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蘭
(鹽城師范學院)
以智能化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最終助推江蘇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最高端邁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制造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將會帶來企業的巨大盈利。在新時期江蘇制造企業采用技術創新進行智能化升級,有效打破了傳統工廠邊界,推動江蘇制造業的發展。
“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不僅江蘇制造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樣也帶來了重大的機遇。江蘇是我國經濟規模第二大省,2018年江蘇的GDP為92595億元,僅次于廣東的97277億元。江蘇的經濟輝煌得益于制造業的發展,是整個工業發展的基礎,為全省經濟的發展的貢獻和支撐作用很大。近年來,江蘇著重落實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大數據與制造業也在不斷的發展融合,在產業的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制造業轉型實現了跳躍式的進展,在質量上、效益上顯著提升。隨著經濟結構的擴張,江蘇制造業結構逐漸改善,表現為:工業化程度逐步提高、重工業主導傾向明顯、技術創新經費投入穩步增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企業規模實力持續提升。目前,江蘇制造業產業呈現集群化,協作配套程度較高。但對中心城市周邊地區帶動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占制造業的比重仍低于浙江、上海等地;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主導地位,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環境壓力大,傳統制造業的優勢在逐漸消失;在技術方面,科技投入力度不夠,自主創新的能力還不夠強,沒有有效發揮人才方面的優勢,創新成果遠低于新興的工業化國家。
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核聚變”式的爆發,江蘇省制造業在智能化發展的路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問題。
雖然“智能化”這個詞已被人們所熟悉并運用于江蘇的制造中,相關的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對智能化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2019年目標GDP增長6.5%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2.65%,但總體而言,由于智能化產業的投入具有風險難以估算、資金投入大且見效時間段的特點,因此發展江蘇制造業的智能化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江蘇省的部分核心技術仍然依賴于國外進口,通過高價買入來進行生產制造,雖然相關設備被引進利用與生產中,但如何生產的、如何構思的等核心技術依然沒能掌握到位,大多數產業仍停留在跟隨層和仿制層,關鍵的技術難以突破。因此在智能化達到路上,依然需要繼續鉆研其核心技術。通過不斷的專研探究減少對國外核心技術的依賴,加大自主設計創新,練就過硬的核心技術能力。
都說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本,可見人才對江蘇制造業智能化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視的。而當前的江蘇智能化專業人才是缺乏的專業指導也是缺乏的,從江蘇制造業的企業結構看,存在傳統技工多,現代技工少,初中級技工多,高級技工少的特點。這不僅將導致企業面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將會持續影響整個江蘇制造的發展。一直滯留在模仿層、引進層。因此通過引進有關人工智能的專業人才,可以給企業帶來新的技術不斷優化相關管理和設備來加快企業的智能化發展。
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著江蘇省制造業的縱深向發展,因此,江蘇省在制造業智能化的道路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優化改善,才能在工業4.0的風波中立于不敗之地。
傳統制造業生產依靠的是勞動力生產,在此過程中,人力是生產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要素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生產正由依靠體力勞動轉變為依靠腦力勞動,智能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潮流。
數字化生產是體現智能化的一個方面,對于江蘇省來說數字化的生產過程是制造相關人員、制造設備機器、制造生產原材料、制造方式以及制造生產環境這五個方面的統一。在這五個方面相統一結合的情況下,對生產數據進行相關把控是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生產的第一步,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作業品質。企業在把握好數據后,生產過程數字化更需要在人員、機器、原材料和環境等基礎配備完善的情況下開展。例如,江蘇衣道科技有限公司花費了3億元投資一期來革新生產設備,從而提高了生產自動化,這樣公司的生產效率也比同類廠家提高了20%以上,新生產的新型復合紗線質量明顯好于常規紗線,它的應用領域也從襪子、內衣拓展到衣服面料、織坊、醫用繃帶等,從而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數字化的生產過程最重要的是將各種數據流都理順,使所有相關的數據流彼此之間有清楚明確的聯系,互通互聯,比如是生產計劃到執行的數據流,有了好的計劃,執行起來也會更加容易。企業生產不能只是單一的生產,不同的生產環節要有不同的人員、機器設備以及環境設施,這些不同的環節可以組合成一個強有力的合作的系統,更好地聯系操作。生產過程數字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相關企業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生產范圍的良好效果,從而提高江蘇省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效率,以此來帶動這一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隨著智能化升級的首次提出,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了新的進程。江蘇制造業智能化升級也面臨著許多的挑戰。對很多企業來說,智能制造這個概念是不太明確的,智能制造可能是用物聯網,云計算或者一些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生產管理。在這樣的環境中,制造業智能化的升級需要更全面的途徑。新能源的使用會讓制造業企業升級帶來全新的體驗。制造業生產需要的動能不再依靠原始的、資源有限,并且對環境有害的能源。利用在新技術基礎上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江蘇省可以通過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制造業的生產活動,一方面讓制造業生產成本得到降低,生產空間得到擴大,讓制造業擁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智能化升級,并且能夠提高其生產速度。通過使用新能源,江蘇制造業企業智能化可以引進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以便將更多的成本用于產品的研發,保證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產品商業模式需要由線下銷售更好的向線上銷售轉變,對企業來說,產品銷售看重的不只是產品質量本身,更為重要的是服務標準,智能化的產品服務是通過大數據比較顧客的消費行為、消費心理,進而分析與此相關的產品信息,為顧客提供更適合的產品和更高效、精準的服務。
云服務是能夠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更好更快的訪問相關資源,云服務應用于很多方面,其中對于企業有一定重要性的是云物聯,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延伸和拓展的網絡,意味著產品之間也是可以相互聯系與交流的,產品的互通能夠使顧客發現認識更多的產品,增加其購買欲望,為企業帶來商機。
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已是世界的潮流趨勢,這給江蘇省的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企業要不斷優化其組織結構,優化生產,提高效率。政府也需制定相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來引進專業人才,推進傳統制造業與智能制造的融合,共同為江蘇省制造業助力,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