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琴
(貴州省赤水市寶源鄉幼兒園 貴州 赤水 564702)
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兒區角活動》指出:幼兒園的美工區活動是幼兒在活動區中自由選擇、自由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游戲和學習活動,是教師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組織幼兒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與游戲的活動。對培養幼兒對美初步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等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在這項活動中,區角材料的投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制約著幼兒語言、社會交往、動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那么,要如何開展好中班幼兒美工區材料的投放呢?筆者有如下體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中班幼兒美工區材料投放上,我們也要遵循這個原則。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存在著差強人意的地方:幼兒園中班美工區中材料的投放比較單一,只建立在一個“有”上,缺乏對年齡階段和個別差異的考慮。部分材料不適合中班幼兒,在材料上、顏色上、種類上不受學生喜歡。不能激發學生的動手、動腦欲望,導致材料的利用率、實效性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建議老師們材料投放應用心、用情地去選擇合適的材料。在選材中做到豐富多彩時,也要考慮多則濫,濫則泛的原則。在思考盡量豐富的同時,更要考慮與教學目標的統一協調,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并結合教學活動,及時對材料形成更換與補充。在區角活動時,我們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操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考察學生整體對材料的運用量、運用率以及教學的效果,對學生不感興趣、不適合教學的材料要及時調換、調整。
中班的幼兒已經基本會用蠟筆均勻涂色、清晰地勾輪廓線、小面積涂色等能力,所以,在投放材料時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樹木、人物和物品的正面及側面等組合物體的畫,供有興趣的幼兒臨摹,從而訓練幼兒能夠畫出較有力度而且平穩的線條,掌握了用各種圖形表達簡單物體的繪畫技能。其次,中班幼兒已基本學會使用:捏、挖、嵌接等方法以使兒童作品更形象生動、真實的能力,也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表現出簡單的情節。因此投放材料上,可以選擇一些小石頭、塑料瓶、紙盒、顏料棒、豆類等可供幼兒使用或創造的輔助性材料。另外,在美工區還可以提供一些中班幼兒能理解的動物畫、自然景物、節日裝飾、環境布置等,也可欣賞周圍環境中的自然景色或涂片等。
在創意美工區活動中,操作材料是活動的物質支柱,要積極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動手的興趣,就必須為幼兒提供符合其思維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多層次可變性材料。
在投放活動區材料時,我關注中班幼兒的認知特征和動手動腦能力,主動積極的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喜歡什么材料,能運用什么材料,想運用什么材料,以及什么材料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于是,在開展活動前,我召開了一次民意調查——你想帶什么材料到美工區來。并對孩子們的回答進行了歸類,對不能帶到現場的材料進行了說明。
到了第二天,孩子們紛紛把各自的材料帶到了美工區,并興高采烈地和其他同學,開展了各種奇思妙想的創造。有點孩子用塑料瓶創作油畫,有的孩子用紙漿制作色彩畫,有的孩子用蛋殼鋪路,還有的孩子用紐扣拼圖。各種奇思妙想、色彩斑斕、極具創造力的作品呈現在我面前,讓我大吃一驚。同時,也讓我大膽讓孩子們利用各種廢棄材料完成美工創造的思路得到了成功的匯報。也讓我們明白了以后的美工區活動,一定不要低估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操作力。
在中班幼兒美術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核心。選好了適宜的材料,能吸引幼兒活動的欲望,使幼兒不由自主地產生要玩的想法,并會拿起那些材料擺弄起來,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有關活動的經驗,產生初步的探究興趣。也會在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擺弄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認真觀察,進行嘗試等。這樣的過程,既可以讓幼兒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掌握各項美工活動的技能技法,也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