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英
(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一小學 貴州 銅仁 554300)
朗讀的訓練是一個學生整體聯動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學生在小學階段是記性最好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教師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還能熟悉語言的表達方式。學生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可以強化他們大腦對字音和字形的一些記憶,通過不斷反復的朗讀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朗讀教學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需積極地為學生提供有情感的朗讀示范,讓學生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學會掌握一些朗讀技巧。尤其是小學生的情感經歷不夠豐富,有時候在朗讀課文的時候缺乏個人情感。針對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更要注重開展有情感的朗讀示范。
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的朗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升旗儀式的畫面,并且在國歌聲中朗讀:“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在國歌的輔助下,教師可采用抑揚頓挫和聲情并茂的朗讀方式,讓學生的腦海里隨著教師的朗讀而在腦海里浮現京城、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等畫面。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情感激昂地朗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樣可以很好地感染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個人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繪聲繪色地朗讀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抓住文章中的語氣變化和情感輕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個人朗讀的過程中深刻地感悟這篇文章蘊含的情感。
教師在對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時,應針對課文中涉及到的經典語句進行賞析,提高學生對經典語句的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滲透朗讀技巧,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細品文章內容,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感情較為強烈段落和語句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對該段落進行賞析后,加強學生對此類型句子的朗讀訓練。如在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鳥的天堂》課文最后一段結尾中有一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學生在朗讀這句話時,教師通過分析作者的抒情特色,引導學生在朗讀時采用無限贊美、感嘆的語氣進行朗讀訓練。因此,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文字重點語句進行賞析,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課文整體把握能力。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實現朗讀能力的有效教學,教師要先保證自身的教學水平過硬,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課前備課,將教學方案精確到每一個漢字,保證學生聽到的漢字都是正確的發音。教師發音準確再去對學生的發音進行糾錯,在整個教學課堂上實現普通話教學,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姓氏歌》這一課時,要對學生進行逐字逐句的教學,教師讀“李”字,學生跟著讀“李”字;教師讀“張”字,學生跟著讀“張”字,以此類推。在讀完生字之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逐句的教學,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全跟得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學生在小學階段是模仿能力最強的階段,而且沒有形成系統的區別對錯的能力,如果教師的不標準發音對學生造成了影響,可能對學生進行糾正就要花費好長的時間,可以說這樣的教學就是得不償失。總之,教師在教學階段要先保證自己的發音是正確的,其次再去糾正學生學習時的錯誤讀音,保證朗讀教學的質量。
在朗讀教學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學生足夠多的朗讀機會。在課程安排上,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是一門必修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豐富學生的朗讀內容,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朗讀形式,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朗讀情感,鍛煉學生的朗讀層次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朗讀古詩時候的情感需要多一點詩書的氣息,因此在朗讀時需要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會有一種節奏美;在朗讀故事時,尤其是情節人物多變的時候,需要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節奏感,體味和了解人物的心情和角色所處的位置,從而朗讀起來才會有一種角色扮演的感覺,角色代人感也會更強烈,朗讀起來也更加的生動,趣味感也更強烈;再比如朗讀現代的詩歌時,現代詩歌多以謳歌的形式,因此,在朗讀的時候需要朗讀者讀出贊美、歌頌的情感。所以,在朗讀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們參加多種形式的朗讀,體驗不同的朗讀情感,從而學習在不同的朗讀題材中掌握不同的朗讀技巧。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要把握小學階段學生朗讀的特點,在遵循學生朗讀規律的同時采取有效對策解決小學語文課堂實際教學中存在的朗讀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朗讀中實現心到、眼到、口到,在有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同時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