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梅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和溪鎮米糧完小 貴州 正安 563400)
1.1 小學美術教育是發掘學生潛力的重要法寶。小學生正處于藝術素養的萌芽階段,如果家長、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藝術潛力并加以正確引導,就可能使學生日后在美術領域取得成就。小學時期的學生處于藝術啟蒙階段,其興趣愛好尚未定性,接受能力強,容易建立對新鮮事物的興趣。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小學美術教育需要從發掘學生潛力、因材施教的角度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新型課堂,使其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1.2 小學美術教育是開啟學生美術之門的金鑰匙。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尚未定性,其往往可以較快地接受新事物,也可能因為新事物忘掉之前的興趣。目前,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電子游戲和娛樂活動。由于他們的年齡尚小,接觸的事物相對較少,其判斷能力往往較弱,價值觀還不完整,興趣自然會有些盲目、隨意。因此,小學美術教育應該針對學生的天性,從學習方法、體驗、欣賞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習慣,以更加科學的方法方式引領其興趣方向,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讓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的美好,使學生善于動手,熱愛學習。
1.3 小學美術教育是學生美術基礎不斷鞏固和沉淀的過程。萬事開頭難。針對這一問題,小學美術教育可讓學生從最簡單的線條、造型開始,再循序漸進,深入學習其他的繪畫技巧,以這種簡單的學習方式帶領學生認識世界。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需要經歷一個從接觸、了解到熟知的過程。在進一步接觸之后,學生自然而然會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這對于學生認知新事物有很大的益處。這種方法使小學美術教育收到了良好的反饋。學生不僅學會了美術知識,而且增強了對自我能力的肯定,其欣賞事物的品位有了很大提高。這為學生通往美術世界的道路掃清了障礙。
2.1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美術是小學學習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門學科。在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部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其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教師需要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吸引力,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對于美術學科而言,其本就具有無限之美。在課堂教學中,一旦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開,就會獲得令人驚喜的效果,并彰顯出美術應該具有的吸引力和魅力。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思想情感,通過換位思考,促進學生在教學中活躍思想,努力營造具有吸引力且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開發、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2 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的教學設備在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其應用效果也非常明顯,加上學生普遍對電子設備具有較高的興趣,學生更有興趣通過信息科技設備進行學習。小學生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散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育模式下,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注重對技能與教學重點的講授,難以促使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影響了教學效果。部分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才能更好地發散思維,這正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更加生動、鮮活地展示教學內容,更有效地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其求知熱情,并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動物王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展示學生的藝術作品。這樣的方式既拓寬了學生的眼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了鍛煉,使其創作思路更加廣泛。擁有強大信息傳達功能的高科技產品,能使學生獲得精美絕倫的視覺與聽覺體驗,讓學生在感受藝術的同時,激發他們充分發散思維,進而更好地創造美。學生既對所學的內容印象深刻,又更加熱愛藝術。
2.3 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發育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水平較低,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成熟。然而,學生往往具有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內容。小學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達到小學美術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滿足學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時,在美術教學理論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輔助學生探索未知世界,讓學生獲得更寬廣的學習路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循循善誘,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品內涵,而且要輔導學生理解作品創作的靈感來源,感悟創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從作品中學到畫面與顏色,而且對作品整體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認知。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的主導者,應具有優質的教師風范和專業素養,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培養其創新能力。如,在《紙風鈴》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自我創作并積極展示作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他人作品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發掘學生的不同特點,激發他們產生濃厚的藝術興趣,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1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科學情境。小學美術教育具有強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征。教師若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就需要充分結合小學美術教育的特征,有意識地進行直觀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創新創作。教師創設科學的教學情境,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3.2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予學生創新動力。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集體創作空間,并放手讓學生創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在學生練習環節,筆者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共同討論素材的取舍、構圖、配色等,分工合作,以此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師的主導退居其次。在集體創作中,學生積極商議協作,互幫互助,每名學生都能得到主動發展,使作品更完美,這正是集體創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