實驗教學、語言藝術、多媒體技術教學等多種方式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工程地質是一門基礎課,主要是研究在工程建設中相關的地質問題,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地質勘探能力,并且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解決相關的地質問題。而這一課程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為此,高校需要將啟發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工程地質教學中,推動實踐教學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工程地質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啟發式教學逐漸被大家重視起來,并且逐漸投入到相應的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優勢,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且最終解決問題,和傳統的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啟發教育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極大的優勢和科學性。所以,教師利用啟發式教學模式來推進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的實踐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學生應當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所以在學習時不提倡被動地接受知識。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由此可見,啟發式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科學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授,不僅會導致學生無法全面理解知識,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無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以最大的熱情和渴望投入學習中。土木工程中的工程地質課程由理論知識和實踐共同組成,注重理論知識對實踐能力的引導和實踐活動對理論知識的補充,是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素質的重要課程,利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就可以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充分實現這一課程的教學要求。[1]
啟發式教學模式還可以促進課堂互動的開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工程地質,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積極使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和實踐性教學模式等方法進行教學,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能讓學生相互合作、進行互動,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學習方法,最終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啟發式教學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將傳統的教師單向教學轉變為師生互動的雙向教學。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改善課堂氛圍,還能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相同,有些學生基礎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從基礎開始,有些學生基礎扎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深層教學。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啟發式教學本身就有這樣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教學,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幫助每一位學生得到提升。尤其是土木工程中工程地質這種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過高的專業,如果教師對所有學生都進行同樣的教學,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就會出現跟不上節奏的情況,最終只能被甩在后面。[2]因此,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必要。
啟發式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別,無論是教學關系的變化還是教學重點的變化,或者是教學動力的變化,都表明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內涵之一便是以學生為主體,這與傳統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強烈對比。雖然在啟發式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教師依然是主導,但其側重點在于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原有的絕對性權威已經不見。所以,在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實踐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應當遵循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和知識進行連接,讓學生主動學習。[3]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思考問題和主動解決問題,并且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
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是土木工程專業中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應用啟發式教學應當遵循的第二個原則。一直以來,注重知識傳授都是課堂的主要原則,不論是出于課堂教學習慣,還是因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有限,忽略學生能力培養一直是課堂上的主要問題。對于土木工程中的工程地質來說,實踐能力培養和應用能力培養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依然將知識傳授作為唯一的教學重點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而在使用啟發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注重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相互結合,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共同進行,便可以充分發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促進的作用。
啟發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注重“教”與“學”的相互結合,因為教學并不只是教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但是,教和學的主體并不同,教的主體是教師,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進行教學本身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將“教”與“學”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的習慣。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積極進行引導,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真正讓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教”與“學”相互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
學習動力是學生不斷進行學習的重要支撐,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至關重要。發揮精神與環境的雙重推動作用也是要遵循的重要原則。[4]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學習動力一直受到影響,所以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經常會有萎靡不振的情緒,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而啟發式教學模式不僅注重發揮學生內在精神動力,而且還注重為學生創造外在環境動力。因為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下,教學手段極其豐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之后,課堂氛圍自然也會發生改變。啟發式教學模式通過改變學生心理和課堂氛圍,最終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動力。
為學生創造情景,使用情境教學法是促進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因為情景教學可以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在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況下,學習效果往往更好。土木工程專業的工程地質課程本身就是注重實踐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缺乏實踐條件,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講到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時,就可以將相應的地質問題通過創造情景的方式展現出來。雖然這種方式與實際情況有所差別,但是依然可以將地質情況最大化展現出來。
實驗教學是最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工程地質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充分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經驗和能力。在重大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地質問題,而解決地質問題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其中,消耗時間最短、效果最明顯的方式就需要通過實驗來進行證明。在這一過程中,實驗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啟發式教育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應當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升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雖然在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要注重實踐教學,但是并不能因此忽略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理論知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實踐的重要指導。在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打破學生不喜歡理論知識的局面,教師要充分使用語言藝術,以此營造課堂的學習氛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氛圍極其沉悶,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為此,教師要充分吸取經驗,通過語言技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修辭手法等,也可以通過一些笑話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現代技術是傳統教學課堂上難以實現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使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讓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現代技術也是運用情景教學法的基礎,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照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利用感興趣的方式去學習知識,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所提升。此外,教師在講授“什么樣的地質條件適合開展工程建筑,什么樣的地質條件不適合開展工程建筑”時,也可以利用Flash和動畫軟件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6]總之,利用現代技術可以最大化發揮啟發式教學的效果,促進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教學的實踐教學改革,切實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實踐教學中得以應用,是符合時代要求和發展的一項措施,也是推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重要舉措,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最終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