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湘發
(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鎮博愛小學 四川 彭州 611934)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現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學方法的創新,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意義。而數學知識既來自于我們的生活,同時又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趣味性教學的運用,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趣味性教學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本文在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探討和總結,希望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首先,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不足。要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其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且普遍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其次,學生學習意識不強。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多以“導學法”為主,這種方法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需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側重于“引導”。而過多引導使教師變成了課堂的“主體”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2.1 注重教學導入的趣味性。課程導入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撐,良好的課程導入進一步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實現了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進而使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其次,趣味性的導入完成了數學知識的形象轉化,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熟知感,調動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基礎。
2.2 注重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良好的教學過程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如果過于死板,學生的學習則會變得更加被動,就難以理解數學重難點知識。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知識結構的創新與針對性構建,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針對性的內容,進而通過良好的知識構建,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進而促進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而趣味性教學的有效開展,有利于教學任務的構建,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保障。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認識人民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組織一次“小兔子賣文具”的游戲活動,進而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扮演小兔子,其他學生扮演顧客,并來到小兔子的文具店買文具。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完全融入了學生的實際生活,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就可以將文具店中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進而在學生購買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2.3 注重課前預習與課后練習的趣味性。有效的預習讓學生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具有針對性與啟發性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作為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進行相應的預習,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提前得到釋放,并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注重課后練習的趣味性通過課程作業能夠完成對知識的鞏固,并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課程作業也是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程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應該進行多元化的設計。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一些具有調查性、探究性的課程作業,以此促進學生收集、分析、總結、歸納信息的能力。通過多元化的作業設計,學生就能夠在生活中主動尋找和了解數學知識,并能夠通過歸納與總結將這些知識理解和掌握,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實現了數學知識的有效運用。
2.4 注重教學案例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引入趣味性的實例,不僅拓寬了教學的廣度與寬度,同時趣味性實例的運用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在數學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重難點知識的直觀展示,通過直觀生動的展示,進一步提高了教學容量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利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也可以利用《機器貓》、《小豬佩奇》、《海綿寶寶》等學生喜歡的動畫片作為載體和媒介,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圖形。其次,在進行圖形的認識和掌握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去繪制形,如繪制一個圓形,一個橢圓、一條曲線,來表達一個人物,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激發的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趣味性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與趣味性教學的結合,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教育方法,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支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