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軍
(貴州省獨山縣第一中學 貴州 獨山 558200)
體育與健身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門學科,學生也容易產生一種體育僅僅是身體鍛煉的誤解。而事實上,由于體育與健身學科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獨特性,如:室外上課多、身體接觸多、學生交往多、偶發事件多等的特點,因此,通過合適的途徑和方法,也能體現與發揮體育與健身學科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1.1 是全面發展人才所必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健身學科教材內容中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這些德育因素必須通過教材的教學實事求是地進行,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情操、教學態度、教學藝術、風采情趣等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謂“教書育人”都是要求寓德育于教學之中,遵循這條規律,全面發展的人才得以培養,離開這條規律,將給教育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1.2 品德的行為性在體育教學的活動性中充分體現。學生品德的好壞,總是以他的行為表達出來的,德育上常說的“創設情境”,就是指給學生一個表達行為的舞臺,而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以操作行為(身體練習)、身動、心動為特點的一種社會性活動。所以,體育教學為品行的發現、評定提供了時機、場所。
1.3 品德的倫理性與體育課規則性。倫理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而體育教學過程中,尤其在比賽、游戲中,學生與人、與物、與事的相互接觸必須遵循相互的規范和準則,離開了規則、準則,就不能實行了,所以,體育教學中,需要德育的滲透。
1.4 品德的穩定性與體育教學的訓練性。一個人的品質,總是在不斷反復的活動中,通過心身的相互調節,然后成為一種較為穩定的行為表現出來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經歷一定的心理、行為訓練后,才能掌握技術、技能。一個學生對某項技術、技能的掌握,同時也意味著對此項運動進行所提出的規則、準則的掌握,隨著技術的定型、自動化,服從該項運動規則的習慣也成為其行為的一部分。這一特性說明了體育教學有利于培養、或者訓練人的品質。
2.1 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心理。體育與健身學科是引導學生追求更高、更快、更遠、更完美,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超越自我,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當遇到學生學習困難,教師也會不厭其煩地幫助其糾正錯誤、改進動作,最終走出失敗并不斷進步。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以及遇到困難挫折不被嚇倒的樂觀必勝的健康心理。
2.2 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看待、了解自然社會和社會現象的基本觀點和態度,體育與健身學科中,通過教學實踐與教學比賽,使學生形成公平、公正的信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靠智慧、技巧、實力去戰勝對手,從而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3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有著良好行為習慣的人,是一個受別人歡迎的人。在體育與健身學科中,嚴肅課堂紀律,可以使學生控制自己的言行;加強隊列練習,可以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身體姿勢;規范練習規則,則能夠培養學生嚴于律已,對行為負責的精神。
2.4 培養學生形成優良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學要求學生身體力行,全身心投入。無論是練習,還是比賽,都要求學生不怕臟、不怕累,吃苦耐勞,做到疲勞時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困難時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失敗時不氣餒,及時總結,頑強拼搏,勝利時不自滿,冷靜對待。
2.5 培養學生的團結友愛,協作共處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體育與健身學科的集體游戲,集體比賽項目都需要學生團結友愛,開動腦筋,充分發揮出集體的力量,要求少數服從多數、個人要求服從集體要求,把團結在一起的個人合成一個整體,形成戰斗堡壘,在游戲、比賽中極易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出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
2.6 提高學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培養處變不驚的心理承受能力。體育與健身學科中的競賽比較多,身體接觸也多,加上環境、器械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課中,突發事件也比較多。如:意外受傷、學生之間的小摩擦等,教師要及時利用這些事件,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教會他們在碰到突發事件時應采取的態度和應付辦法,以逐步培養學生處變不驚的良好心理能力。
3.1 嚴格要求與尊重熱愛、啟發耐心相結合。在體育教學中的嚴格要求,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組織紀律和思想品質上,要堅持高標準、嚴格認真、精雕細刻,同時,嚴格要求必須是合理的、適當的、具體明確的、有計劃的和有檢查的,要求提出以后,必須注意督促檢查,有始有終地貫徹執行。
嚴格要求總是與尊重熱愛、啟發耐心相輔相成的,尊重熱愛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教育耐心、細心,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等,尊重、熱愛學生是德育工作者職業道德的核心,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從尊重熱愛出發,經過嚴格要求、啟發耐心教育,達到學生進步成長的結果。
3.2 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啟發疏導和制度管理相結合。德育的內容不可能是學生的頭腦中自發形成的,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正面灌輸、傳授給他們。正面灌輸德育內容,應用啟發式方法。體育教學中特有的規則、制度,是約束學生,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較好的手段。正面灌輸、啟發疏導、制度管理,幾者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3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集體不僅是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而且集體自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學生在怎樣的集體中活動,直接影響他們的精神面貌。同時,又需加強個別教育,發揮各人的積極性和特長,發展良好的個性。當每個個體都得到良好的發展時,又能影響整個集體,集體和個體的積極的雙向影響對提高德育效益有重大意義。
4.1 結合課堂常規進行教育。課堂教學的內容很多,在課前、課中、課后都有種種常規,把這些常規內容和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結合在一起,并使之經常化、制度化,日積月累,德育教育才能在學生頭腦中真正滲透進去。
4.2 結合教材特點進行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研究教材特點,挖掘教材內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體育教材項目眾多,各有各的特點,其蘊含的德育因素也不盡相同,體育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性和共性,及時生動地進行教育,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結合體育教學中的突發事件進行教育。體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而突發事件的產生往往又伴隨著一定的德育因素,教師如何把握這一特定時機,靈活的進行德育因素的灌輸,往往比較有說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好。
4.4 結合體育教學中組織的游戲、比賽進行教育。游戲和比賽,容易使學生積極參與,情緒也會達到高-潮,學生的思想品質會毫不排外掩飾地真實地表露出來,此時,教師應及時觀察分析,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將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綜上所述,體育與健身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和行之有效的。體育教學應達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目的,真正做到教書育人。